为什么说唐代是边塞诗鼎盛 边塞诗为何能在唐朝兴盛发展( 二 )


为什么说唐代是边塞诗鼎盛  边塞诗为何能在唐朝兴盛发展

文章插图

2.丈夫三十未富贵 , 安能终日守笔砚
正因为有前人战死沙场誓卫祖国的这种精神的激励 , 尚未从军的人就会对功名有着急切地渴望 , 这其中也包括虽然身在战场 , 但是未能实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那一批人 。 唐代人才众多 , 在科举制度 , 征兵制度尚未完善的时候 , 很多仁人义士苦于报国无门 。
李贺曾说“请军暂上凌烟阁 , 若个书生万户侯” 。
像李贺这种将强烈的报国意愿表达在诗中体现向往边关的想法大有人在 。 还有一种就是虽然身在边关但将无大才 , 天子昏聩使得有些爱国志士满腹理想和才华无处施展 , 但使龙城飞将在 , 不教胡马度阴山 , 就是希望朝廷能有一个像飞将李广那样的优秀将领带领自己驱除外辱 。
国破山河在唐代诗人的忧患意识集中体现在安史之乱后 , 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 , 在外交、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不尽人意 , 和之前繁盛的大唐大不相同 。
战事频繁 , 环境的艰苦、自身的安危、国家的存亡、家人的温饱都成为边塞士兵心中的忧患和牵挂 , 这就引发众多的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怀 , 那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在诗中集中体现 。 这就是边塞诗的第二种情怀 , 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看着破败的山河 , 充满了对国家和自己的命运的忧患 , 构成了边塞诗中的忧患意识 。
为什么说唐代是边塞诗鼎盛  边塞诗为何能在唐朝兴盛发展

文章插图

1.更吹羌笛关山月 , 无那金闺万里愁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边疆的环境要么是茫茫戈壁 , 要么是白雪皑皑、荒无人烟 , 除了对环境艰苦的描写 , 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 , 心中孤寂烦闷之情溢于言表 , 思念家乡亲人以及远方心仪的姑娘的情感在诗中也占据极大的篇幅 。 在这荒漠之上没有人比边塞将士更加厌恶战争 , 渴望早早结束战争 , 期许天下太平 , 能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
除了边疆士兵 , 身在家中的女子们也同样思念远方的丈夫 , 征妇思人还 , 闺房之中 , 边塞士兵的妻子希望丈夫早日平安归来 , 这也是有些学者将闺怨诗列入边塞诗中的主要依据 。
2.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环境的艰苦尚能忍受 , 个人的生命 , 荣辱 , 在荒漠之上也受到极大的威胁 。 尤其是经历过战争之后 , 士兵每日枕戈待旦 , 风餐露宿 , 将性命悬于腰间 , 不知能不能看到第二日清晨 。
“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见过了伏尸百万 , 流血千里 , 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 , 有时会庆幸自己没有被战场上最后一个敌人打死 , 没有被最后一只羽箭射穿 , 越是心存侥幸的活了下来越加深了对战争的恐惧 。
为什么说唐代是边塞诗鼎盛  边塞诗为何能在唐朝兴盛发展

文章插图

如果说个人的生命不能保证 , 那么为国征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是绝对的底线 , 然而 , 覆巢之下无完卵 , 国家尚且水深火热 , 个人荣辱又怎能保证?多少的边塞将士再也看不到繁盛的大唐 , 接到的是退让 , 和亲等等屈辱的命令 , 大唐往日的荣耀已然不在 , 沙场建功的夙愿得不到实现 , 这样苟活还不如在战场战死 , 这种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 在边塞诗中亦有体现 。
3.死是征人死 , 功是将军功
正因为战争的残酷 , 使边疆将士产生了厌战的思想 , 此时不是从前那样对战争的狂热 , 而是意识到现在所谓的战争都是为统治者服务 , 这种有组织的残杀 , 肆意的践踏黎民百姓的生命 , “苟能制侵陵 , 其在多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