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历史上地名的由来 昆山市以前属于哪个市

位于苏州、上海之间,土地总面积92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新兴工商城市 。
昆山,春秋吴王在苏州建城时,以娄江自苏州娄门流经此地入江,因名娄邑 。 今市政府所在地玉山镇西南旧称卜山,一称土山,相传吴王寿梦曾在这一带设苑豢鹿以供射猎,并建有城邑,名西鹿城,故昆山古代别称鹿城 。
勾践灭吴后,地属越 。 楚威王灭越,属楚 。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改邑称县,易名疁县 。 疁,音“留”,以“娄”、“疁”音近而讹 。 汉改娄县,属会稽郡,县治在今昆山市东北 。 汉高祖六年(前201),汉置荆国,娄县属荆国;十一年,荆国除,隶会稽郡;次年,立刘濞为吴王,辖荆国旧地,属吴国 。 景帝四年(前153),吴国除,立刘非为江都王,治吴国旧地,属江都国 。 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江都国废,复属会稽郡 。 王莽篡汉,改称娄治 。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复名娄县;永建四年(129),析会稽地置吴郡,娄县属吴郡 。 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析娄县地置信义县,娄县、信义县同属信义郡 。 信义,因方言音讹,后代又称真义、进义、精义、精谊、畯义、正义,1949年11月定名正仪,今为昆山市正仪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县治在今上海市松江区西北小昆山之北 。 此为史称“昆山”之始 。 昆山县的得名,源于当时境内的昆山 。 昆山又名天马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 。 根据《晋书》、《舆地广记》的记载,三国东吴名相陆逊的孙子陆机(字士衡),年轻时就有异才,文采冠盖一世,当时知名文人崔君苗见其所作之文,“辄欲焚其笔砚”;大文学家孙绰极口称赞“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著名文学家葛洪曾推许他的作品“犹玄圃(仙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 。 其弘丽妍赡,英锐飘逸,亦一代之绝乎!”陆机之弟陆云(字士龙),六岁即能文,所为文章“词藻丽密,旨意深雅”;当时被人们誉为“五俊”之一的闵鸿一见面即深相叹服,极口称赞:“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 ”《晋书》将陆机、陆云并列立传,说兄弟二人“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于终古” 。 时人遂号陆机、陆云为“二陆” 。 又因陆氏祖先葬于此山,陆机、陆云既生而并有才名,犹如一对美玉,人们又以“玉出昆冈”比之(昆冈,古代传说中的产玉之山),于是后人遂称此山为昆山 。

昆山市历史上地名的由来  昆山市以前属于哪个市

文章插图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所置昆山县的县境远比今日昆山市大,除现辖政区外,还领有今太仓、上海市嘉定县及松江、青浦二县的部分地区 。 隋开皇九年(589),吴州改苏州,裁昆山、信义二县,二县地属苏州;十八年,复置昆山县 。 唐天宝十年(751),析昆山南境置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并移治马鞍山南麓 。 五代至元初,昆山先后属中吴府、中吴军、平江军、苏州、平江府、平江路 。 元元贞元年(1295),升昆山为州 。 至正十六年(1356),昆山州移州治于太仓,不久移还旧治 。 二十七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昆山仍属之 。
明洪武二年(1369),降昆山州为县 。 清雍正初,分昆山地另置新阳县,二县同城而治 。 新阳县,以境内新阳江得名 。 新阳江,亦称新洋江、青阳江、新阳港,今名青阳港,南接吴淞江,北抵娄江,现为连接上海港与张家港的内河运输航道 。 咸丰十年(1860)四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李文炳取昆山、新阳,为避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讳,改昆山为昆珊,两县同属太平天国苏福省 。 同治二年(1863)四月,太平军北撤,复名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