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华 余秀华事件


于秀华 余秀华事件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豆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余秀华事件 , 于秀华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余秀华(1976年3月22日-),中国诗人,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 。
2、 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了脑瘫,从此行动不便 , 说话口齿不清 。
3、2009年起她正式开始写诗,代表作有《月光落在左手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们爱过又忘记》 等,曾获农民文学奖、湖北文学奖等荣誉 。
4、平时大都不读诗的人们为什么会热传余秀华的作品?这个疑问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
5、因为就在两年前,《浙江日报》上还出现过讨论:什么样的诗是好诗?新诗怎样走进普通大众的心灵?这个讨论有一个重要的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以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朦胧诗”,在几十年后,还没有逃脱“看不懂”、“脱离大众”之类的诟病 。
6、而余秀华诗作的语言方式跟“朦胧诗”没有根本的区别 。
7、如果要求诗跟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读后感一样“通俗易懂”,其实是取消不同文体之间的界限,其实这等于取消诗 。
8、好的诗,如余秀华的诗,无法用一套概念去复述,去阐释 。
9、如果解释文字可以代替诗 , 还要诗人干什么,要诗干什么?很多人都被余秀华的诗打动 。
10、一个朋友说:“感觉很震撼,粗砺而灵动,真切而深邃,生命的质地惨淡中透出华贵”——表达自己的感受 , 避免强作解人,没有试图去概括所谓的“主题思想”一类 。
11、保持了对真正的诗的应有的尊重,这是真正热爱诗的读者应有的姿态 。
12、一个朋友说,“‘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 , 像放一块陈皮’ 。
13、读到这一句,我为自己前面看照片得来的第一印象惭愧了 。
14、”很浅显的语言,但是 , 显然,她读“懂”了——属于诗的所谓“懂”,就是作者和读者的心相通了;有一种力量,或者热量,打动你 , 甚至是击中你,让你感怀 , 让你疼痛、流泪 。
【于秀华 余秀华事件】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