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前几天看到一条消息 , 说新上映的电影《张之洞》 , 首日票房只有117元 , 全国只卖出了3张票 , 不知道能不能打住放映这部片子的电费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在某平台准备发文 , 结果系统提示我错误 , 连系统都不相信这个票房…
更绝的是 , 不知是真不知道 , 还是故意调侃 , 有人在下面评论:谁是张之洞?
这条留言获得了好几十个人的点赞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整部电影似乎是一个不知名的导演 , 领着一群不知名的演员 , 演了一个不知名的历史人物 。 加之宣传造势不到位 , 导致片子上映后 , 泡泡都没冒一个 。
有人给导演出主意说 , 你起这样的名字铁定扑街 , 建议换成《大清战狼张之洞》、《大清枪王张之洞》、《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清钢神张之洞》、《大清重器之第一杆枪》、《你好 , 张之洞》、《香帅为什么那样帅》 , 票房肯定有保障 。
我也顺着这个思路想了两个名字:《香帅传奇之猴王转世》、《大清最硬的男人:张之洞》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张之洞本洞
解释一下 , 张之洞号香涛 , 给面子的人都称他为香帅;他体型瘦小 , 多动少眠 , 形同猴子 , 位列西山十戾之一 , 叫《香帅传奇之猴王转世》 , 也算恰如其分 。
(西山十戾:传说北京西山有十个精灵 , 修炼千年后通了人性 , 分别转世投胎为清代十朝里的重要人物:獾为洪承畴 , 熊为多尔衮 , 鹗为吴三桂 , 猪为年羹尧 , 驴为海兰察 , 狼为和珅 , 狐为慈禧 , 蟒为曾国藩 , 猴为张之洞 , 蟾为袁世凯)
至于《大清最硬的男人:张之洞》 , 说的是他创办了近代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汉阳钢铁厂 。
闲话打住 , 言归正传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张之洞与汉阳钢铁厂
01
我没看这部片子 , 但看到这条消息后 , 专门去看了片方发布的9分多钟的预告片 。
拍电影和写公众号一样 , 晚清民国题材 , 本来就不讨巧 , 条条框框太多 , 稍不注意 , 就可能过线踩雷 。 如果规规矩矩的拍 , 肯定没什么看头——都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 像样板戏一样 。
现在的环境 , 不具备拍张之洞这种复杂历史人物的条件 。 所以 , 我本不抱什么期待 。
果然 , 看完后的感觉 , 和以前看陆毅演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一样 , 无fuck说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张之洞》剧照
预告片里 , 张之洞战狼附体了 , 声嘶力竭地大呼与法夷人 , 与倭夷人干 , 他还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 , 呼吁大修铁路 , 发展工业 , 巩固国防 , 强军御辱 , 要使大清立于列强之中而不败 , 痛斥朝廷主和派妥协投降、保守派迂腐误国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张之洞》剧照
最后 , 他化身春蚕和蜡烛 , 出资在家乡修建学堂 。 镜头一转 , 学生们在读弟子规:父母呼 , 应勿缓 , 父母命 , 行勿懒·······
张之洞饱含深情地喃喃自语:老夫已是风烛残年了 , 能为家乡尽一点力 , 死亦瞑目了 , 看到后生们勤勉用功 , 大兴读书之风 , 老夫这内心 , 甚慰啊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张之洞》剧照
窥一斑而知全豹 。 这种高大全的人物形象 , 大家都很熟悉 。 他一出来 , 你就知道他要做什么事 , 说什么话 , 他的三观和语言体系 , 是按核心价值观设定好的 , 只是这次这些口号从张之洞嘴里喊出来 , 我有点跳戏 。
过去 , 张之洞曾被大力批判 , 56年前被开坟掘墓 , 后人不敢收尸 , 尸骨挂在树上被狗啃食 。 现在又各种光环附体 , 感觉很魔幻 。
从预告片可以看出 , 这部影片有点流水账 , 主演演技用力过猛 , 影片竭力刻画张之洞抗击外辱、远见卓识、忧国忧民、公忠体国的伟岸形象 。 强行感动 , 强行煽情 , 可惜 , 故事立不住 , 情煽不起来 , 惟余尴尬 。
这与其叫电影 , 不如叫宣传片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电影的事就说这么多 。 下面简单谈谈张之洞这个人 。
02
在很多晚清遗老眼里 , 张之洞是大清灭亡的祸首 。
没有他在湖北搞新政 , 武昌就不会成为革命的策源地 , 就不会有后来的武昌起义 , 更不会有袁世凯东山再起逼迫清帝逊位 。
张之洞如果泉下有知 , 肯定怼回去:我一颗衷心向大清 , 搞洋务运动也是为了国家富强、大清江山永固 。 大清亡在载沣太蠢 , 皇族烂泥扶不上墙 , 怪我咯?
众所周知 ,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 也是清末两大台柱子之一(另一个是袁世凯) , 他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代表人物 , 也是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者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张之洞与袁世凯
张之洞一生办了很多实事 , 如建立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 , 创建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 , 督办京汉铁路等等 , 
不过 , 这些都是表象 , 要从内在上了解张之洞 , 就不得不提他的《劝学篇》 。
1898年 , 戊戌变法进入了高潮 , 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写下了《劝学篇》 。
他写这本书有两大目的:一是混官场 , 迎合光绪皇帝的变法热情 , 同时也不忘讨好慈禧太后 , 在帝、后两党之间巧妙走位 。 二是真的写书 , 提供一种能为各方所能接受的改革思想 。
《劝学篇》只有4万多字 ,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 , 分为内篇九和外篇十五 , 内篇讲中体 , 外篇讲西用 。 这二十四篇文章 , 全面阐述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剧照
十几年前读大学的时候 , 我花一个星期读了这本书(文言文写的 , 读起来比较费劲) , 还写了一篇几千字的读书笔记 , 对这本书有些理解 。
张之洞是官场老手 , 政治觉悟和站位水平绝对一流 , 劝学篇是给太后、皇上以及朝廷看的 , 肯定不能犯错误 , 所以《劝学篇》一上来 , 就大讲大清立国250多年以来的15项仁政 , 强调遵朝廷、卫社稷 , 突出我大清仁泽深厚 , 百姓生活幸福美满云云 。
(原话:自汉唐以来 , 国家爱民之厚 , 未有过我圣清者也········二百五十馀年 , 薄海臣民日游于天高地厚之中 , 无论富贵贫贱皆得俯仰宽然 , 有以自乐其生)
由此 , 他提出了变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不能动摇对大清王朝的忠心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张之洞
接下来 , 他大谈三纲五常 , 认为这是经过了几千年历史考验的真理 , 圣人之所以是圣人 ,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 , 原因何在?就是因为有三纲五常 。 没有这套伦理维系人心 , 就没有秩序 , 天下就会大乱 。
他还说西方人也讲纲常伦理 , 只是他们的纲常伦理与中国略有不同 , 但意思是相通的 。 比如西方人也上坟 , 只是不烧纸钱 , 而是在坟头插花 , 西方人也要听国君的 , 只是他们的国君不像中国的皇帝那么威严、牌面大 , 比较亲民 。
由此 , 他提出了第二个基本原则: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及其思想理论不能变 。
维新派倡导的限制君权 , 开议院、兴民权 , 百害而无一利 , 会出现 “愚民必喜 , 乱民必作 , 纲纪不行 , 大乱四起” 。
总之 , 搞西方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 大清要强大 , 必须强化朝廷的权威 ,  “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 , 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 。
坚持这两个基本原则 , 接下来才能谈变法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剧照
03
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大清邦基深固、仁泽深厚 , 传统的纲常伦理又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 那为什么大清被西方按在地上摩擦?而不是大清吊打西方?
张之洞是这样解释的:西方这些小国挤在一起 , 竞争太激烈 , 稍有不慎 , 就会被吞并 , 为了生存 , 他们想方设法搞新政 , 求富强 , 兴科技 , 经过百余年发展 , 国力一天天强盛起来 。
相反 , 中国治术学术冠绝天下 , 然而历朝历代不思进取 , 依靠祖宗留下的这套旧法就能治理好国家 , 时间一长 , 不仅没有产生新法 , 反而把旧法的精髓也丢了 , 这才会落后于西方 。
在张之洞看来 , 中国之所以落后 , 不是因为西方人聪明中国人愚蠢 , 而是因为之前我们太吊了 , 中间大意了 , 结果被反超了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剧照
因此 , 中国必须改变 , 改变的方法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发展近代农业、工业、商业 , 如开矿场、修铁路 , 办实业等等 , 俗称洋务 。
办洋务的前提条件是拥有通晓洋务的人才 。 因此 , 张之洞主张创办新式学堂 , 培养掌握近代科学人文知识的人才 , 必要时还要向外国派遣留学生 。 同时 , 还要改革科举制度——保留科举的形式 , 改变科举的内容 。
张之洞的思想 , 即使在当时看来 , 也并不算先进 , 李鸿章搞洋务30年 , 就是这样搞的 , 结果怎么样?张之洞只是将这些东西进行了总结 , 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剧照
当然 , 张之洞也并不想他的思想先进 , 因为先进的思想大概率是异端 , 很危险 , 《劝学篇》首先追求的是安全、稳妥 , 符合主流思想 , 其次才是有用可行 。
同样主张变法 ,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捕杀康梁而没动张之洞 , 原因就在这里 。
用一句话总结 , 张之洞的“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其实就是调和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走一条符合大清国情的特色变法道路 。
张之洞的眼光很准 , 这个思想受到了各阶层的欢迎 。 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 大清被小日本击败 , 还不能说明问题?太激进、全盘西化 , 朝野都不答应 , 最好的办法是调和 。
鲁迅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 譬如你说 , 这屋子太暗 , 须在这里开一个窗 , 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 , 他们就会来调和 , 愿意开窗了 。 没有更激烈的主张 , 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
大清本来不想改革的 , 康有为、梁启超要搞君主立宪 , 大清这才愿意开窗 , 接受张之洞等人的调和主张 。 后来孙中山要搞革命颠覆满清 , 要拆了整栋屋子 , 满清才愿意换个屋顶 , 接受君主立宪——它总是慢一步 。
谁是张之洞  张之洞到底有多可怕

文章插图
《走向共和》剧照
至于张之洞本人 , 也在几年后的清末新政中 , 突破了他所鼓吹的“中体西用”思想 , 悄悄转向了君主立宪 。
原因很简单 , 他渐渐明白 , “中体西用”是条死路 。
最后讲个逸事:
张之洞不仅厌恶新思想 , 也讨厌新名词 , 他要求所有文书中用纯粹的中文 , 保存国粹 。 一次 , 他的幕僚路孝植在拟定的文书中 , 用了“健康”这个词 , 张之洞勃然大怒 , 提笔批示道:健康乃日本名词 , 用之殊觉可恨 。 把文书扔在了地上 。
路孝植很刚 , 在张之洞的批示下怼道:名词亦日本名词 , 用之殊觉可恨 。 又递给了张之洞 。 张之洞无奈 , 只得将“日本名词” , 改为“日本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