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糁的诀窍

制糁也叫制茸糊 。就是用质地细嫩的肉料(鸡、鱼、肉、兔、虾的精肉部分)捶成茸泥 , 再加盐、水、鸡蛋清、化猪油、调味料(或调味汁)搅制成泥糊状的物料 。制茸既是对原料的再加工 , 又是烹制高档菜肴半成品的加工 。茸糊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和可塑性 , 烹调中蒙、贴、卷、瓤、嵌等造型工艺菜肴 , 都以茸糊造型或作食品粘合剂 。怎么才能制作符合质量标准的茸糊呢?
【制糁的诀窍】首先要选好料 。如制鱼茸糊 , 最好选用鲶鱼肥腴细嫩的中段部位;制鸡茸糊选用质嫩的母鸡脯肉和里脊肉;制兔茸糊选用细嫩的背柳肉;制肉茸糊选用筋少质嫩的猪背脊肉和腰柳肉;制虾茸糊选用肉质细嫩的塘虾 。另外制茸糊所需的调味料和配料 , 如猪化油或边油、鸡蛋、精盐、胡椒、姜葱、味精等 , 均需选用质优、色正味纯的原料 , 以保证茸糊的质量 。
其次是水漂 , 主要是漂去主料的血水 , 以保证茸糊成菜后色泽洁白 。对主料水漂前还需作一些技术处理 , 如鲶鱼肉在捶茸前 , 需剔去鱼皮与肉中间的血筋 , 再开片后进行水漂;含血水较重的兔背柳肉也需先用刀片成薄片 , 再以清水漂制;而虾肉色呈红黄 , 漂时还需加适量的白矾 。水漂肉料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夏季) , 以免影响捶茸 。
再次是捶茸 , 这是一道很细致的工序 。无论捶制何种茸料 , 都需要先把刀具、菜墩洗刮干净 , 最好选用一张新鲜猪肉皮铺垫在菜墩上 , 再将茸料置于肉皮上捶剁 , 这样才能保持茸料质洁干净 。捶茸时开始用力要轻 , 然后逐渐加重力量 , 刀的移动间距均匀 , 横顺方向有序 。切忌东捶几下 , 西剁几刀 , 刀法杂乱无章 , 这样易使肉料起籽 , 不易捶茸 。捶虾茸更为细致 , 需选用洁净纱布包着虾仁轻捶一段时间 , 待其粘合后 , 再弃其纱布继续轻捶 。不管那种肉料的茸糊 , 当捶到肉与筋分离时 , 都要细心地将筋络理净剔除 , 以保持茸糊的细腻 。
最后是搅茸 , 俗称打掺 。这是制茸过程中技术性较强的一道工序 , 对茸糊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搅拌茸糊前须先加水将茸调散 , 然后根据原料的吸水程度逐渐加入葱姜水(起去腥增鲜作用) , 随后放进适量的精盐(起定味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 再顺着一个方向用力搅动 。搅茸糊要巧用腕力 , 手腕要随着搅拌的势头用劲 。通过反复不停的急剧搅动 , 空气被大量带入茸糊 , 使茸糊显得膨松发泡 。加入鸡蛋清既能对茸糊受热后起凝固作用 , 又能增加茸糊的浮力和色泽 。但在加进蛋清后 , 要及时搅拌 , 用力强劲 , 否则时间过久糁将被搅"醒”(打獬) 。最后加入猪化油或捶制的肥膘茸搅和均匀 。
各种调辅料投入的份量是否准确 , 也会影响茸糊的质量 。如伤了水的茸糊可塑性差 , 影响造型 。缺水的茸糊干瘪质老不柔嫩;伤油的茸糊对菜品的粘附力弱 , 而缺油又不滋润光洁、浮力差 。符合质量的茸糊给人的感官印象是细腻柔嫩、松泡光洁、粘稠如泥 。若要检验 , 只需将制好的茸糊挤一丸子 , 放入水中能很快浮在水面 , 且茸糊在水中不散 , 仍凝结成形 , 即表明符合质量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