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

    锻件的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 。 有的锻件缺陷会影响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 , 有的则严重影响锻件的性能 , 降低所制成品件的使用寿命 , 甚至危及安全 。 因此 , 为提高锻件质量 , 避免锻件缺陷的产生 , 应采取相应的工艺对策 , 同时还应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 本章概要介绍三方面的问题: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锻件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锻件质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 (一)锻造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锻造生产中 , 除了必须保证锻件所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外 , 还必须满足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所提出的性能要求 , 其中主要包括:强度指针、塑性指针、冲击韧度、疲劳强度、断裂韧度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 , 对高温工作的零件 , 还有高温瞬时拉伸性能、持久性能、抗蠕变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等 。 锻造用的原材料是铸锭、轧材、挤材和锻坯 。 而轧材、挤材和锻坯分别是铸锭经轧制、挤压及锻造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 。 锻造生产中 , 采用合理的工艺和工艺参数 , 可以通过下列几方面来改善原材料的组织和性能:1)打碎柱状晶 , 改善宏观偏析 , 把铸态组织变为锻态组织 , 并在合适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 , 焊合内部孔隙 , 提高材料的致密度;2)铸锭经过锻造形成纤维组织 , 进一步通过轧制、挤压、模锻 , 使锻件得到合理的纤维方向分布;3)控制晶粒的大小和均匀度;4)改善第二相(例如:莱氏体钢中的合金碳化物)的分布;5)使组织得到形变强化或形变——相变强化等 。 由于上述组织的改善 , 使锻件的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及持久性能等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 然后通过零件的最后热处理就能得到零件所要求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等良好的综合性能 。 但是 , 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良或所采用的锻造工艺不合理 , 则可能产生锻件缺陷 , 包括表面缺陷、内部缺陷或性能不合格等 。
【一 锻造对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与锻件缺陷】(二)原材料对锻件质量的影响原材料的良好质量是保证锻件质量的先决条件 , 如原材料存在缺陷 , 将影响锻件的成形过程及锻件的最终质量 。 如原材料的化学元素超出规定的范围或杂质元素含量过高 , 对锻件的成形和质量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 例如:S、B、Cu、Sn等元素易形成低熔点相 , 使锻件易出现热脆 。 为了获得本质细晶粒钢 , 钢中残余铝含量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例如Al酸0.02%~0.04%(质量分数) 。 含量过少 , 起不到控制晶粒长大的作用 , 常易使锻件的本质晶粒度不合格;含铝量过多 , 压力加工时在形成纤维组织的条件下易形成木纹状断口、撕痕状断口等 。 又如 , 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中 , Ti、Si、Al、Mo的含量越多 , 则铁素体相越多 , 锻造时愈易形成带状裂纹 , 并使零件带有磁性 。 如原材料内存在缩管残余、皮下起泡、严重碳化物偏析、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夹渣)等缺陷 , 锻造时易使锻件产生裂纹 。 原材料内的树枝状晶、严重疏松、非金属夹杂物、白点、氧化膜、偏析带及异金属混人等缺陷 , 易引起锻件性能下降 。 原材料的表面裂纹、折叠、结疤、粗晶环等易造成锻件的表面裂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