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器的误差测量与种类对比

误差测量
直流法
用1.5~3V干电池将其正极接于互感器的一次线圈L1 , L2接负极 , 互感器的二次侧K1接毫安表正极 , 负极接K2 , 接好线后 , 将K合上毫安表指针正偏 , 拉开后毫安表指针负偏 , 说明互感器接在电池正极上的端头与接在毫安表正端的端头为同极性 。
1.K1为同极性即互感器为减极性 。 如指针摆动与上述相反为加极性 。
交流法
【互感器的误差测量与种类对比】补偿量如下:
Δf=Nx/(N2-Nx)×100%
匝数补偿
只对比差起到补偿作用 , 补偿量与二次负荷和电流大小无关 。 补偿匝数一般只有几匝 , 匝数补偿应计算电流低端二次阻抗最大时 , 和电流高端二次阻抗最小时误差 。 对于高精度的微型电流互感器匝数补偿那怕只补偿1匝 , 就会补偿过量 。 这时可以采用半匝或分数匝补偿 。 但是电流互感器的匝数是以通过铁芯窗口的封闭回路计算的 , 电流互感器的匝数是一匝一匝计算的 , 不存在半匝的情况 。 采用半匝或分数匝补偿必须采用辅助手段如:双绕组、双铁芯等 。 辅助铁芯补偿对比差、
角差都起到补偿作用 , 但辅助铁芯补偿的方法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 电容补偿 , 直接在二次绕组两端并联电容就可以 。 其对比差起正补偿作用 , 补偿大小与二次负荷Z=RiX中X分量成正比 , 与补偿电容大小成正比;对角差都起到负补偿 , 补偿大小与二次负荷Z=RiX中R分量成正比 , 与补偿电容大小成正比 。 电容补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补偿方法 。 在微型精密电流互感器中 , 一般二次绕组直接接运放的电流/电压变换 , 其二次阻抗基本为0 , 此时电容补偿的作用就比较小 。 一般可以在电流/电压变换阶段增加移相电路可以解决角差问题 。 用户可以根据电流互感器出厂时所带的该互感器的检验报告中检验误差数据进行调整计算移相电路 。
 
种类对比
电压互感器(PT)和电流互感器(CT)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电气设备 , 它承担着高、低压系统之间的隔离及高压量向低压量转换的职能 。 其接线的正确与否 , 对系统的保护、测量、监察等设备的正常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在新安装PT、CT投运或更换PT、CT二次电缆时 , 利用极性试验法检验PT、CT接线的正确性 , 已经是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 。
避免其极性接反就是要找到互感器输入和输出的“同名端” , 具体的方法就是“点极性” 。 这里以电流互感器为例说明如何点极性 。 具体方法是将指针式万用表接在互感器二次输出绕组上 , 万用表打在直流电压档;然后将一节干电池的负极固定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输出导线上;再用干电池的正极去“点”电流互感器的一次输入导线 , 这样在互感器一次回路就会产生一个+(正)脉冲电流;同时观察指针万用表的表针向哪个方向“偏移” , 若万用表的表针从0由左向右偏移 , j即表针“正启” , 说明接入的“电流互感器一次输入端”与“指针式万用表正接线柱连接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某输出端”是同名端 , 而这种接线就称为“正极性”或“减极性”;若万用表的表针从0由右向左偏移 , 即表针“反启” , 说明接入的“电流互感器一次输入端”与“指针式万用表正接线柱连接的电流互感器二次某输出端”不是同名端 , 而这种接线就称为“反极性”或“加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