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该做什么?老祖宗传下3个讲究

【大年初五该做什么?老祖宗传下3个讲究】 新年期间要讲究的东西不少,说话要平和,避免无端争吵,行为要谨慎,不能触了霉头之外,见人要说吉祥话,讨个好彩头,而到了特定的日子,就要吃特定的食物 。比如说新年头一天,就要吃汤圆,一般是自己做的汤圆馅儿,通常会放芝麻和花生,再撒上白糖,用糯米面包起来的时候再放上一枚硬币,吃到硬币的人就有好运气 。而正月初五的时候,就要吃饺子,饺子这种食物可谓是陪伴中国人从年初一直到年末,大年初五吃饺子,冬至吃饺子,有些人更是逢节就吃饺子,饺子也逐渐成了过节的代表 。

大年初五该做什么?老祖宗传下3个讲究

文章插图
古人吃饺子,是因为饺子形状酷像金元宝,古时候的饺子也不叫饺子,叫煮角,大年初四的晚上,古人就会把饺子包好,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再下锅 。馅儿是肉馅,但包饺子的时候有讲究,需点一炷香,绕着盛饺子馅儿的盆绕两圈,然后再开始包饺子,古人的解释是,这样做可以将“五穷”之类的东西都赶拢来包在饺子里,煮熟的过程中这些东西就会随着水汽跑掉,人再将饺子吃掉,比较吉利 。在一些地方,做饺子馅儿的时候要把肉在菜板上剁得特别响,最好是让四邻都能听见,这是在剁“小人”,人们将一切不顺心的事情都归结到“小人”身上,除掉“小人”才能顺利 。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喜欢肉馅儿的饺子,于是饺子衍生出了各类馅儿,不同的馅儿也有不同的寓意,比如要是饺子里包的是糖和花生,就代表生活甜蜜,通常新婚夫妻会做这样的饺子 。而饺子的来源也有多种推测,大部分人觉得是由馄饨而来,因为三国的时候就有关于馄饨的记载了,人们把酷似月牙的东西煮熟了之后跟汤一起吃,而南北朝时,馄饨则成为“天下通食”,大约到了唐朝,人们把馄饨捞出来放在盘里单独吃,是为饺子 。那吃完饺子之后人们在初五这天要做什么呢?当时是祭祀财神,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在这天晚上燃放鞭炮,但现在我们要保护环境,一些地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怎么办呢?其实古时候火药也不是那么好买的,人们当然有其他的办法来迎接“财神爷”,将宰杀了的牲口洗干净放在供桌上,再摆上其他的糕点、水果、香烛等物品,敲锣打鼓,上香施礼 。财神的形象在各个地方也不相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西路为关公,东路为比干,南路是柴王爷,北路赵公明,中路则是王亥,有钱人还会烧金纸给财神爷,求一年财运亨通 。初五在民间又被称为“破五”,这是因为在初五之后,许多春节期间需要遵守的规矩就不必再遵守了,人们对于这么一个能破规矩的日子也是付诸了十分的期待 。所以就导致初五这天的规矩反而比之前多了,有一些在今天看来很莫名其妙,比如说古人觉得初五这天妇女不能出门,邻居之间也不能随意串门,而新妇则要在初五这天回娘家 。但初五这天最重要的还是打扫卫生,也称“赶五穷”,在一些地方,也有初六大扫除“送穷”的说法,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希望送走旧日贫苦迎来美好新生活的愿景 。人们通常会在这天黎明就起床,打扫卫生之前要先放鞭炮,从屋里往屋外放一圈,说是能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给轰出去,然后再进行大扫除,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