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半部“道德经”又能如何?









儒家和道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时至今日,依然在影响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


而《论语》和《道德经》作为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也被很多人所推崇 。


比如,古人对论语的敬仰,宋朝丞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


可是,《道德经》作为一部丝毫不逊色于《论语》的经典,为什么没人“妄言”半部道德经可以治天下呢?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要从赵普密室读书讲起 。


据宋史记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


仅从这段记载来看,赵普的学问被很多人认为并不渊博,所以说他“寡学术” 。







但是,赵普读书非常的“专”且“精”,他专注于《论语》的学习,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


每次回到自己的府第,关起门,拿出书,一直看到天亮 。


但是,赵普的“专一”也受到了当朝很多大臣的质疑 。


当时就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这个人,不学无术,所读的书仅仅是一部《论语》,除此之外,别的什么书都不读,当宰相,不合适 。”


宋太宗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知道赵普读书不多,但是不至于就一部论语 。


于是,宋太宗趁一次和赵普闲聊的机会,问赵普:有人说你读书只读《论语》,是这样子吗?


赵普如实回答:臣确实只读《论语》 。


但是,话锋一转接着说: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今天臣计划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致使天下太平 。


这就是关于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闻之颇有“狂妄”之嫌,而事实上赵普也确实可以称得上一代名相,并没有妄言 。


这说明了,《论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治国良策 。







那么,作为一部足可以比肩《论语》的经典,《道德经》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丝毫不亚于《论语》的,而老子的思想,很多人更是认为在孔子之上 。


这点,从孔子多次向老子问礼,称赞老子为人中之龙,认老子为师,也可见端倪 。


但是,《道德经》为什么没人说可以治天下呢?


这点要从《道德经》的思想内涵说起,道德经中老子所讲的道,都是从天地自然中得到感悟,也即是我们常说的“道法自然” 。


老子的《道德经》是针对天地宇宙间的客观事物所作的深度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自然智慧 。


这种智慧,贯穿人生、人性,并可以无限延伸到任何事物的方方面面,已经超越了“治国”的范畴 。


也就是说,老子的境界更高,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的境界,曾做过的四重人的评价,可谓是对《道德经》极致的赞誉 。


冯友兰把人的境界划分为四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境界 。


按照这种分类,孔夫子不过“道德境界”,而老子已经进入“天人境界” 。


事实上,对于老子来说,“不敢为天下先”是他的人生三宝之一 。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半部“道德经”又能如何?】老子在《道德经》也讲“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如此谦虚的老子和道家,用心读《道德经》的人又怎么会妄言“治天下”呢?


但是,没有说并不等于不能,《道德经》的“治天下”之道丝毫是不亚于《论语》的 。


道友们,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
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
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
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
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
我们又当,
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
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
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
提出最切实的建议 。
关注,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