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降彩瓷器怎么鉴定#



浅绛彩的形制款识画科
【#浅降彩瓷器怎么鉴定#】浅绛彩瓷在其最盛期乎占据全部日范围 , 在此仅介绍几种常见形 。
⑴、浅绛彩瓷板尺寸、从现存清末民国初的“润例”看 , 从六寸到三尺都有 , 而传世浅绛彩瓷板多为30至40厘米宽 , 40至50厘米高 。厚度有两种 , 一种为厚片 , 约6至8毫米 , 一种薄片厚仅3至5毫米 。形状以长方为主 , 用于镶嵌家具则有圆形、扇形等 。薄而小的瓷板 , 通常平置于窑中烧制 , 故底面时有“砂底” , 中型及一尺以上的大片 , 背面有等距凸起的胎骨以防变形 。
⑵瓶类 , 清末流行较大型(80厘米以上)的花瓶 , 甚少浅绛彩器 , 这与浅绛彩只适合写意画有关 。浅绛彩器中最常见是琮瓶 。左右两侧有象耳铺首 , 通常是正背两面作画 , 左右两侧书法 。此外还有棒槌瓶、胆瓶等 , 大都为小件 。
⑶帽筒 , 流传至今的浅绛彩帽筒也许比任何一类器物都多 , 高度在40厘米左右 , 以圆形为主 , 也有六角、方形的 , 有的还在各面开窗作透气或装饰用 。此类器通常成对摆设于厅堂 , 以同治、光绪年间最为流行 。
⑷食具及茶具 , 食具之中以汤盆数量最多 , 一般为圆形直身 , 高约6至10厘米 , 两侧配铜耳 , 厚胎 , 上有盖 。此种食具流行于咸丰同治年间 。碗则以六角棱角形碗为典型 。这种碗胎釉均厚 , 高足 , 多带同治款 。扁平的碟类较少见 。茶具类以茶壶、茶盘及盖盅为大宗 。茶壶有六角、方形、圆、瓜棱等各种 , 多带底款 。茶盘是承茶盅的器物 , 多为椭圆式正圆形 , 边高1厘米左右 , 盘内绘人物或山水 , 一般为露胎或砂底 。盖盅是清末时期流行的茶具 , 由盖、盅、水底二部分组成 , 讲究的浅绛彩盖盅三者上都有绘画 。
浅绛彩瓷器物有一些典型的特点:⑴光绪年之前 , 方形及棱形的器物(包括瓷片)多为“米汤釉” 。⑵多数器物胎都较厚 , 白釉白度普遍不高 , 名家所制者有时釉会细滑、洁白一些 。⑶除瓷片等需要镶嵌的器物外 , 绝大部分彩器口沿都有一道金边 , 以金釉涂一圈作装饰 , 有点类似清初的“酱口” 。但这道金釉极易剥落 , 保存至今鲜见完整的 。
浅降彩瓷底款分为两类:⑴年号款 , 目前仅发现“同治”及“光绪”两朝 。“同治”款出现最多 , 以矾红直接书于器底 , 带边框 。光绪年间款多写“光绪年制”字样 , 也有不带框的 。⑵室名款 , 分作者名和收藏者名两类 。前者如俞子明的“友竹轩作” , 后者如程门《幽居琴趣》底款“筱园珍藏” 。有个别底款用青花作 , 则为较晚期出品 。
浅绛彩绘成就最高的画科是山水 , 往往体现了元代以来文人画中的意境 , 且多配以题诗 。浅绛山水多取林亭一类幽静小景 , 点景人物用红色或青色 , 取其醒目 。回远山则常用一层赭石一层花青 , 以表现层次感 。
浅绛彩花鸟画取材多为吉庆祥瑞的寓意 , 与海派花鸟画面貌相似 。禽类画鹦鹉、绶带、仙鹤、喜鹊;花卉多作紫藤、梅、兰、松、竹、牡丹等 , 以迎合当时市民欣赏趣味 。浅绛彩由于受材料影响 , 花卉着色不太鲜艳 , 因而牡丹、荷花等都画得较小 。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并未因此受到限制 , 他们选取木本团簇状花卉作对象 , 如紫薇、桃花 , 同样取得很好效果 。
浅绛彩人物画可分肖像与人物两种 。肖像画必力求细意描绘 。非浅绛所长 。能画浅绛肖像者仅知有王少维及王琦二人 , 肖像画在浅绛瓷中极为罕见 。
浅绛彩仕女人物造型面容消瘦 , 神态娴静 , 装束素雅 , 多效仿道光年间著名人物画家改琦(1773—1826年)风格 。《陶雅》云:“道光窑人物似改七芗” 。又云:“历朝画瓷人物 , 其面目神采 , 大抵相同 , 缘当时画手不过一二人 , 惜姓氏不传耳 。”
浅绛彩瓷上还以独立的书法作装饰 , 这也是革新性的突破 。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人都兼工书法 , 整体看来 , 不脱赵(子昂)、董(其昌)一路 , 这与清代早、中期行书崇尚走势相似 。而“当红”的书法家的风格对当代时兴书风会有所影响 。例如许达生的楷书似成亲王 , 任焕章的行书类何绍基 。清季嘉道以还 , 研究金石碑版成为文士风尚 , 这种风气在浅绛彩瓷上也有体现 , 如俞子明《女魁星图》瓶一侧就有金文书法 。录自阮元《积古斋钟鼎款识》 。之后则流行起用金文来装饰浅绛彩器 , 往往是在器物的一侧绘画 。另一则用金文(通常以矾红书写)作装饰 , 内容是“子孙永享”之类的吉祥语 , 这种风尚一直到民国初年 。
浅绛彩瓷价值渐变现
近几年 , 在瓷器收藏中 , 一种浅绛彩瓷正吸引越来越多收藏者的注意 , 其身价也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古玩市场上 , 不时可以看到有人在向摊主问询是否有浅绛彩瓷 , 而摊主自然是把畅销一些的浅绛彩瓷摆出来且要价不低 。同时在国内一些拍卖会上也出现了像程门、王凤池这样有名气的浅绛彩瓷艺人的作品 , 并且逐步有了固定的购藏群体 。这种境况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浅绛彩瓷不为收藏者所认知 , 无人问津 , 形成鲜明对比 。有业内人士指出 , 随着收藏者对浅绛彩瓷独特工艺价值的逐渐认识 , 浅绛彩瓷在市场上还会有所作为 。
浅绛彩瓷是一种瓷器彩饰品种 。“浅绛”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 。它是中国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山水绘画技法 , 浅绛彩瓷则是清代晚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 。它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 , 在瓷胎上绘出纹饰 , 再染以淡赭、草绿、淡蓝等颜色 , 经低温烧成的釉上彩瓷 。题材除山水外 , 尚有人物、花卉等 。
从事浅绛彩瓷制作的艺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 他们大多通书画 , 能诗擅文 , 制作浅绛彩瓷时 , 从图稿、勾画到渲染都是由一人来完成的 , 使画面自由洒脱 , 充满了艺术表现力 。这种彩瓷特点是在上面题上作者名字 , 或题上诗句 , 首次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一体的传统表现手法展现在瓷器上 , 文化气息浓郁 。
同治、光绪两朝是浅绛彩瓷最流行的时候 , 瓷瓶、瓷板、帽筒、茶壶、花盆等都有制作 , 在当时风行一时 。后来 , 艺人开始用进口的彩料绘烧瓷器 , 也就是一种新粉彩 , 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流行 , 并代替了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品种 , 是清末这段历史上所特有的艺术种类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 , 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 , 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 。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低价销售 。后来 , 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 , 开始有选择地收藏 。上个世纪90年代后 , 特别是最近几年 , 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 , 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 。在1994年上海拍卖公司曾专门推出了一些浅绛彩瓷 , 吸引了人们的兴趣 。现在 , 浅绛彩瓷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收藏品种 , 拥有众多的爱好者 , 有一些民间收藏团体还专门组织了浅绛彩瓷的收藏展览 。
在收藏浅绛彩瓷器时 , 一是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 。浅绛彩瓷器是低温烧成 , 受彩料与烧制工艺的限制 , 彩料与胎釉的结合不够紧密 , 容易脱落 , 这在收藏时要引起注意;二要注意收藏名人作品 , 浅绛彩瓷在制作中 , 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 他们的作品艺术水平高 , 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同时 , 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 , 保存的相关资料并不是很多 ,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 , 人们才对他们有一定的认同 , 当时的代表人物有:程门 , 字松生;金浩 , 字品卿;王廷佐 , 字少维;王凤池 , 字丹臣 , 其实还有许多未见著录的浅绛瓷高手 , 只能根据他们的作品来判断了 。

浅降彩瓷器怎么鉴定
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义的釉上彩新品种 。从同治、光绪国初约50年之间 , 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 , 在瓷器上表现 , 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 , 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 , 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 , 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 , 起源于元代 。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 。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 , 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 , 在瓷胎上绘出花纹 , 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 , 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 , 浅绛彩不用 , 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直接画上瓷胎 , 故粉彩有渲染而浅绛没有 。清代粉彩艺人由于分工细 , 文化程度不高 , 故多数只能专工一种题材 。浅绛艺人则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 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 。清代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 , 工匠照描 , 描完后填色 , 故很难表现出艺人的个性 。浅绛则从图稿设计、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完成 , 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 , 因而粉彩为局部工人分工合作的产物 , 而浅绛则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 , 故粉彩板而浅绛活 。晚清粉彩多取自前代瓷器图案 , 浅绛则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 。其文化气息更加浓郁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 , 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 , 蔚然成风 , 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 , 足可媲美纸绢丹青 。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 。在流俗影响下 , 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 , 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 。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 , 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 , 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 , 风行一时 。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 , 则说明是藏家专门订制的珍玩 。到了光绪末年 , 外国进口的洋彩 , 由于颜色鲜丽 , 很快吸引了景德镇的绘瓷艺人 , 同时也给浅绛彩画上了句号 , 尤其是民国之后 , 许多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都致力于复烧各种彩釉 。民国时期著名的“珠山八友”很多人在早年都曾画过浅绛彩 , 但后期亦都转用新粉彩了 。到民国初年 , 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 为粉彩所代替 , 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 。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 , 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 , 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


大家看看我这个茶壶和花盆有收藏价值吗
花盆是民期的浅绛彩 , 画的不错的 。茶壶是外销瓷 , 从造型看应该也是这个时期 , 但是画风看似乎又晚于这个时候 。如果将其纳入瓷器发展的长河中 , 这几十年的差别确实也不大 。这类瓷器也是目前的收藏热点 , 价位不高 , 很适合入门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