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创教之初有哪些主要贡献?

张道陵 , 初名张陵 , 后改今名 。本是太学书生 , 性好学 , 博五经 , 邃于黄老之道 , 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 , 皆极其奥 , 长为博学之士 , 后弃官学道 。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 , 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 , 命为天师” , 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 , 并纂道书24篇 。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 , 时年123岁 , 道教称为“老祖天师” 。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创教之初有哪些主要贡献?

文章插图
张道陵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创始人 , 他在创教之初就把老子的《道德经》作为创教的最高宗旨 , 应该说是独具慧眼的 。在此之前 , 先秦诸子百家的理论并行于世 。汉武帝“废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唯有张天师能从百家学说中发现老子的大智慧并加以发扬光大 。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开山鼻祖的地位 , 在后世、乃至于当今得到印证 。其次 , 张道陵天师对先秦道家思想进行了神学化改造 , 树立了以“太上老君”为崇拜偶像的神学体系 。他借医传道 , 奉行教化 , 作《三官手书》以善道教人 , 推动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文明进程 。据道书记载 , 他消虎患诛大蛇、除瘟疫 , 授民以井盐之法 , 济民之苦、解民之厄 , 为道教的创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创教之后 , 立条制、分教区、设义米 , 从而带来了一方的安定 , 这些 , 都是张道陵天师在创教之初所做的重要贡献 。
张道陵天师为天师派第一代张天师 , 其继承者为第二代张天师张衡(非科学家张衡)张道陵 , 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天师 , 由于是第一代 , 所以又称祖天师 。天师职位的继承采用世袭嗣教制度 , 祖天师化去后 , 由儿子张衡接任 , 史称嗣天师 。衡化去后 , 又由子张鲁接任 , 是为系天师 。到了第四代孙张盛时 , 回归迁居江西鹰潭龙虎山 , 子孙世传其业 , 一般称第几代天师 。统称张天师 。民国初期 , 已传至六十三代张恩薄 。到六十三代以后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认证下一代天师 , 使得张天师职位停传 。当初六十三代张恩薄天师追随蒋介石离开大陆(解放时被北京定为牛鬼蛇神和大地主) , 逃亡台湾 。本来要传给长子 , 但长子青年夭亡 。张家一族有没有选举出新的人选 , 于是至今天师职位悬空未定 。大陆内地道教方面则表示不承认任何六十四代或六十五代天师 。台湾自称是正统 , 基本只在张源先(当初在台继承六十四代 , 为张恩薄老天师的侄子 。已故)、张道祯(继承了张源先的职位 。但不承认张源先为六十四代天师 , 认为只是其代理)、张美良(六十三代的幺子 。声称张源先当初造假 , 按遗嘱自己才是真正人选) , 后面还有一群是不是张氏一族天师后裔都不确定的跑出来说自己是张天师 。各方各执一词 , 真假莫辨 。
自明清以来天师一脉竟是自传 , 无帝王诏书认定 , 时至今日更无法传承天师之位 , 从六十三代之后的延续情况来看 , 历代天师血脉驳杂不轻可见一斑 。
第一、二、三、四代天师得太上老君道法亲授全部成仙 。
第五代张昭成119岁
第六代张树100余岁
第七代 张回
第八代 张 迥 90岁
第九代 张 符 93岁
第十代 张子祥 120岁
十一代 张通 97岁
十二代 张 恒 98岁
十三代张光104岁
十四代张慈正100余岁
十五代张高93岁
十六代张应韶 不明
十七代张颐87岁
十八代张士元92岁
十九代张修85岁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创教之初有哪些主要贡献?】二十代张谌100余岁
二十一代张秉一92岁
二十二代张善87岁
二十三代张季文87岁
二十四代张正随87岁
二十五代张乾曜85岁
二十六代张嗣宗81岁
二十七代张象中 不明
据张源先说 , “第1代天师张道陵是跟太上老君学道 , 得天独厚 , 道法高强 。历代天师所学 , 当然比不上第1代天师 。"而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了宋代道家养生功法改革 , 宋朝之前道教所修功法多是从黄老列庄等道家诸子书中所体悟与发展 , 按教法编书说这是太上法脉嫡传 。
张氏天师现在著名后裔:
张继禹:“嗣汉天师”张道陵第六十五代后裔 , 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副会长 ,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全国青联副主席 。西山万寿宫主持 。其祖父张祥之 , 为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之胞弟(排行老大) , 父张宝训 , 业缝纫 。
 
张金涛:天师府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 江西省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