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楚王列表“历代帝王世系表

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名单
1 上代
炎帝 神农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3 商 :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楚国君主列表
楚王世系(☆属于家族体系,除项羽外——《史记·楚世家》)
次序习惯中文名在位时间年数 备注
1楚熊蚤熊蚤原名鬻熊,始以熊为氏
2楚熊丽熊丽
3楚熊狂熊狂
4楚熊绎熊绎前1042年—前1006年37被周武王册封为诸侯,子爵
5楚熊艾熊艾前1005年—前981年25
6楚熊黵熊黵前980年—前970年11
7楚熊胜熊胜前969年—前946年24
8楚熊杨熊杨前945年—前887年59又作熊锡、熊炀
9楚熊渠熊渠前886年—前877年10
10楚熊挚熊挚前876年1又作熊挚红
11楚熊延熊延前875年—前847年29
12楚熊勇熊勇前846年—前838年9
13楚熊严熊严前837年—前828年10
14楚熊霜熊霜前827年—前822年6
15楚熊徇熊徇前821年—前800年22
16楚熊咢熊咢前799年—前791年9
17楚若敖熊仪前790年—前764年27
18楚霄敖熊坎前763年—前758年6
19楚厉王熊眴前757年—前741年17又作楚蚡冒
20楚武王熊通前740年—前690年51前704年,自立为武王,楚开始称王
21楚文王熊赀前689年—前677年13
22楚杜敖熊艰前676年—前672年5又作堵敖
23楚成王熊恽前671年—前626年46
24楚穆王熊商臣前625年—前614年12
25楚庄王熊侣前613年—前591年23一名旅,春秋五霸之一
26楚共王熊审前590年—前560年31出土楚国文献写作龚王
27楚康王熊昭前559年—前545年15
28楚郏敖熊员前544年—前541年4即芈熊员
29楚灵王熊虔前541年—前529年12原名围,即位后改名虔
30楚王比熊比前529年1
31楚平王熊居前528年—前516年13原名弃疾,即位后改名熊居
32楚昭王熊轸前516年—前489年27出土楚国文献写作卲王
33楚惠王熊章前488年—前432年57又作献惠王
34楚简王熊中前431年—前408年24又作柬大王
35楚声王熊当前407年—前402年6又作声桓王
36楚悼王熊疑前401年—前381年21
37楚肃王熊臧前380年—前370年11
38楚宣王熊良夫前369年—前340年30
39楚威王熊商前339年—前329年11
40楚前怀王熊槐前328年—前299年30前299年被秦扣押,3年后死在秦国
41楚顷襄王熊横前298年—前263年36
42楚考烈王熊完前262年—前238年25
43楚幽王熊悍前237年—前228年10
44楚哀王熊犹前228年1
45楚王负刍熊负刍前227年—前223年5前223年,秦灭楚;昌平君被拥为楚王
46楚昌平君熊启前223年1兵败身死,秦灭楚
47(秦治12 年)-----前223---前20816
48楚后怀王熊心前208——前2054又称作熊心,楚义帝,前205年为项羽所弑
49西楚霸王项羽前206——前2025字羽,前205年弑君,前202年自刎于乌江
历代皇帝列表
第一个称“皇帝”的是秦始皇(公元前221,至最后一个“皇帝”溥仪1912年,2132年,共有皇帝493位,其中未在有71位(死后被追封的),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乾隆和康熙分别是61年和60年,寿命最长的是清乾隆89岁,其次是武则天82岁,最短的是金末的一个从即位至被杀,不到半天!
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嬴政大帝
第1任秦始皇帝嬴 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2任二世皇帝嬴胡亥BC209—BC207年在位3年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大秦王朝共2帝3传立国15年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西楚王朝共1王立国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三国时代(魏蜀吴)220—280年历时61年
曹魏帝国220—265年首都许昌迁回洛阳
第1任文帝曹丕220—227年在位8年
第2任明帝曹睿227—240年在位14年
第3任齐王曹芳240—254年在位15年
第4任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年在位7年
第5任元帝曹奂260—265年在位6年
曹魏帝国共5帝立国46年END
蜀汉帝国221—263年首都成都
第1任昭烈帝刘备221—223年在位3年
第2任后主刘禅223—263年在位41年
蜀汉帝国共2帝立国43年END
东吴帝国222—280年首都建业(江苏南京)
第1任大帝孙权222—252年在位31年
第2任会稽王孙亮252—258年在位7年
第3任景帝孙休258—264年在位7年
第4任乌程侯孙皓264—280年在位17年
东吴帝国共4帝立国59年END
大晋王朝265—420年立国156年
西晋王朝265—317年首都洛阳
第1任武帝司马炎265—290年在位26年
第2任惠帝司马衷290—307年在位18年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马亮
八王之二楚王司马玮
八王之三赵王司马伦
八王之四齐王司马冏
八王之五长沙王司马乂
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马颍
八王之七河间王司马颙
八王之八东海王司马越
晋自五马(司马)渡江天下遂分为二,又有五胡乱华十九国并立
第3任赵王司马伦301年在位四个月
大分裂时代公元304—589年共286年
其中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304—439年共136年
第4任惠帝司马衷290—307年
第5任怀帝司马炽307—313年在位7年公元311年八王之乱END
第6任愍帝司马邺313—317年在位5年
西晋王朝共6帝立国53年
东晋王朝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7任元帝司马睿317—322年在位6年
第8任明帝司马绍322—325年在位4年
第9任成帝司马衍325—343年在位19年
第10任康帝司马岳343—345年在位2年
第11任穆帝司马聃345—362年在位18年
第12任哀帝司马丕362—366年在位5年
第13任废帝司马奕366—371年在位6年(海西公)
第14任简文帝司马昱371—373年在位3年
第15任孝武帝司马曜373—397年在位25年
第16任安帝司马德宗397—419年在位23年
第17任恭帝司马德文419—420年在位2年
东晋王朝共11帝立国104年
两晋共17帝立国156年END
五胡乱华十九国
五胡指:匈奴〈羯〉鲜卑 羌〈氐〉实为三胡,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十九国:开国年 国别 开国君主 民族 首都 亡国年 年数 亡于
304 成汉帝国 李雄 氐 成都 347 44 晋
304 汉赵帝国 刘渊 匈奴 平阳(山西临汾) 329 26 后赵
319 后赵帝国 石勒 羯 襄国(河北邢台) 351 33 冉魏
320 前凉王国 张茂 汉 姑藏(甘肃武威) 376 57 前秦
337 前燕帝国 慕容皝 鲜卑 邺城(河南临漳) 370 34 前秦
350 冉魏帝国 冉闵 汉 邺城(河南临漳) 352 3 前燕
351 前秦帝国 苻健 氐 长安 394 44 西秦
384 后燕帝国 慕容垂 鲜卑 中山(河北定县) 407 24 北燕
384 西燕帝国 慕容泓 鲜卑 长子(山西长子) 394 11 前燕
384 后秦帝国 姚苌 羌 长安 417 34 晋
385 西秦王国 乞伏国仁 鲜卑 金城(甘肃兰州) 431 39 胡夏
386 后凉王国 吕光 氐 姑藏(甘肃武威) 403 18 后秦
397 南凉王国 秃发乌孤 鲜卑 乐都(青海乐都) 414 18 西秦
397 北凉王国 1任段业 汉 张掖(甘肃张掖) 439 43 北魏
2任沮渠蒙逊 匈奴
398 南燕帝国 慕容德 鲜卑 广固(山东益都) 410 13 晋
400 西凉王国 李暠 汉 酒泉(甘肃酒泉) 421 22 北凉
405 西蜀王国 谯纵 汉 成都 413 9 晋
407 胡夏帝国 赫连勃勃 匈奴 统万(陕西横山) 431 25 吐谷浑
407 北燕帝国 1任高云 朝鲜 和龙(热河朝阳) 436 30 北魏
2任冯跋 汉 和龙(热河朝阳)
南北朝时代439—589年共151年
南朝刘宋帝国420—47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刘裕420—422年在位3年
第2任少帝刘义符423—424年在位2年
第3任文帝刘义隆424—453年在位30年
第4任废帝刘劭453—454年在位1年
第5任孝武帝刘骏454—465年在位12年
第6任前废帝刘子业465年
第7任明帝刘彧465—473年在位9年
第8任后废帝刘昱473—477年在位5年
第9任顺帝刘准477—479年在位3年
刘宋帝国共9帝立国60年END
南朝萧齐帝国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高帝萧道成479—483年在位5年
第2任武帝萧赜483—494年在位12年
第3任郁林王萧昭业494年
第4任海陵王萧昭文494年
第5任明帝萧鸾494—499年在位6年
第6任东昏侯萧宝卷499—501年在位3年
第7任和帝萧宝融501—502年在位2年
萧齐帝国共7帝立国24年END
南朝萧梁帝国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萧衍502—550年在位49年
第2任简文帝萧纲550—551年在位1年
第3任豫章王萧栋551年8月—552年
第4任武陵王萧纪552年4—11月
第5任元帝萧绎552-—554年在位3年
第6任贞阳侯萧渊明555年5—10月
第7任敬帝萧方智555—557年在位3年
萧梁帝国共4帝7传立国56年END
后梁王国第1任萧察557
后梁王国第末任萧岿587立国30年共86年END
南朝陈陈帝国557—58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第1任武帝陈霸先557—560年在位4年
第2任文帝陈蒨560—567年在位8年
第3任废帝陈伯宗567—569年在位2年
第4任宣帝陈顼569—583年在位15年
第5任后主陈叔宝583—589年在位7年
陈陈帝国共5帝立国33年END
北朝北魏帝国386—534年首都平城(山西大同)迁洛阳
第1任道武帝拓拔珪386-—409年在位24年
第2任明元帝拓拨嗣409—424年在位16年
第3任太武帝拓拨焘424—452年在位29年
第4任南安王拓拨余452年
第5任文成帝拓拨浚452—466年在位15年
第6任献文帝拓拨弘466—471年在位6年
第7任孝文帝拓拨宏(改汉姓元宏)471-—500年在位30年
第8任宣武帝元恪500—516年在位17年
第9任孝明帝元诩516—528年在位13年
第10任孝庄帝元子攸528—530年在位3年
第11任长广王元晔530—531年
第12任节闵帝元恭531年
第13任安定王元朗531年
第14任孝武帝元修(攸月)532—534年在位3年
北魏帝国共11帝14传立国150年END
北朝东魏帝国534—550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
第1任孝静帝元善见534—550年在位17年
东魏帝国共1帝立国17年END
北朝西魏帝国535—556年首都长安
第1任文帝元宝炬535—551年在位17年
第2任废帝元 钦551—553年在位2年
第3任恭帝拓拨廓554—556年在位3年
西魏帝国共3帝立国22年END
北魏东魏西魏合称后魏共计15帝18传立国171年
北朝北齐帝国550—577年首都邺城(河南临漳)
第1任文宣帝高洋550—559年在位10年
第2任废帝高殷559年10月—560年在位1年
第3任孝昭帝高演560/8—561/11月在位1年
第4任武成帝高湛561—564年在位3年
第5任后主高纬565/4—576年在位11年
第6任幼主高恒576—577年在位1年
北齐帝国共6帝立国28年END
北朝北周帝国557—581年首都长安
第1任孝闵帝宇文觉557年
第2任明帝宇文毓557—560年在位3年
第3任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18年
第4任宣帝宇文(文武贝)578/6—579年
第5任静帝宇文阐579/2—581/2月在位2年
北周帝国共5帝立国25年END
隋国公杨坚第二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长达286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
大隋王朝581—619年首都大兴(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祖文皇帝杨坚581—604年在位24年(有著名的开皇之治)
第2任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15年(当2年太上皇)
世宗孝成皇帝杨昭
第3任恭帝杨侑617—618年在位2年
第4任秦王帝杨浩618年
第5任皇泰帝杨侗618—619年在位2年
大隋王朝共5帝立国39年
大唐王朝618—907年首都长安
第1任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9年
第2任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23年
第3任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35年
第4任中宗李显683年12月在位数月
第5任睿宗李旦684年2月在位数月
唐朝立国73年武后武曌武则天临朝执政7年公元690年灭唐朝建立自己的武周王朝
武周王朝690—705年首都长安
第1任女帝武曌武则天690—705年在位16年
武周王朝共1帝立国16年
唐朝复辟
第6任中宗李显705—709年在位5年
第7任少帝李重茂710年6月在位几日
第8任睿宗李旦710年6月—712年在位3年
第9任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45年
第10任肃宗李亨756—762年在位6年
第11任代宗李豫762—779年在位17年
第12任德宗李适779—804年在位25年
第13任顺宗李诵805/1—8月
第14任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15年
第15任穆宗李恒820—824年在位4年
第16任敬宗李湛824—826年在位2年
第17任文宗李昂826—840年在位14年
第18任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6年
第19任宣宗李忱846—859年在位14年
第20任懿宗李漼859—873年在位15年
第21任僖宗李儇873—888年在位16年
第22年昭宗李晔888—900年在位13年
第23任废帝李裕900—901年
第24任昭宗李晔901—904年在位4年
第25年哀帝李柷904—907年在位4年
唐王朝共25帝立国276年END
小分裂时代公元907—979年共73年
五代十一国时代907—979年共73年
区分 国别 开国帝王 民族 首都 兴亡 年数 亡于
五代 后梁帝国 朱温 汉 大梁(河南开封)907—923 17 后唐
(辽帝国) 916—1218 303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沙陀人 洛阳 923—936 14 后晋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沙陀人 大梁 936—946 11 辽国
后汉帝国 刘知远 沙陀人 大梁 947—979 33 大宋
后周帝国 郭威 汉 大梁 951—960 10 大宋
(宋帝国) 960—1279 320
十一国 岐王国 李茂贞 汉 凤翔(陕西凤翔)907—924 18 后唐
南楚王国 马殷 汉 潭州(湖南长沙)907—951 45 南唐
吴越王国 钱镠 汉 钱塘(浙江杭州)907—978 72 大宋
前蜀王国 王建 汉 成都 907—925 19 后唐
南吴帝国 杨渭 汉 扬州(江苏江都)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国 刘守光 汉 幽州(北京) 911—913 3 后唐
南汉帝国 刘岩 汉 广州 917—971 55 大宋
南平王国 高季昌 汉 江陵 924—963 40 大宋
闽帝国 王延钧 汉 福州 933—945 13 南唐
后蜀帝国 孟知祥 汉 成都 934—965 32 大宋
南唐帝国 徐知诰 沙陀人 金陵(南京) 937—975 39 大宋
宋州节度使赵匡胤第3次统一全中国结束了73年的小分裂时代
大宋王朝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王朝960—1127首都开封
第1任太祖赵匡胤960—976年在位17年
第2任太宗赵匡义976—997年在位22年
第3任真宗赵恒997—1022年在位25年
第4任仁宗赵祯1022—1063年在位41年
第5任英宗赵曙1063—1067年在位4年
第6任神宗赵顼1067—1085年在位18年
第7任哲宗赵煦1085—1100年在位15年
第8任徽宗赵佶1100—1125年在位25年
第9任钦宗赵桓1125—1127年在位2年
北宋王朝共9帝立国168年
南宋王朝1127—1279首都杭州
第10任高宗赵构1127—1162年在位36年
第11任孝宗赵昚1162—1189年在位27年
第12任光宗赵敦1189—1194年在位5年
第13任宁宗赵扩1194—1224年在位30年
第14年理宗赵昀1224—1264年在位40年
第15任度宗赵禥1264—1274年在位10年
第16任恭帝赵显1274—1276年在位1年
第17任端宗赵昰1276—1278年在位2年
第18任末帝赵昺1278—1279年在位2年
南宋王朝共9帝立国153年
两宋共18帝立国320年END
蒙古帝国(大元王朝)1206—1368年首都大都(北京)
第1任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206—1227年在位22年
第2任监国孛儿只斤拖雷1228—1229年在位1年
第3任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1229—1241年在位13年
第4任乃马真后1242—1246年在位5年
第5任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46—1249年在位3年
第6任海迷失后1249—1251年在位3年
第7任宪宗孛儿只蒙哥1251—1259年在位9年
第8任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59—1271年改国号元—1294年在位36年
第9任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1294—1307年在位13年
第10任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307—1311年在位4年
第11任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311—1320年在位9年
第12任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1320—1323年在位3年
第13任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1323—1328年在位5年
第14任天顺帝孛儿只斤阿速吉八1328年9月
第15任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8—1329年在位1年
第16任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王束)1329年1月
第17任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耳1329—1332年
第18任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1332年10月在位
第19任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333—1368年在位36年
蒙古帝国共15帝19传立国136年大元王朝1271—1368年北迁共立国98年END
大明王朝1368—1644年首都北京
第1任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31年
第2任惠帝朱允炆1398—1402年在位4年
第3任成祖朱 棣1402—1424年在位22年
第4任仁宗朱高炽1424—1425年在位1年
第5任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10年
第6任英宗朱祁镇1435—1449年在位14年
第7任代宗朱祁钰1449—1456年在位7年
第8任英宗朱祁镇1457—1464年在位8年
第9任宪宗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23年
第10任孝宗朱佑樘1487—1505年在位18年
第11任武宗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16年
第12任世宗朱厚充1521—1566年在位45年
第13任穆宗朱载垕1566—1572年在位6年
第14任神宗朱翊钧1572—1619年在位48年
第15任光宗朱常洛1620年在位1年
第16任熹宗朱由校1620—1627年在位7年
第17任思宗朱由检1627—1644年在位17年
大明王朝共16帝17传立国277年END
大清王朝1644—1911年首都北京(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
第1任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6—1627年在位11年
第2任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627—1643年在位17年
第3任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43—1661年在位18年
第4任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61—1722年在位61年
第5任世宗爱新觉罗胤(衤真)1722—1735年在位13年
第6任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35—1795年在位60年
第7任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96—1820年在位25年
第8任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820—1850年在位30年
第9任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50—1861年在位11年
第10任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61—1874年在位13年
第11任德宗爱新觉罗载(氵恬)1874—1908年在位34年
第12任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1912年2月11日在位3年
满清帝国共12帝立国296年大清王朝立国268年END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楚国历代国君
楚熊 熊泽 (前1043--前???)
 熊艾 熊艾 (前???--前???)
楚熊 熊瞻 (前???--前???)
楚熊胜 熊胜 (前???--前???)
楚熊杨 熊杨 (前???--前???)
楚熊渠 熊渠 (前???--前???)
楚熊挚 熊挚 (前???--前???)
楚熊延 熊延 (前???--前848年)
楚熊勇 熊勇 (前847年--前838年) 10年
楚熊严 熊严 (前837年--前828年) 10年
楚熊霜 熊霜 (前827年--前822年) 6年
楚熊徇 熊徇 (前821年--前800年) 22年
楚熊咢 熊咢 (前799年--前791年) 9年
楚若敖 熊仪 (前790年--前764年) 27年
楚霄敖 熊坎 (前763年--前758年) 6年
楚蚡冒 熊眴 (前757年--前741年) 17年
楚武王 熊通 (前740年--前690年) 51年
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前675年) 15年
楚堵敖 熊艰 (前674年--前672年) 3年
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前626年) 46年
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前614年) 12年
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前591年) 23年 春秋五霸之一
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前560年) 31年
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前545年) 15年
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前541年) 4年
楚灵王 熊围 (前540年--前529年) 12年
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前516年) 13年
楚昭王 熊珍 (前515年--前489年) 27年
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前432年) 57年
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前408年) 24年
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前402年) 6年
楚悼王 熊疑 (前401年--前381年) 21年
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前370年) 11年
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前340年) 30年
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前329年) 11年
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前296年) 33年
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前263年) 36年
楚考烈王 熊元 (前262年--前238年) 26年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前229年) 9年
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前228年) 2月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8年--前223年) 6年
公元前299年,秦楚和平谈判失败,楚怀王被秦国扣押,3年后死在秦国
君主 国君名称 在位时间
楚熊蚤 熊蚤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丽 熊丽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狂 熊狂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绎 熊绎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艾 熊艾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黵 熊黵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胜 熊胜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杨 熊杨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渠 熊渠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挚 熊挚 约 前年至前年
楚熊延 熊延 约 前年至前848年
楚熊勇 熊勇 约 前847年至前838年
楚熊严 熊严 约 前837年至前828年
楚熊霜 熊霜 约 前827年至前822年
楚熊徇 熊徇 约 前821年至前800年
楚熊咢 熊咢 约 前799年至前791年
楚若敖 熊仪 约 前790年至前764年
楚霄敖 熊坎 约 前763年至前758年
楚蚡冒 熊眴 约 前757年至前741年
楚武王 熊通 约 前740年至前690年
楚文王 熊赀 前689年至前675年六月庚申
楚堵敖 熊艰 约 前674年至前672年
楚成王 熊恽 前671年至前626年冬季十月
楚穆王 熊商臣 前625年至前614年
楚庄王 熊侣 前613年至前591年秋季
楚共王 熊审 前590年至前560年
楚康王 熊招 前559年至前545年九月或以后 [/font]
楚郏敖 熊员 前544年至前541年冬季
楚灵王 熊围 前540年至前529年五月
楚平王 熊居 前528年至前516年九月
楚昭王 熊珍 前515年至前489年秋季七月或以后 [/font]
楚惠王 熊章 前488年至前432年
楚简王 熊中 前431年至前408年
楚声王 熊当 前407年至前402年
楚悼王 熊疑 前401年至前381年
楚肃王 熊臧 前380年至前370年
楚宣王 熊良夫 前369年至前340年
楚威王 熊商 前339年至前329年
楚怀王 熊槐 前328年至前299年
楚顷襄王 熊横 前298年至前263年秋季
楚考烈王 熊元 前262年至前238年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年至前229年
楚哀王 熊犹 前228年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7年至前223年
昌平君 前223年
楚义帝 [/font] 熊心 前208年至前206年
西楚霸王 项羽 前206年至前202年
楚平王熊弃疾
熊弃疾(?枣公元前516年),熊氏,又名居,楚康王之子(排行老五) 。
楚自康王末年,不安的情绪已笼罩着全国 。康王死,其长子立,是为郏敖;郏敖四年,老二(子围)杀之而自立,是为灵王;灵王十二年,灵王领兵围攻徐都,老三(子平)、老四(子晰)、老五(弃疾)发动了宫廷政变 。围攻徐都的楚师撤离,众人按年龄长幼推老三为王,老四为令尹,老五为司马,但因灵王去向不明,郢都人心不稳,弃疾从中得到启发,决定利用这个动荡时机,置老三、老四于死地 。五月己卯之夜,弃疾派人绕城大呼,说是灵王驾到了,满城为之骚动,蔓成然奉弃疾之命进宫,故作惊慌,对老三、老四说:灵王回来了,国人要来杀二位了,司马也快要进宫来了,二位要早作打算,以免受辱,众怒如同水火,可触犯不得呀!蔓成然刚说罢,又有人受弃疾指使跑进宫来说:外面大队人马就要冲进来了!子干和子晰以为已到穷途末路,都自杀了 。次日,弃疾即王位,改名熊居,是为平王,时为公元前529年 。平王即位后,封赏功臣,命蔓成然为令尹,让观从自选官职 。观从自荐为很少有人竞争的卜尹(类如神职,无巫学根底者不得预其选) 。
平王比灵王聪明 。他能保持清晰的头脑,装扮成良好的形象,密切地注视着臣僚,对危险的朕兆颇为敏感,既不能容忍骄横跋扈的权臣,也不能容忍才高望重的贤臣,一旦出现了,就必欲除之而后快 。即位之初,除封赏功臣外,积极抚绥民众、敦睦诸侯 。他宣布从他即位起,让民众休养生息五年,才考虑用兵 。并信守诺言,让蔡人和陈人复国 。当初灵王灭蔡为县后,把许、胡、沈、道、房、申的公族迁到楚国的腹地,平王即位后,让他们各回故地 。
平王为了与郑国结好,派行人枝如子躬把?、栎两县还给郑国 。?近汝水,栎近颍水,两县是楚国北方的重镇,枝如子躬以为还给郑国对楚国不利 。因此,到了郑国,他绝口不说割地 。郑人倒是先已风闻,按捺不住,带着试探的口气说:“敝国道听途说,贵国要把?、栎赐给寡君,就请大夫吩咐吧!枝如子躬断然回答:“我不曾听说有这个命令 。”郑人怏怏不乐,但又无可奈何 。回楚国后,平王问?、栎交割情况,枝如子躬脱掉官袍,表示待罪,说:臣有违命之过,没有丢弃国土 。平王高兴地拉着枝如子躬的手说:你怎么能如此自辱呢?你回去休息吧!以后寡人还有要事让你去办的 。一切顺顺当当,平王对局势迅速稳定深为满意 。可是,蔓成然居功自傲,贪得无厌,与当时的巨富养氏争利,平王觉得对他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于公元前529年(平王元年)杀蔓成然,灭养氏,事后,命蔓成然子斗率为郧公,以示不忘斗氏功勋 。既安抚元老,又收揽人心 。平王杀蔓成然而灭养氏,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全无惩治贪黩之意 。平王在位期间,贪黩成为一种痼疾 。贵族都明白,贪黩无妨,只要不冒犯平王就万事大吉 。平王贪黩比灵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语?无为篇》说:“楚平王奢侈众姿 。”
平王即位后,命伍举子连尹伍奢为太子太师,命宠臣费无忌为太子少师,太子建尊重奢而嫌恶费无忌,费无忌暗自衔恨 。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15,费无忌对平王说太子建可以成家了 。平王为太子建聘秦女嬴氏为夫人,命费无忌到秦国去迎亲,费无忌发现嬴氏貌美,当嬴氏到郢都后,费无忌劝平王自娶 。平王好色,不管儿子作何感想,居然掉包,自娶嬴氏为夫人,由此,平王对费无忌就格外宠信了 。
公元前523年,平王采纳费无忌的建议,派太子建去镇守城父,名义是派太子建管方城以外,由平王自己管方城以内 。次年费无忌诬告太子建与伍奢密谋以齐,晋为外援发动叛乱 。平王信以为真,召见伍奢,严加诘问 。伍奢规劝平王不要亲小臣而疏骨肉,平王执迷不悟,把伍奢关押起来,派城父司马奋扬去杀死太子建 。奋扬情知太子建无辜,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 。太子建逃到宋国去了,奋扬才赶到城父 。奋扬让城父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平王问奋扬:那个命令,出自寡人嘴里,进到你的耳里,是谁泄漏给太子建的?奋扬坦然地说:是臣 。大王曾经嘱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样服侍太子,臣虽不才,不敢三心二意 。臣按大王先前的嘱咐执行,不忍心按大王后来的命令执行 。臣把太子放跑,现在后悔莫及了 。平王问:那么,你怎么还敢来见寡人呢?奋扬说:臣没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来,就是再次违命了,臣不敢 。平王无奈,对奋扬说:回城父去,还像以前那样做的官吧! 公元前521年,宋元公与华氏由相恶而相攻,宋元公以齐、晋、卫3国为外援,华氏的外援只有一个吴国,宋元公纵令华氏诸大夫及其同党逃到楚国 。
公元前519年,吴伐楚,公子光为元帅,楚令尹子瑕抱病偕司马蒍越出征,子瑕死于途中,至鸡父(今河南固始县东南),楚师尚未列阵即行溃退,楚国损兵折将,失地丢人 。
公元前518年,吴楚发生边民纠纷,吴国边邑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与楚国边邑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毗连,都种桑育蚕,一吴女与一楚女因争桑树而扭打 。事态越闹越大,楚女家人杀死吴女家人,卑梁大夫征发邑兵进攻钟离 。恰巧,楚国扩建了舟师,平王自将东巡,闻变,当即攻破梁 。平王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转悠了一圈,以为达到了威服吴人的目的,就奏凯回国了 。楚师刚就攻占了钟离和巢邑 。
公元前516年,平王死,在位13年 。平王善终,但他把祸胎留给了他的后一代枣楚昭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