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和郭敬明,上海土著和小镇青年不一样的人生

韩寒和郭敬明,上海土著和小镇青年不一样的人生

来源:微信公众号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郭敬明和韩寒同时上热搜,还是很少见的事情 。
郭敬明是《悲伤逆流成河》电视剧版的名字改成了《流淌的美好时光》,而韩寒是一段和皮克斯动画片有关的视频刷屏了微博 。
郭敬明和韩寒这两个人,人们总会喜欢把他们两个人拿到一起对比,同样是新概念得奖,同样是陪伴一代人的作家,同是担当导演拍电影…….
他们的成长路径太相似了,但假如你去仔细分析他们的家庭背景和人物性格,会发现非常有意思 。
1
出生于四川自贡小城市的郭敬明,家庭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薪阶层 。
郭敬明的初中同学都来自于自贡井老城区,大多是盐厂的工人家庭出身,郭敬明和他们打成一片 。
韩寒出生于上海,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作家,并多次获奖 。他每一次文章发表,都让儿时的韩寒特殊骄傲 。
相比于郭敬明,韩寒的起点和视野比他高太多了 。
在父亲的影响下,韩寒在很小的年纪就崭露头角,展现出在文学上的才华 。
韩寒坦言自己的成功有82%来自父亲,称父亲“文章写得好,字写得美丽,阅读摄影书法写作完全是继续和发扬了我父亲 。
1998年9月,韩寒开始了一年半的高中生活 。
就读于松江二中高一(7)班的韩寒这样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叫韩寒 。韩是韩寒的韩,寒是韩寒的寒 。从今往后,松江二中写文章的,我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
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室里布满了快活的空气 。
一年后,韩寒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大赛的一等奖 。拿奖的过程很戏剧化,由于没收到复赛的通知,韩寒被单独加试 。
这就是那一篇名噪一时的《杯中窥人》,一个16岁的少年,思维竟然如此灵敏,笔锋如此犀利,这让新概念的评委们都非常惊讶 。
得奖后不久,韩寒从松江二中退学了 。
那时候的韩寒一时风光无限,走出校园就出版了《三重门》,一经出版就大卖 。
当时北京的房价才2000,十几岁的韩寒靠自己就赚到了50万 。
韩寒说:“《三重门》五十年内无人能及 。”
后来复旦大学公布,愿意破格录取他为旁听生,安排名师指点 。
他不仅公开拒绝,还说:“就算复旦请我当教授,还要看我有没有空 。”
韩寒的猖狂和自信,引来无数青年羡慕和效仿 。
那一年,韩寒成功逃离了学校的应试教育,而郭敬明正想着逃离家乡,而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他的赌注 。
为了得奖,郭敬明认真分析前两届获奖者的文风,这其中想必包括了第一届大赛一等奖获奖者韩寒 。
他裁了七份参赛表,投了七篇参赛文章 。他很清晰自己参赛的目标——获奖,拿到保送或加分资格去一流大学,然后离开自贡 。
后来他得奖了,在韩寒那时候新概念获奖者本来有机会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但到了郭敬明这一届,保送制度被取消了,只能寄希望于高考 。
但郭敬明高考失利,他栽在了最拿手的作文上,总分60分,他只得了30分,没能去成第一志愿厦门大学,去了第二志愿上海大学 。
韩寒总是跑在郭敬明前面,韩寒看不起的名校和不断贬低的,却是郭敬明梦寐以求的 。
2
郭敬明自己说,假如当时去了厦门大学,就不会有今天的郭敬明,有可能他就是一个广告人 。在厦门大学,他碰到的同学会来自全国各地,有深不可测的学霸、经济优越的艺术生、交不起学费需要助学金的贫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