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海湖是哪个省份,青海湖旅游会高反吗?怎么缓解?

高山反应定义主要是缺氧清海湖是哪个省份,由于空气稀薄而发生的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 。

清海湖是哪个省份,青海湖旅游会高反吗?怎么缓解?

文章插图

清海湖是哪个省份,青海湖旅游会高反吗?怎么缓解?

文章插图

清海湖是哪个省份,青海湖旅游会高反吗?怎么缓解?

文章插图
【清海湖是哪个省份,青海湖旅游会高反吗?怎么缓解?】
清海湖是哪个省份,青海湖旅游会高反吗?怎么缓解?

文章插图
(那年我们在青海湖露营)
到青海湖旅游,我认为这个地方不会有真正高反 。原因呢,因为青海湖的海拔高度不够,它的地理上升方式是缓进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更主要原因,青海湖空气并不稀薄,即使游客出现轻微头痛、头晕、恶心情况,断不会有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引起高山疾病的可能 。
尽管有朋友到青海湖旅游身体出现过不适的感觉,便以为这是高原反应 。真正的高原反应要严厉的多,几乎所有身体健康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除了有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外,严重的会出现呕吐、发烧、感觉迟钝、浮肿、休克和痉挛现象 。这些,青海湖不会有 。
青海湖的高原反应是温和的,没有多大关系 。缓解方式也比较简单,多喝水,动作稍慢一些,适应一下子就可以了,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静躺,很快就会缓过来 。关键是青海湖的高原不适不会产生发展性恶果 。
(妻子在青海湖边日出时跳跃起来,这在4000米以上高海拔是不可以的)
通常我们在内地的山地旅游也会出现耳鸣等等症状,内地不是高原,至多能说是高山反应 。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静躺,过一些时间,耳鸣等等症状就自动消失了 。
那年,我们“滇进青出“,从西藏拉萨经当雄的纳木 措(4700米)、唐古拉山口(5231米)、可可西里(5000米)、昆仑山口(5200米),沱沱河(4533米)往格尔木方向走 。那是非常难走的一段路,高反一直伴随每一个人,高反严重到什么情况呢?我们是自驾游,停车时,人下车,脚好像踩在棉花上,没有力,人是软的,头脑发昏 。以致必须采取措施,比如吸氧、比如休息 。但是呢,从纳木措走到格尔木,就到3000米以下了,可以说3千米是高反的一个节点 。
(青海湖清晨,作者起舞)
从格尔木到青海湖将近700公里,已是青海省地界 。我们在青海湖露营、环青海湖游呆了两天,这地方风景秀丽,美丽异常,气候很接近西藏的天气,盛夏8月,晚上比较冷 。再由青海湖往外走,经西宁、兰州、西安便进入内地了,青海湖是一个标志性的地方,好玩很有意思 。
(作者夫妻在青海湖留影)
总之青海湖旅游会高反,仅仅有感觉而已,并不影响旅行,这点朋友们可以放心,至于说到缓解,建议多喝水,深呼吸,动作缓一些,适应了以后可以跑步,无需吸氧 。(完)
青海湖为什么在持续扩大?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泊,其干枯变化总在牵动国人的神经,其实在更长的时间内,青海湖的面积一直在变化,而且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
在上世纪80/90年代,青藏高原的确出现了冰川退缩、冻土退化、湖泊萎缩、土地沙化等问题,当时的“专家”认为,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系统将逐渐“干暖化”,逐渐干旱、沙化,此时的青海湖确实因为来水减少,一直在萎缩,一时间,全球变暖,导致青海湖萎缩的新闻还挺吓人的,很多人都担心青海湖会步罗布泊后尘 。不过地球环境还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气候变化周期也不是偶尔几年的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 。
青海湖的水位下降一直持续到2005年,面积最少的时候只有4189.8平方公里,不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青海湖水面开始发生逆转,青海东部也逐渐进入多雨期,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7年,青海省的降水量比六七十年代增加了14%左右,到2017年,青海湖的面已经增加到4377平方公里,增加了187.2平方公里,对应的蓄水量增加了83亿立方米 。直到现在还在持续扩大 。
青海湖的水面增长,主要是因为入湖水量的增加,而这增加出来的水量,主要来自天上,而不是之前人们所担心的祁连山的冰川 。其实也可以理解,山下的降水量都增加了,山上的降雪量也肯定在增加,甚至增量更多,这对冰川来说也是极大的补充 。青海湖水主要来自布哈河,其河水源头在祁连山的冰川,这里冰川面积常年维持在10平方公里左右,20年间,源头冰川并没有明显退缩,因退缩而消融的冰川水量共计2.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只有0.13亿立方米,只占湖泊补水量的0.3%,所以冰川融水对青海湖湖面扩大贡献很小,湖泊持续扩张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降水增多 。
其实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普遍都进入了扩张期,拉萨北部的纳木错也在扩大,面积已经由1920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14年的2026平方公里,西藏北部的色林错扩张更多,在1966年,它只有1667平方公里,到2014年,增加到了2391平方公里,超过了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中国第二大内流湖 。
所以这全球变暖到底是对中国有害还是有利,真是还有待斟酌,至少不像之前的“专家”“圣母”所说的那么危言耸听,如果变暖的同时还带来雨量的增加,对于中国的植被恢复、生态改善来说还真是一件好事,至少目前来看是这个趋势,近十年间,华北、西北干旱地区的降水量都或多或少有所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