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

我来回答: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

文章插图
在战国年代,那个时候人类社会开始真正意义上有了思想启蒙,各家学说,百花争鸣秦孝公和秦始皇 。而秦国的统一肯定也不是嬴政一个人能干成的,从古到今,帝王身边都有两类人,一种是动脑子的人,叫文臣,一种是动刀子的人,叫武将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

文章插图
文臣里面当属李斯和赵高两人,虽然说这两人在历史中的评价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却被历史记住了,那也必然是因为这两人的所作所为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对嬴政统一天下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

文章插图
武将里面有章邯,蒙恬,王翦,王贲等,从秦始皇兵马俑就能看出来对武将和军队的看重,因此,没有这些军队替嬴政打江山,何来统一 。
但是历史总是在特定的机遇里造就特定的人的,嬴政固然有嬴政的能力,但是如果是生在一个和平年代,估计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嬴政这号人物了 。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

文章插图
第一,秦与赵是同一个先祖秦与赵的先祖,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大业 。大业的来历比较奇怪,他的母亲是女修,是颛顼大帝的后代;可是他的父亲是谁,没人知道,来路不明 。根据传说,女修是吞了一枚玄鸟蛋,生下儿子大业 。大业在历史上并不很有名,但他的儿子大费,也就是伯益则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伯益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给他“嬴”姓,后来的秦、赵两国都是属于嬴姓,大业、大费就是他们的共同祖先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

文章插图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

文章插图
第二,秦在开国前曾以“赵”为氏秦、赵的分野,是从蜚廉的两个儿子开始的 。非廉是伯益的后代,是商王朝后期的人物,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名恶来,一个名季胜 。后来的秦国源于恶来这一族,而秦国的最大对手赵国则源于季胜这一族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国的统一,是嬴政一人的功劳吗】季胜的四世孙造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造父是当时天下最好的车手,后来平定徐国叛乱有功,周穆王把赵城赏赐给他 。由是,造父这一族便以“赵”为氏 。秦国的开国者非子,是造父的族侄 。由于他们出于同源,非子这一族的人也以造父为光荣,便也以“赵”为氏 。
第三,秦王族是嬴姓,但秦始皇嬴政却是错误的叫法许多人在看先秦史料时,会被姓与氏搞晕头 。
如何区别姓与氏呢?简单地说,姓是大家族,氏是小家族 。姓是很少的,总共加起来也大概就二十来个,而且很好认,基本上都有“女”字,比如姬、姜、嬴、姒等,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姓与名字是不同合用的,只有氏与名合用 。
有人会说,秦始皇嬴政,不就是姓与名合用吗?
嬴政这个称呼,是完全错误的 。那为什么会以讹传讹呢?因为秦国灭亡后,新兴的汉帝国的开国者基本上都是社会底层崛起的,先秦那套主要针对贵族阶段的姓氏学就不顶用了 。到了汉代,姓与氏就逐渐混同,于是才有嬴政这样的叫法 。但是我们要明白,在秦始皇生前,是不可能有嬴政这样的称谓 。
第四,秦国王族并非以“赵”为氏既然秦始皇嬴政的叫法是错误的,那么应该叫什么呢?
有些人认为,秦国王族应该是以“赵”为氏 。
在史书上,秦以“赵”为氏只有两个例子 。其一是造父受封赵城时,秦的先祖们沾了造父的光,也以“赵”为氏 。故而有人认为秦国王族一直是以“赵”为氏 。另一个例子是秦始皇出生时,《史记》明确写了他小时候是叫“赵政”,以赵为氏 。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没问题 。秦第一任国君非子与秦始皇都曾以“赵”为氏 。但是,秦王族并非以“赵”为氏 。这就涉及到先秦姓氏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国君不称氏而称国,公子不称氏而称国,公孙不称氏而称国 。
什么意思呢?
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有自己的氏,他是以“赵”为氏 。秦始皇在没有身份以前,也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了国君后,就不能再用“氏”了,而是以国为氏 。
也就是说,非子在当国君前可以叫“赵非子”,当了国君后就只能叫“秦非子” 。秦始皇在出生时可以叫“赵政”,但是当他爷爷当了秦国国王后,他的身份就是“公孙”,这时就不能叫“赵政”,而只能叫“公孙政”;等到老爹当了秦王,就叫“公子政”;等到自己当了秦王,就叫“秦王政” 。
大家记住:国君无氏、公子无氏、公孙无氏 。当你的身份是国君、公子、公孙时,就以国为氏 。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就看得更明白了 。比如商鞅,商鞅最早是叫“公孙鞅”,因为他爷爷是国君,他身份是公孙,不能有别的氏,只能叫“公孙鞅”或“卫鞅” 。因为他是卫国人,这就叫“以国为氏” 。后来他在秦国受封于商,商实际上就是秦国的一个封国,所以这时他就称为“商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