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秦国的历代君主秦孝公和秦始皇,都是一直有着坚定的“东进”信念的 。每个君主都曾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里,为秦国的强盛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就本题来讲,在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里,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呢?浅见如下: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得知道长寿的秦昭王在秦国强盛之路上是有着特殊贡献的:是他釆纳范睢之计,对山东六国远交近攻,使用蚕食的手段,将山东六国的地盘一步步的挤压下去 。使秦国在统一之路上逐渐占据了“战略主动权”!
秦昭王又重用大将白起等作战能力突出的将领,对山东六国进行了大举佂伐 。先后消灭了韩魏联军、三晋联军十几万人马,打得韩魏畏秦如虎!尔后又打败了楚国,连楚国的都城都被白起占领了,逼得楚国被迫迁都己避其锋芒!
在秦昭王的时代里,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仗是秦赵之间的“长平大战”——此战将横恒于秦国东伐中原之路上的强劲对手——赵国,打得元气大伤!从此以后,赵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秦国相对抗了 。秦国扫荡中原之路己经打开了,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只是可惜的是在属于秦昭王的那个时代里,尚未完全具备统一的条件 。否则,中国历代上的第一位皇帝的名号,很有可能会被秦昭王所获得!
秦始皇嬴政,他当然也是一位具有突出的雄才大略的君主 。他做事一向是刚愎果决、雷雳风行!嬴政懂权谋、明大局、通战略、知战术,也善于识人用人!在他的那个时代里,凭借着秦昭王打下的基础,再加上相父吕不韦也为秦国的东进之路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此时的秦国己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了!
在这之后,在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后,嬴政终于开始对己经衰落下去的六国举起了“统一之刃”!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先后将韩、魏、赵、燕、齐、楚各国的抵抗力量逐一消灭掉了 。最终六国归一,秦国统一了天下,嬴政也才终于当上了中国历史上,自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位皇帝!
综合上述各点:如果没有秦昭王打下的基础,嬴政在他的那个时代里,想要统一天下,只怕会困难的多;而如果不是嬴政具备有成熟的政治家的果决、坚毅,又善于因利力导 。那么秦国的统一之路也没有那么顺利——在短暂的时间内,就将泱泱六国逐一吞并,非有天纵之才,实难办到 。所以个人以为这两位秦国君主的功绩一般大!
【个人浅见,如有不同见解,欢迎互相交流】
这就是法治的优势,战国七雄本来都是人治,遇明君贤臣则国强民富,遇昏君则国弱民疲 。有些国家也搞了些变革.但都在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下草草结束,唯有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秦法并没有因商鞅被处死而终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秦国成了商鞅变法的最大受益者 。短短二十年秦国就从一个三流国家变成当时的唯一超级大国,促进农业和军事进步的奖惩机制被设计得十分完美,限制官员和贵族胡作非为的刑法也被认真执行,就凭这几点秦国就能大幅领先东方六国,秦军成为虎狼之师,威震华夏,秦国开疆拓土也无法阻挡,秦国国君自然无比风光怎么舍得废弃秦法呢?再者,秦法完善到了一定程度,国君贤不贤已经无关紧要,就算傻子都能治理国家了,才有了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法律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必须与时俱进方能促进社会进步,否则会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纵观中国历史,变法无数次,最精彩的两次:一是商鞅变法,二是改革开放 。产生的效果真是无与伦比 。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当算美国的三权分立了 。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后面的君王确实都非常有作为,至于统一天下为何花了那么长时间,说起来既简单也繁杂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简单地说,秦国起步晚,基础弱,而其他诸侯起步早,底子厚,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 。我们大多只看到秦国兼并六国时有多强悍,却很少了解秦孝公之前秦国多次被其他诸侯如何吊打的历史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繁杂地说,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秦孝公继位时,秦国已经衰落从秦穆公至秦孝公之间,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秦国曾几次险此灭国,多次被各诸侯国吊打,而当时其他诸侯国却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搞得当时的秦国都没脸参加中原诸侯国举行的会盟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比如:秦桓公时,晋国曾发动诸侯联军一直打到咸阳,杀到泾水边上,秦桓公不得不与晋国签订盟约,被迫割让土地;秦景公时,作为诸侯盟主的晋国又多次攻打秦国,兼并秦国许多土地和城池;秦躁公时,西北的戎狄义渠率军几乎横扫整个秦国全境,掠夺大量财富后才收兵 。
秦孝公和秦始皇,秦统一进程中,秦昭王和秦始皇谁的贡献大

文章插图
因此,在许多诸侯国的眼里,当时的秦国如同偏远的夷狄部落一样,谁都可以踹上一脚 。正因为受够了中原诸侯的欺负,秦孝公继位后发奋图强,决定励精图治而重用商鞅,秦国才逐渐走上发展之路 。
秦国实施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秦孝公在位期间,曾多次对其他诸侯发动战争,秦国如愿以偿,终于坐上了霸主之位 。
但是或许是秦国底子薄,也或许是当时思想观念的局限性,秦国在之后的东征之战中没有特别大的进展 。
秦昭襄王时期的东征之战频繁而又随意,没有明确的战略方案在秦国历代君王中,秦昭襄王是一位非常英明的雄主,他在位56年,这一时期,秦国已经有了吞并六国的雄心,并且为此付诸了实际行动 。
秦昭襄王一生共发动了近二十次东征之战,但由于战略目标不明确、战略方案执行不好,昭襄王的数次东征成效不高,使秦国国力损耗过大 。
纵观秦昭襄王所发动的东征之战,有以下两点缺陷:
一是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
秦昭襄王虽然已经有了吞并六国的雄心,但思想上仍然受分封制的影响,东征之战没有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与其他诸侯之间,有矛盾即开战攻取对方城池,有利益则马上修好归还对方城池 。既想兼并天下,又安于各诸侯各自为政 。
在这种矛盾思想的引领之下,一统天下的雄心便变成了只顾眼前的既得利益,没有一个长远的、整体的战略规划 。
二是缺乏步步为营、巩固胜利果实的决心和策略
由于没有整体的战略规划,武将们攻城略地似乎变得非常随意,甚至往往是率性而起,只管攻占城池,不管后期如何坚守 。
由此一来,统一战争变成了反反复复的争夺战,各自互损国力 。比如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军起初的战略部署是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守军投降赵国后,秦军转而又攻打赵地长平,虽然大胜,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等到来年秦军再想攻打韩国时却已力不从心 。
因为这两点原因,从一统天下的角度来看,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发动的近二十次东征之战没有消灭一个诸侯国,甚至在他死后,黄河以东曾经占领的地区大部分都已经丢失 。
秦王赢政的统一之战打得异常艰辛在很多人的眼里,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坐在祖辈的功劳薄上收获胜利果实,其实不然 。真正具备雄霸天下之心并制定正确战略目标的人是赢政 。
但是赢政继位时,秦国并没有强大到视诸侯如郡县的地步,而其他几国也并没有弱小到不堪一击的地步 。甚至对于赵国、楚国、齐国来说,其国力并不比秦国差 。
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东征之战并最终兼并天下需要实力,也需要时间 。而事实也证明,赢政在整个兼并之战中,确实耗费了很多时间 。
比如攻打赵国时,秦军围守邯郸七年之久不敢轻举妄动,最后采取的战略是不强攻,而是不断蚕食赵国,步步为营,温水煮青蛙,做了七、八年的准备工作之后,使邯郸近似一座孤城,这时秦军才采取闪电战的方式,迅速攻克了赵国 。
如果赵国很弱,秦军如史书中写的那么强大,何至于死守邯郸七年而不战?
综上所述,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之所以如此漫长,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是秦国的实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二是其他六国的实力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弱;
三是赢政之前的历代秦王对秦国虽有建树,但对统一大业的直接贡献(攻占城池)并不是很大,可以说真正的统一之战是从赢政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