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东海镇蔡添祠堂及坟墓风水传说

莆田东海镇:蔡添祠堂及坟墓风水传说
收录于话题
行人公蔡添,字元美,别号古愚,懋公第五子,襄公十六世孙 。公生于明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成化五年(1469年)举进士,遴选任行人司行人,因勤政廉洁,政绩显赫,敕进阶修职郎 。据蔡氏族谱载:明宪宗皇帝圣旨敕曰:“……尔行人司行人蔡元美,发身贤科,擢居是职,历年既久,克效勤劳,宜锡宠命,以示褒显,是用进尔阶修职郎锡之敕命,以为尔荣 。”弘治元年(1488年)升授朝列大夫、工部水衡司员外郎 。五年膺诰赠其父蔡懋(字则勉、号紫桥)为奉直大夫,工部屯田清吏司员外郎,表彰其训子成名之功;又诰赠其嫡母黄氏、生母林氏、妻吴氏为宜人 。后升两淮都转运盐使 。升两淮盐运同知,由于他长期担任行人司行人一职,故邻里后裔昵称为行人公 。《兴化府志》载:蔡元美,“为人不立轸畦,简于世故,以病投牒归 。”蔡元美还训民科学,钦誉乡里,“行人公吃鲎”的故事至今流传民间成为美谈 。
行人公祠
行人公祠位于金沙宫对面右前方约150米处(座落于厝前和三舍两个自然村的交界点上) 。该祠为明代古建筑的祠堂造型,单层二进结构,分为上下厅堂、中间天井与过廊相隔 。大门匾额上书:“两淮都运”四个大字,大门楹联:“荔谱流芳光甲第,行人世泽永源长”,门眉上书“翰墨长青” 。祠内上厅筑有殿坛,供奉行人公及其上下五代祖宗牌位 。原先祠内还悬挂有明宪宗和明孝宗的两道圣旨,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没毁坏 。祠堂门前视野广阔,筑有五埕,俗称“五门埕”,是东沙三房族人庆典活动的场所 。埕的前端有一棵六、七百年的古榕树,树冠庞大遮荫一大宅,低垂于地,村民俗称“困树” 。该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501-1504年),至今已有500年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行人公祠屡遭破坏,尤其是倭乱、迁界、“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至改革开放前行人公祠已破旧不堪,一度还被占为他用 。门前的五埕和古榕已荡然无存 。1996年东沙三房行人公后裔决定重修 。同年10月28日落成,重修后的行人公祠焕然一新,大门匾额和楹联油漆闪光,恢复了昔日的风姿 。
后裔分布
行人公蔡元美的后裔居东海镇东沙、厝前、大埔等村,有一万多人,还有迁徙澄海市和海南、广东、浙江、江西各地,有的旅居东南亚和港澳台 。如今蔡氏元美后裔大门联均赞美的功绩,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举行祭祀仪式,还组织踩街和演戏等活动,弘扬祖德 。
行人公墓
弘治十年(1497年)五月初七病逝于东沙家中,享年67岁,卒葬东沙浮山东麓 。由当时与他交往很深的户部尚书仙邑东园郑纪为其撰写墓志铭 。该墓系明代古墓造型,坐西向东,占地100多平方米,背后墓围26米,围半径6.2米,墓龟高2米,墓床4.6平方米,墓床前依高低层次三个墓埕,分别为12.6平方米、13.8平方米,36平方米,建筑材料为石、砖、三合土混合结构,系行人公蔡元美与妻吴氏宜人,和长子谦、长媳朱氏的合葬墓 。该墓已有500多年历史,世事沧桑,行人公墓屡遭破坏,特别是在“大炼钢铁”(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次受损严重 。1984年由旅居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在台湾的元美公后裔回乡谒祖祭墓时倡议重修 。修葺后的行人公墓保持明代古墓葬形式,并在北侧竖一重修墓碑志 。
风水传说
相传,当年“南命仔”挑小鸡出来卖,剩下前面一篮小鸡,“也叫一头小鸡” 。然后路过“行人公坟墓”旁 。结果自己挑前面的小鸡在叫,后面也有小鸡跟着叫 。“南命仔”感觉奇怪,心想自己只挑一头小鸡却两头在叫,就停下来找,找来找去就是没看见后面有小鸡 。
其实“南命仔”根本不知道,“行人公坟墓”后面有一个大石头公,周围还有很多小石头,此处风水叫“鸡母带仔” 。“南命仔”挑小鸡路过,自己的小鸡在叫,行人公风水是“鸡母带仔”,所以也跟着叫 。
如果按照现在科学,应该是叫回音吧 。
东海镇出土明正德年间蔡元美墓道碑友情展示:
投稿邮箱:343305909@qq.com
采编:书生
摄影:细雨
主编:夜华
美文丨摄影丨旅游丨生活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
兴化府文化传媒
我们建了“兴化府民俗群”
摄影联系电话:15892098212
欢迎添加“兴化府--细雨”微信,审核后拉进群!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莆田东海镇蔡添祠堂及坟墓风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