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算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一个拆字算命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拆字算命: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追根溯源寻文化
最近读到了《汉字文化概论》这本书 , 翻开书页 , 绪论的题目“一个汉字就是一拆字算命部文化史”让你顿悟 , 每一个汉字都留下了创造者、使用者的足迹 , 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背景 , 它也颠覆了我们对汉字的初浅认识 。
汉字文化属于汉字学的一个分支 , 是研究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与整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制度的关系 。比如 , “昔”字 , 古文字上面是波纹的象形符号 , 下面是太阳的象形符号 , “日”既是太阳 , 又是记录时间的参照物 , 与水波结合起来 , 记录和确立表示“过去”“从前”的概念 , 这种“大水”与“过去”的联系 , 使人自然想到在遥远的过去 , 先民们曾经经历过一场洪水的考验 , 而大禹则是治理这场洪水灾难的功臣 。你一定不会想到这个“昔”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文化有关吧 。
对于汉字的起源 , 无论是起源于结绳记事还是仓颉造字 , 还是八卦、图画、图腾、刻符 , 它都是由一众有智慧的中华先民们的创造 , 每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 对世界的看法 , 对风俗文化积淀后的传承 。一个“取”字 , 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婚俗的场面:“屯如 , 邅如 , 乘马 , 斑如 。匪寇拆字算命 , 婚媾 。乘马 , 班如 , 求婚媾 。乘马 , 班如 , 泣血涟如 。” “贲如 , 皤如 , 白马 , 翰如 , 匪寇 , 婚媾 。”“取”加“是“娶”的本义 , “女”说明与女子有关 , “取”的本义与战争有关 , 用手割下敌人的左耳 , 以示战功 。“抢婚”的习俗在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沿袭 , 当然 , 现在的“抢婚”只是一种喜庆的过程 , 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厮杀、抢劫的味道了 。
历经磨难蕴文化
“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 ,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五言诗《寄李太白二十韵》 , 从诗句中我们读到了对李白的狂放不羁 , 摇惊风雨的才华的赞叹 , 这也让我们想到了我们的汉字及其文化带来的惊世魅力和曾经的飘摇 。
中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 , 几经变迁 , 才得以保存下来 , 而每一次的变迁都有其社会文化的背景 。战国时期 , 战争频繁 , 外交公文激增 , 大量的盟约文稿需要抄写、存档 , 此时的小篆已经不符合形式的需要 , 于是 , 便有了结构较为简化的隶书 。鸦片战争之后 , 中国的落后、贫穷 , 导致一大批学者反思是汉字的难以拆字算命掌握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 并提出了废除汉字的过激语言和行为 , 但是 , 随着社会的进步 , 改革开放的政策的实施 , 汉语成为了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 简体汉字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 汉语拼音也得到了推广 , 从而解决了计算机用方块字输入难的问题 。中国的汉字也在周边国家兴盛起来 ,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符号 , 而且还是解开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不曾想到 , 汉字的局限性和涵藏中国文化的精华竟然影响到了国运 。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汉字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 形成了不同文学形式 , 文化氛围 。比如 , 字谜、诗文、楹联都是由中国汉字独创出来的文学表达、文化表达形式 。其中“神智体”诗作 , 将诗文的字变换大小、长短、多笔少笔、正斜呈现 , 然后创作诗文 , 更增添汉字文化的趣味性 。
从汉字的诞生起 , 先民们对汉字的神秘和神圣就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 , 这种态度也是一种文化 。比如 , “敬惜字纸”的风俗就来源于对汉字的崇拜 , 测字、算命是一种占卜文化 , 而道教的符箓也与汉字有着密切的联系 。
守正拆字算命创新传文化
2019年 , 一本书带着我们的孩子们走进了汉字文化领域 , 那就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 。新教材更加重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 其中汉字文化是重要的一方面 。教材编排了韵文、诗文、童谣、字谜等识字内容以及字理、形声、归类等识字方法 , 通过这些含有传统文化的内容 , 借助识字方法来学习汉字文化 。
在我们的汉字教学过程中 , 运用汉字文化学的理论指导教学 , 将汉字文化的内容传递给孩子们 , 让汉字文化走进了每个孩子的心里 , 流淌在每个孩子的血液里 , 是我们汉字教学要承担的任务 。
在守住这些汉字文化的根的同时 , 创新和传承是我们对汉字文化的另一个责任和担当 。作家之所以写出好文章 , 那是因为汉字的多情动人;音乐之所以打动人心 , 那是因为汉字的声韵节律;诗歌之所以流传 , 那是因为汉字的含蕴;一笔一划之间 , 互相辅助 , 互相衬托 , 那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体现 , 带着我们的孩子去书写汉字的优美 , 去聆听汉字的声音 , 去抒发对汉字的情感 , 去刻画汉字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