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 “君子不忧不惧”是什么意思?』8司马之乱

论语中 “君子不忧不惧”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过“君子不忧不惧”的话,虽然有很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如果不知道具体的环境还是有些不好理解 。其实孔子这句话是针对司马牛说的 。我们先看看二人对话的场景,便可以理解孔子的意思了 。而且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启迪 。《论语?颜渊》第4章: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翻译】
司马牛问怎样才算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
司马牛问:“不忧愁,不恐惧就可以算是君子吗?”孔子说:“反省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愧疚,还会有什么忧愁,有什么恐惧呢?”
【注释】
[内省]内心反省自己 。
【评析】
孔安国说:“牛兄桓魋将为乱,牛自宋来学,常忧惧,故孔子解之 。”可知这次对话有特殊背景 。司马牛的哥哥是宋国大臣,想要叛乱,就是曾经要杀害孔子并拔去大树的那位 。司马牛从宋国来到曲阜入孔门求学,经常处在忧愁和恐惧中,因此孔子才这样开导他,使他从忧惧中解脱出来 。古代法律严酷,有株连,对于叛乱者往往灭门,这是司马牛忧惧的原因 。孔子劝导他只要自己没有错误,没有罪过,就不必忧惧 。因为个体生命的死亡虽然无定但却是必然的,如果问心无愧,就没有内疚感 。自己在道德上没有亏阙,不欠他人,更不欠社会,当然就可以心安理得 。每个人只能负责自己的行为,内省无罪当然无需忧愁恐惧,这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的宗教性质的人生境界与人性追求 。
“内省不疚”是前提
上文是拙著《论语精评真解》中的文字,司马牛对于孔子的解答很困惑,说“不忧愁,不恐惧就可以算是君子吗?”孔子回答的“内省不疚”非常关键,对于我们今天乃至于全人类都有启发作用,可以说具有普世的真理性 。虽然是针对司马牛的具体处境的回答,但提出的却是做人的准则:这便是做人要仁义道德,要光明磊落,不要违背良心,不要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自己反省自己每天的行为,如果没有任何内疚,没有任何惭愧,没有任何对不起他人的行为,便不会忧虑,也不会恐惧害怕,这样的人难道还不是君子吗?换言之,如果真正做到君子的行为,那么有什么可忧愁恐惧的呢?俗语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便是这个道理 。
尽职尽责守天分
明代著名文学家宗臣在《报刘一丈书》中说:“人生有名,吾惟守分而已 。”以前认为有点消极,好像是宿命论 。但我们思考问题一定有历史观,要这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政治背景下去思考 。宗臣写作此信时,正是严嵩、严世蕃父子把持朝政大权,几乎是公开买官卖官的时候 。所有的官员都有价格,完全是潜规则,所有要当官的人都知道,于是便到严府去送钱,钱到官来 。严氏父子很讲信用,花钱够数者一定得到相应的官职 。相反,不交钱者才能再高休想当官 。宗臣不愿意这样做,才说那句话 。每到这种时候,便是对人道德操守的最大考验 。如果能够坚持不随波逐流便是大君子 。这种时候,依旧坚持清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依然尽职尽责,尽心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当然没有愧疚了 。但应该注意一个原则:无论社会怎样黑暗,人们追求光明的心理和趋向是不会改变的 。因此你依然要坚持努力,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自己各种责任 。对于社会,对于亲人,对于朋友都要尽心,该做的就努力尽心去做,这样,无论什么结果,你都问心无愧,问心无愧便不歉疚,便可以心地坦然,便可以无忧无惧了 。
君子坦荡荡
君子是很可能做错事的,但绝不做恶事不做坏事 。因为不做恶事,不做坏事,故真正的君子心地坦荡,无忧无虑,可以睡到自然醒 。如果贪污腐败,奸佞谄媚,心理阴暗,坏事干尽,时刻怕东窗事发,一句真话都不敢说的人,能不忧愁吗?秦桧死时看到岳飞施全、取命,如同被杀的猪般嚎叫;盛唐武惠妃死前天天看见太子等三人的鬼魂来索命,几日便命丧黄泉;明末大奸阮大铖自己撞死,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被折磨而死,天下唾弃;明朝中叶大贪官严嵩贪污无数,却冻饿而死 。坏人不会有好下场,因为其心地卑污阴暗 。
历史是最公正的 。“出水才看两腿泥”,因此许多当朝当世得势的人却被历史所遗忘甚至被历史所审判 。所以做到“内省不疚”是很难得的境界 。周围都是警车声也不会惊慌,因为心地坦然 。
“内省不疚”是君子,君子肯定“内省不疚” 。社会越浮躁越黑暗越需要这样的君子 。
司马之忧 是什么意思?
这里是指司马牛 。
司马牛:名耕,孔子的学生 。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而忧愁 。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