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出现在哪个?什么是三九天,什么是三伏天

2021年什么时候立秋?立秋后天气怎样?

在阳历8月7号(阴历6月18日),星期五,也就是今天上午9时6分3秒;立秋节气结束在8月22号,礼拜六23时44分 。那么,立秋之后,天气怎么样呢?

今年三伏天结束在8月24号,也就是说处暑节气开始还在三伏天 。立秋,只是意味着季节转变,逐渐进入秋天,处于一个季节的转折点,意味着夏季的气候,高温高湿和多雨,逐渐减少,进入秋高气爽的时间段 。

【三伏天出现在哪个?什么是三九天,什么是三伏天】但是,地区不同,对立秋的感觉有些不一样 。好比说东北地区,属于寒带,立秋节气以后,气温下降比较快,是我国最快体会到浓浓秋意的地区 。而华北地区,变化明显的也是气温,主要是立秋以后,早晚凉,中午汗衣裳!而对于空气湿度的感觉,没有多大的明显变化,还是有一丝丝夏季的潮热 。

而南方地区,立秋以后最明显的感觉是潮乎乎的空气湿度有所降低,雨季逐渐过去,风暴也开始减少 。让人体会到一丝丝干爽 。不过通常立秋以后的气温,在南方地区变化不太明显 。这也是南方处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缘故 。我们可以从南方地区能够种植三季稻,就能够感觉出来,当地的年积温比北方地区高出一大截了 。立秋以后气温不会如同北方下降的快,这点无需质疑 。

今年立秋以后,还有半个多月才处暑、出伏,也就是说立秋并不代表酷热的夏季就结束了 。在立秋节气至处暑节气还处于三伏天,所以立秋节气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秋高气爽的到来,这只是暑去秋来的一个交节罢了 。而我们大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对立秋节气以后的天气会有不同的体会 。比如我们华北这边,真正意义上感觉到浓浓秋意,是到了白露节气 。村里老话说:“蚊子喝了白露水,立马就闭嘴” 。到了白露节气,气温下降的非常明显,蚊子已经生存不下去了 。

总之,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立秋之时,还处于5~9月份的雨季,而且区域性降雨也有很大差异,每年都有所不同,我们以气象科学为参考,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就好 。

三伏天带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我认为三伏天带孩子需要注意的是防暑,尤其是在中午的时候一定不要带孩子去外出,还有就是在平时让孩子喝足够量的水来补充他们身体内所需要的水分 。
三伏天是什么
三伏天(Canicular days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一年温最高且湿、闷热日子,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分为头伏、中伏、末伏 。
在一年四季中,女人最适合怀孕的是什么季节?
我觉得是夏天 。夏天怀孕,到了明年的春季不冷不热的时候生,温度刚好 。
三伏天是哪三伏啊?什么时候?
“伏”阴气受阳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
立秋是什么时候
立秋(英文名:Beginning of Autumn)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 。日期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三候解释
立秋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左河水)
天象变化
立秋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 。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 。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 。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 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 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 。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 。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 。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 。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
气候特点
立秋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
农业事情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这是说立秋日 。
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 。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
立秋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 。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 。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
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 。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 。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 。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
【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苹果、梨、葡萄 。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刀鱼等 。
日期计算
[Y*D 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 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
例外:20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
三伏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
2019年的入伏时2019年7月12日,出伏时间是2019年8月20日,共40天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每年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十天,否则为二十天,所以,大多数年份中伏都为二十天,相应地,大多数年份三伏都是四十天 。
2019年三伏天时间查询:入伏时间是2019年7月12日,出伏时间是2019年8月20日,共40天 。
2019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三伏天什么时候最热?
三伏天最热阶段:中伏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 。
什么是三九天,什么是三伏天
伏”是指、中伏和末伏,约在7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夏后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三九天:三九天是古人在生产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气节,从冬至这一天算起称一九,往后顺数每九天为一阶段,称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称冬至数九 。三九天气候怎样?三九天,古代歌谣,“一九,二九,两手不出袖口”(冬天气候寒冷,手放在袖口内),“三九,冰上可行走”(河水结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