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到底作何理解

宋人词集,若论”瘦”出现的频率,吴文英《梦窗词》或可列榜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 。若谈及宋词中的”瘦”,李清照”瘦”字用例历来称誉最隆,他人作”花如人瘦”,她道”绿肥红瘦”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到底作何理解

文章插图
词中用”瘦”字状人状物,李清照并不是第一人 。在她之前,已有比她年长的词坛名家用”瘦”字合例 。如: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周邦彦《木兰花》(郊原雨过金英秀)”古道尘清榆柳瘦,系马邮亭人散后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毛谤《院溪沙》(淞艳金波暖做春)”浇艳金波暖做春,疏疏烟柳瘦于人 。”、《感皇恩》(绿水小河亭)”宝熏浓注,人共博山烟瘦 。”……前人之作虽略有反响,激起的不过是一池的涟漪 。李清照则一”瘦”成名,”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千古流芳 。易安作为后来者,缘何能凭借一”瘦”之力,掀起词坛的浪花千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到底作何理解】艺术表现上,”绿肥红瘦”之辞语新意隽,”肥”、”瘦”二字在日常生活语境并不陌生,将这一俗语用于描摹状物并且是日常所见之花,俗之又俗 。易安以红代花,以绿代叶,绿肥红瘦即叶肥花瘦,其新奇不言而喻 。无论是意象还是词汇不过稀疏平常,短短四字的拼接却暗含了多种文学手法 。”绿、红”是借代,”肥瘦”是拟人兼比喻 。如此一来,雨后海棠之”瘦”可以推及至更广阔的雨后群花之”瘦”,”红、绿”的高度概括性和广泛实用性,”绿肥红瘦”不火得了?
回归作品,我们更可窥见易安”绿肥红瘦”之中的婉婉深情 。一夜风雨,醒后残酒未消 。试问”卷帘人”,一”试”字,情感之微显 。”卷帘人”答以”依旧”,距离上”卷帘人”看花更近,回答亦是平平 。卷帘人亲近视角中的花依旧,易安在榻上反而想到经历一夜风雨的花应是”绿肥红瘦” 。易安的玲珑心此间被无限放大,其所形容远胜花之形,更是叹尽了群芳在雨后的零落,可谓看花赏花人不及惜花人 。正如清人黄了翁《蓼园词选》云:”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易安榻上知花之瘦,亦如庄子濠上知鱼之乐矣,可见其清真意切 。
“应是绿肥红瘦”,逐层铺垫起来的所有情绪都集结在这个”瘦”字上 。”瘦”是全词形象与情感的凝聚点,他人词中用”瘦”字所不及者即在此 。李清照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及倾注其才情的笔墨道出清丽婉约的词境,其情其感,别是一家 。(一往文学作者:莱芙)
附: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小词《如梦令》,全词如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到底作何理解

文章插图
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到底作何理解

文章插图
李清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哪首诗,李清照的《如梦令》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到底作何理解

文章插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要明白“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就得先明白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就是借一个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或某个特征等来指代这个事物 。
比如,借帆来指代船,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白领这个词来指代职场人士 。
“绿肥红瘦”这个词,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
绿,是指海棠花的绿叶,红,是指海棠花的红花 。绿肥红瘦的意思,就是海棠花已逐渐开败,而绿叶却逐渐繁盛 。
用红绿来代指花叶,让小词中的视觉形象更鲜明 。
我们再品读一下这首小词,这是一首写李清照惜花之情的小词,妙在李清照将这种惜花之情写得曲折委婉、摇曳多姿 。
词人早晨醒来,一夜的死睡,依然没有让昨夜酒后的醉意完全消散,在残存的酒意中,她想起了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于是她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显然不关心海棠花的状况,她只是敷衍地答道,海棠花还是老样子 。
但是,内心敏感的词人知道,暮春时节,经历雨打风吹,海棠花肯定已经渐渐开败,不过绿叶却更加繁盛了 。
绿肥红瘦,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红瘦”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好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