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

开光,你真的了解吗,解密泰国高僧开光细节
我参与过道教的开光,很不可思意 。
揭秘:什么属相不能带貔貅
貔貅的佩戴是所有的人佩戴的,不管你么属相,都可以佩戴貔貅的,因为貔貅不在五行,与金木水火土以及生辰八字都没有关系,不管我们属相是什么,佩戴貔貅是不会产生不好影响的 。大崇貔貅团队一直默默致力于研究中国传统貔貅文化,吉祥礼品中的貔貅文化,一直秉承着健康发展和传承传统貔貅文化为使命,一路本着:“传中国文化,送平安吉祥”的宗旨,传承中华吉祥物的吉祥美好文化 。让更多的人正确的了解貔貅文化!
自己开光怎么开啊
实际上光是古时候,寺院了,佛像刚刚修造出来备投入使用的时候,由比较深僧人为大家讲解这些佛像都是什么佛,都是什么菩萨,佛菩萨的功德和修行的方法,劝大家向佛菩萨学习,再就是寺院里边的教学(道具)都是什么象征意义,劝人好好修行修善,然后带领大家围绕佛菩萨像或者念佛或者做别的法事 。
这就是原始意义的开光,并不含有什么使开光的佛像灵验等等的目的,也不可能使泥雕木雕的佛像有什么灵验的神通,真正的神通是在人的心里在人的佛性里边,不必求泥塑的佛像,要自己修自己得
现在好多挂坠或者佩带的饰物都写上是开光的,这个倒不用怀疑,法师如果念佛念咒加持过这个东西,那么是有吉祥的辅助作用的 。但不要迷信这个作用,真正的吉祥如意是要靠自己修善积德来得到
揭秘别墅玄关风水禁忌有哪些
自然界的玄关是水口通向堂的中间的一定狭窄距离为玄关,有的地方有这样一段距离,有的地方没有这样一段距离,不代没有这样一段距离的地方风水就不好,有这样一段距离的地方风水就好 。家中的玄关是大门至大厅中间的一定狭窄通道为玄关,有这样的一定狭窄通道,顺势装修为玄关可以;没有这样的一定狭窄通道,就没必要再造、再设,为画虎不成反类犬 。
实用、方便、舒服、安全、美观就是好风水,用这些标准去衡量,即实在,又便于掌握 。
一、什么叫风水?第一是能供人类生存的条件 。第二是更优良的人类生存条件 。第三、营利、生意,也就是选择生意上的优良条件 。多用科学头脑思维 。比如:惠州嘉逸园风水如何?——回答是:就是现代科技的看点,也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风水,比如:没有钢筋、水泥?能造那么高的房屋吗?没有自来水,那里有水吗?没有水,那里能住人吗?没有水,风水再好,也就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风水,风水,能满足人的生存、生活条件是关健 。又比如:有管道横穿自家院上方影响风水吗?——回答是:有管道横穿自家宅院上方,如果处理不合理,影响视线和美观 。管道经过有妨碍今后空间再利用的可能(比如房屋再造加高就存在障碍),还有一个管道技术性问题(如管道技术性能不足,有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属于影响到风水的一种因素 。其它意义层面上的风水影响不存在 。多用现代科学思考更能说明和说清问题 。
风水的实质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创造、选择具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生存优势;合理利用自然客观条件和规律;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要点;合乎力学、科学原理;合乎常识、逻辑,就是好风水 。不存在令人费解的特别神秘风水!古代风水,实质就是正确选择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应人类生存 。不适合人类的地方,本人从见过的上百处遗址中的结论是:人类在那里已被彻底陶汰,没有再延续种群到今天 。风水强调的就是有利、方便、实用,是更好地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 。用传统风水理论,切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现代高科技术设计理论切入传统风水领域应游刃有余 。对风水要有正确认识:比如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这些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风水作用 。身体健康,精力充佩,能挣大钱,不需要耗费医药费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财的效果 。从科学、正面认识更能说明问题 。比如高层空气好,卫生好,这是主要的 。顶层,防渗漏,防雷击的措施要有力,当然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项 。风水只能提醒从多角度思考,技术层面的事,现代科技更精准 。传统建筑是以中心对称理论为主 。现代建筑,以实用、功能为主 。二者基础不同 。打个比方,在传统古老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风水理论,就象老式马车驾驶技术,能用于指导驾驶现代汽车吗?古代以自然风水为主,现代城市以人为风水为主,二者基础完全不同,怎能固守旧教条 。如:服装店收银台吧台下想接个水管放个水糙便于洗杯子、在风水上不知有没有什么讲究?——回答是: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就是好风水 。反之就是坏风水 。
又如:过门砖断裂影响风水吗?——回答是:引起房屋牢固性变化和结构性损害,就会影响到房屋风水 。房屋的风水,首先就是房屋的实用性和耐用性,也就是房屋的使用寿命 。
阳台前放消防水箱会影响风水吗?——凡是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事情,不会影响风水;只有对人类社会无益的事情,甚至有害的事情,才会影响风水 。阳台前放消防箱,不妨害各类活动,是对房屋安全起保驾作用的,不可能会妨碍风水,是有益于风水 。
用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的标准去分别评估考量各类事物 。符合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就是好风水 。相反,就会坏事,就是坏风水 。风水布局再合理,谈不上规整、对称、必须、合理、舒服、实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观、卫生等条件,那只能认为是怪论 。风水再好,核心必须要更好地适合人类的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 。如:主卧的门开在背景墙上在风水上有什么说法?——回答是:主卧的门开在背景墙上寓意、像征性的说法,到了现场可以临机发挥 。正大的道理为:合理、美观、实用、方便、安全是真理 。反之为邪门歪道 。又如:风水学,门关应该安门左右边哪个位置?——以方便、实用为准 。如果左边实用、方便就安左边,右边实用、方便就安右边 。如果门关安上不方便、不实用,就不要安装门关,叫多事,自找麻烦 。凡是不方便、不实用、碍手碍脚、自找麻烦的事物,都是风水大忌 。
规整:规整的含义是:合理谋划布局,在繁复中见精神 。就是要有统一整齐规范标准,整齐划一,不能七零八乱 。现代城市和农村中,那些混乱建筑,相互抵消,互相矛盾,从风水的角度论,零乱无序,从事实上看,哪里存在更多贫穷和贫困 。如:我家原来是东大门,现在改为南大门,但是西边地势高,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从门前过流,而且还冲刷西南墙角,这是什么风水,求解——回答是:地形不整齐、不规范 。要对地形进行必要整理,使下雨流水规范有序 。现在的状况是流水似无头的苍蝇,乱窜 。为水流无序,或为流水乱窜 。风水如此,人事会相因如形 。
对称:对称的核心实质内容是要有中心和重点;由房屋的有中心和重点,诱道人文、行事、为人要有中心和重点,也就是人性要有主心骨,不能是糊涂苍蝇 。传统风其实就是对称理论,是受自然和人体美的启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风水美学观 。从圆、方、正这些角度思考,人体其实是一不规则的凹凸形体,但人体有一主要美学特征就是左右对称,作为天人合一的风水观,在传统建筑中体现的基本核心就是: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在对称中求取平衡 。
必须:一、是指这些结构和设置必须要,不是多余,是不可缺少的结构和设置 。不是可要可不要;有,实质意义不大;没有,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的事物 。这些结构和设置,是人类必须,服务于人类 。二、把这些结构和设置换位置也不适合,也就说,必须是这样 。比如,铺双席,为什么要铺双席?需要、必须、实用、舒服、喜爱、欣赏,风水必好 。
家中磨砂玻璃隔两间卧室影不影响风水?——回答是:此类问题以是否需要、必须作为衡量风水优劣的标准 。家中磨砂玻璃是家中房屋和家具的必要配置构件,不是有毒、有害物质,安装牢固、安全,不影响风水 。只有磨砂玻璃不是家中房屋和家具的必要配置构件,是多余配置构件,是有毒、有害物质,安装不牢固、不安全,才会影响风水 。
实用:比如窗户只能在哪里,采光效果好,就是好风水 。放别的其它位置采光效果差,或根本就不采光,其实就是坏风水 。又如:打井水井位置选取,用风水理气的方法位置选得再好,但如果不出水,徒劳无功,完全失去意义,因此打井必须首先选择保证能出水的位置,这就是实用 。又如:床头靠窗,化解挂铜葫芦、五帝铜钱好吗?————没有实用价值 。如果没有防盗安全网或窗,床头不能靠窗,不安全 。把古今中外历代所有皇帝的钱都找来挂上也不解决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安装防盗安全窗,可抵除挂一万个皇帝的风水钱 。又如:卧室内放个浴桶风水有什么不好? 回答是:物品能放在它应该放的地方,肯定最好 。卧室内放个浴桶,肯定不是浴桶该放的地方 。但事情总是有常就有变,在变通行事更合适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妨碍正常通行和活动,不影响风水,也可以放在卧室内 。又如:坐北向南的两进铺位,我想一边封玻璃,一边安装玻璃门,请教大师,封那边,留那边做门好?——回答是:我不在现场,不能肯定回答,只能原则回答:一、方便出入 。二、根据房屋空间和房屋用途(也就是根椐房屋准备做什么),本着合理利用空间、方便实用的原则,二者综合考虑门安装那一边 。
揭秘:佩戴发晶貔貅饰品有何功效和作用
貔吉祥招财神兽,又名天禄、辟邪 。貔貅有着龙头身、麒麟脚,毛色灰白,会 。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帝罚他只能以四方之财为食,且只进不出,所以风水上常摆放貔貅以聚财镇宅 。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貔貅乃是风水镇宅,化煞转祸为祥之神兽,最擅长化解五黄煞、天斩煞、穿心煞、镰刀煞、屋角煞、刀煞、白虎煞、阴气煞、二黑煞 。
佩戴貔貅有什么用:
1.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或者办公场所,还有就是使用貔貅的挂件,可令家中的运势转好,好运加强,并且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平安 。
2.有催财旺财的作用,不但对正财有帮助,对一些偏财和收入浮动者也是有奇效 。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也是很喜欢在家中和公司摆放吉照堂开光貔貅 。
3.有化解五黄大煞的作用,五黄在风水上是可怕的煞星,它所到之处,都会令宅中人口不健康、运滞等 。在五黄之处安放开光貔貅,能够令其化解 。不但能够化煞镇宅,尤其在财运方面,开光貔貅的作用是最明显的 。
佩戴什么样的貔貅好?
貔貅的佩戴使用对于材质款式是没有特定的要求和限制,对于貔貅的奉请佩戴一切可以根据自己的眼缘和喜好而定,奉请一尊有眼缘,自己喜欢的正宗天然开光貔貅最为重要 。
如果是做官的就买大屁股的,代表坐的稳 。
如果是做生意的就买大肚子的,代表聚财 。
如果有小孩子就买带翅膀的,代表飞黄腾达 。
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财、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貔貅需要开光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以吉照堂开光貔貅的效果最为明显 。貔貅的开光分两种,一是去佛家开光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去寺院开光,二是道家开光,也就是去道观或者是找一些道行深的师傅帮着开光 。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它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
古代皇帝对于自己的墓穴要求比较高,这是为什么?
生前宏光无限,死后也会更加的要求高,墓穴的高要求也是防止一些盗墓者的偷袭 。
瓷器鉴定....
首先瓷器鉴法:
明清瓷器的鉴定
远古瓷器,因年代久远,保存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基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 。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自已脑子里形成了 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 。因明、清两代瓷器还可以见到,因此,现将明、清两代瓷器概述如下:
明代瓷器的特征
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 。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 。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 。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 。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 。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 。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 。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 。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
弘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胎质与成化时相同,修胎规整纤巧 。
2、釉面肥腴滋润,洁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闪灰色) 。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更为柔和透逸 。
4、盘有塌底现象 。由于器底整个收缩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处微显凸露 。
5、圈足处理光滑圆润,足墙比成化时略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 。官窑盘碗之类和成化时基本一样,亦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 。
6、器足底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转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釉” 。
7、款识虽沿用旧制,但字体趋于清秀,笔划纤细柔和 。以楷书为主,字体小而规整 。有四字或六字两行竖写款 。
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 。
2、此时正处于大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 。
3、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
4、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回教、道教色彩的装饰 。青花器的绘画,除沿用一笔勾勒点划外,兼用双线勾勒、填色平涂法 。民窑器物,大多粗率豪放 。
5、器足露胎处一般修切平齐,也有滚圆状出现 。较浅的器足多向里收敛,有跳刀旋痕和塌底现象 。有的足心似乳状突起,与明初的肚脐状底足相似,民窑也是如此 。
6、器底釉面,有典型的青白色和亮青色特征 。
7、正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为主,其中以四字居多 。亦有用回文、巴思八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 。其特征 是:“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腰,“正”字笔锋 三横平,“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划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 。
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 。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 。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 。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 。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 。“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 。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 。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 。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
万历时期资器的鉴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 。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 。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 。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 。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 。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 。
天启、崇祯时期资器的鉴定
1、器型大多不规整 。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 。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 。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并有万历遗风 。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 。崇祯时,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
4、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 。崇祯时,青花色调的晕散和走釉现象比天启时更甚 。常使纹饰模糊不清,也有较鲜亮明快或类似天启时谈描色泽 。
5、纹饰中多反映出日本风格,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 。另外,明末清初时盛行的题诗联句风气,在此时亦有表现 。此时流行的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与万历那种密麻零乱的纹饰构图,形成鲜明对比 。
6、器足可见里收向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 。也有的器足留有类似明初器底的小乳头,此时底足不施釉的较多,但沾有砂粒 。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足边修切圆滑齐整,胎体裸露部分较多 。形成了明末清初独特的器足特征,并为断代提供了依据 。
7、天启器物款识少 。一般写于器底 。格式为“大明天启年制” 。崇祯时,从款识上看,有书官窑款识的,也有以隶书写干支纪年款的,此外,还多见随意乱写的“宣德”、 “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 。
清代瓷器的特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 。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 。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 。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 。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 。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 。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 。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 。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 。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 。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 。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 。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 。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 。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 。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 。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 。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 。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
顺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 。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
康熙瓷器的鉴定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 。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 。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 。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 。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 。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 。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 。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 。釉里红亦为上乘 。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 。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 。画松为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 。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 。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 。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
雍正时期瓷器的鉴定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 。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 。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 。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 。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 。在施彩的纹饰周围,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 。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 。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 。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
乾隆时期资器的鉴定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 。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 。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 。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 。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 。楷书款比较少 。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
嘉庆、道光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 。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 。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 轻微的“波浪釉” 。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 。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以一层白粉料质,然后再在白粉上面绘以青花花纹图案,最后施釉烧制 。堆粉青花的纹饰凸起,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具有立体感 。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于康熙时期,到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而到嘉、道时期才比较盛行 。
4、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 。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成为比较死板的图案式,写意画较少 。道光日才能将名人书画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画出五、六个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致殊绝 。
5、绘画题材主要有:云龙、云凤、龙凤、三羊、狮球、花鸟、花蝶、草虫、花卉、四季花(壮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勾连、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婴戏图)、风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寿字、御句诗等多种文字装饰 。
6、喜字常常是与青花淡描装饰在一件器物上 。这种青花谈描双喜字的纹饰最初是从乾隆时开始出现的,到嘉道时期才逐渐多起来 。
7、在嘉、道时期,凸雕的铁花纹饰开始多了,虽然在乾隆时已出现,但数很少 。这种铁花纹饰,一般都装饰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称“哥瓷铁花” 。
8、属于影地绘画、移地轧道、彩地开光、绿里底及耳饰等,在乾隆时比较时兴的多种形式的瓷器花纹装饰方法,到嘉、道时,更加普遍应用 。
9、器物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盘、碗类器物增多 。属于瓶、尊等大型立体器物比较少了 。此时出现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
10、由道光时开始出现了作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两件将军罐、两件花觚)俗称“五大件” 。
11、嘉庆、道光款识形式;①官窑年款是“大清×× 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年款较少 。②民窑器物,多数无款,书写年款的只是极少数 。其形式为“大清××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或“× ×年制”四字楷书款 。③慎德堂为道光窑,以三字直款为佳 。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 。民窑还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恒堂”,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 。④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成化时期的年款 。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划 “成化年制”的“豆于款”(即刻划年款后,用酱釉施在款上,形如豆干状),在哥瓷铁花器物上,多是这种“豆干”款识 。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 。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 。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 。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 。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 。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 。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 。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 。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 。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 。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 。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
11、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马上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
12、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
13、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点,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有些不同 。①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②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工整,笔道渐宽起来了;③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工整,不但笔道较宽,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
14、这时期的耳饰主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
15、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
16、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特别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
17、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花纹装饰较为盛行 。
18、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
19、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贵白头、天女散花比较普遍 。
20、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多数器物都较以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 。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 。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而多数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 。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 。胆瓶不仅有150 件、300件、500件,还有1000件的大地瓶 。
21、光绪中期以后开始盛行仿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各种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与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
22、威丰时,官窑、民窑的器物大多数的年款是青花或红彩款,以楷书为主,不带边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规整,篆书图章款极为少见 。民窑器大多数无款 。
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不带边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书款 。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楷书体的“大雅斋”两种款识 。同治、光绪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外,还出现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规则的篆书款,有阴文有阳文 。
宣统官款,有青花、红彩、精彩与墨彩款 。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无圈栏 。民窑器物一般没有年款 。
嘉道以后,一般都沿袭前朝款式,有减无增,渐有趋于一致之势 。篆书之款,自乾隆至同治均居其大部分 。篆书有两种:一种无边栏,字或红或兰不等;一种有双边,红字居多,即所谓图书款 。图书款以道光末年、咸丰、同治之间最为盛行 。
康雍两朝是楷书盛行时期,篆书很少,乾隆篆、楷皆有,而篆多于楷 。嘉庆至同治为篆书盛行时期,而楷书很少 。光绪、宣统两朝除仿古外,则又楷多于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