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大彻大悟的句子_佛教的危害?9?3

佛家物品开光是什么意思
在正式供养佛菩萨形前,举行一个开光仪式光究竟是什么意义?有没有?开光了,这个佛像就灵;不开光,佛像就不灵 。到底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去替佛菩萨形像开光?
现代一般开光,已经趋向形式、迷信,把开光的意义完全丧失掉了 。实际上,开光这桩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义,就是说明我们供养这一尊佛菩萨形像意义之所在 。这个事情就如同我们世俗间一个伟人的形像,建筑成就了,举行一个开幕的典礼 。在典礼当中一定要向大众说明,说明这个人他在世的时候,丰功伟业,他对社会大众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会大众见到他的形像,就生起效法他的这种心念,这就是佛教开光的意义 。譬如我们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个像造好了之后,我们要启用,供养启用 。在启用的时候,我们要向大众说明,我们为什么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意义是在那里?藉这尊像,开发我们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是佛菩萨形像为我们开光,这意思在此地 。
如果说这一尊佛菩萨形像,请一位法师来给他开光,他就灵了,不开光他就不灵 。因为有很多人找我去开光,给佛菩萨开光 。我就老实告诉他,你不要供养佛菩萨了,他问为什么?我叫他灵就灵,叫他不灵就不灵,我比他还灵,你供养我就好了,你供养他干什么?你想想对不对?这叫迷信 。所以我也可以去装模作样比划比划,我帮他这一比划,他就灵了,你们想想,我岂不是比他更灵吗?连这一点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痴迷惑到极处 。一个头脑冷静聪明人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实真相 。我说替佛菩萨开光,他就灵,这是欺骗众生,你们未免也太愚痴、太糊涂了,那有这种道理!所以开光是宣说这个佛菩萨代表的意义 。譬如说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这个本愿宣说出来 。我们供养佛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就要效法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这一种悲愿 。所以见到观音菩萨的形像,听到观音菩萨的名号,就把我们大慈悲心引发出来 。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爱护、关怀、帮助,这是这一尊名号,这一尊形像开发我们自性慈悲的光明,这叫做开光 。所以是藉佛菩萨名号,开发我们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萨的形像,启发我们自性的光明,是这个意思 。决定不能搞错,错了,那你就迷信 。迷,决定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智才能解决问题 。这个是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

佛教的危害
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 。佛教主张诸法因缘,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 。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 。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3]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 。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 。般若重视“缘起” 。《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 。“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4]
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 。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 。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 。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 。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 。”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5]
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 。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佛教开光怎么开光?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 。亦曰开眼曰开眼供养 。佛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 。《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 。”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 。”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 。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 。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 。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 。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 。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 。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 。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 。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 。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 。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 。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 。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 。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 。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 。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 。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 。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 。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 。这是密宗的开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 。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所以,在开光仪式中,主法者拿起毛巾向佛像作拂尘的动作,这是表示要拂去我们众生心地上的垢尘;然后再用镜子一照,表示垢除净显,明心见性,真正见到诸法的本来面目 。用朱砂笔点向佛眼,由于眼睛代表着智慧,所以点开佛眼,意思就是要开发我们众生的内在智慧 。我们众生由于无有智慧,对诸法妄起分别,就如眼睛有病,见到空花,所以需要除去眼病,这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开光这种仪式源自道教及民俗,由于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中国原有的文化影响,所以便接受这种仪式,这也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但是,开光仪式所具有的内涵,则是佛教特有的提升 。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这是执理废事 。这两种现象,都属偏见,佛法提倡事理圆融、事理无碍,所以我们在举行开光仪式时,不要忘记这种仪式的内涵,不仅要开佛像眼,更要我们众生的心眼,开发内在般若智慧 。只有这样,才能契合佛教的真意 。这个问题,我们过去在讲经、讲席当中也多次的提到 。现代一般开光,已经趋向形式、迷信,把开光的意义完全丧失掉了 。实际上,开光这桩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义,就是说明我们供养这一尊佛菩萨形像意义之所在 。这个事情就如同我们世俗间一个伟人的形像,我们建筑成就了,举行一个开幕的典礼 。在典礼当中一定要向大众说明,说明这个人他在世的时候,丰功伟业,他对社会大众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会大众见到他的形像,就生起效法他的这种心念,这就是佛教开光的意义 。譬如我们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这个像造好了之后,我们要启用,供养启用 。在启用的时候,我们要向大众说明,我们为什么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观世音菩萨意义是在那里?藉这尊像,开发我们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萨开光,是佛菩萨形像为我们开光,这意思在此地 。正一道开光法,做法是:请神、开光、点睛、回神、送神、定神等几步,点睛分九步:点眼、点耳、点鼻、点口、点额、点心口、点背、点手、点足 。点睛所用的神沙是师父传下来的种子,不知传了多少千年 。古时候是用人血的,后来改用鸡血,再到后来,主张不要杀生,所以,改用朱沙,因其中有师父传下来的种子,故称为“神沙” 。开光,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学,要具备一定条件:1、有缘:与道或与佛有缘,不能名利心太重 。2、身体健康:自身不能有病,如果自身有癌症,那么,开光的神、佛、吉祥物也有癌症,起不到神灵或化解物的作用 。所以,一般道师、高僧等在年纪大了、有了病后,一般不主持开光 。3、德高望重:要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地位 。如在道教,至少应是一省或一市道会领导人 。如在易界,是某易会、某机构的领导 。或者是某一门派的宗师,有几百甚至几千弟子或学员或信徒 。4、要有一定物质基础:如果是穷光蛋,所开光的“财神”能达到旺财的目的吗?不说要求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至少要生活富足,是当地的富民 。5、家庭和睦:孝敬父母、夫妻恩爱、子女出息 。只有家庭和睦,开光出来的神佛、吉祥物才能和谐、吉祥!7、文化水平高:最好受过高等教育或相当于高等教育 。这样,开光出来的文昌吉祥用品才能大旺文昌!8、无为之心:不贪、不争、不嗔、不怒,保持无所谓的心态 。得之不喜,失之不愁!除此以外,还要经常练习道家气功,才能有一定“请神”功力 。
圣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佛家大彻大悟的句子_佛教的危害?9?3】“圣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 。”这句话很有道理啊,不过与原文有些出入 。
原文出自《坛经》: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
这句佛教偈语是很高妙的,但是我们从原文意思来看,是指导修佛者开悟的途径 。《坛经》是佛教在中国留存并发扬光大的支流“禅宗”的宝典 。
随着经文的流传,国人在世俗影响下对原句进行了修改,将顽冥不灵的执着偏修者“愚人”换成了普罗大众的“凡人”,让这句佛教用语超出了佛教本身的范畴,成为社会俗语,为更多人所熟悉 。
佛教脱离人世间痛苦的方法就是跳出轮回,手段是修,结果是悟,化身是佛 。而原始佛教中,佛其实就是开悟的智者——一个想通了的人而已 。通过自身的哲学思考,想清楚了世间万物皆空,从而得证大道,成为一个明心见性的人 。明的是自己的心,见的是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的佛性 。
所以从来道教信徒求登仙界,而佛教中人追求的就是成佛 。这个佛在后来大乘佛教中被神化,成为无所不能,和神仙差不多的人物 。那么我们是该追求心灵开悟,还是追求成为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佛陀?很明显,第一种追求才是原始佛教的本思所在 。
佛教修为,特别是源自原始佛教的禅宗,讲究的就是修心,擦干净心灵上的尘埃,看见我们原本所具有的佛性 。“圣人”——真正的修为者看重的就是“明心见性”,而那些为成佛的信众还执着于各种仪式、各种规则、各种身份,在禅宗大德眼里看起来,这些人不过就是“愚人” 。
而将“愚人”改成世俗化的“凡人”之后,一个就是扩大了受众面,咱们谁不是凡人呢?这句话放到社会准则中来,听起来就有了些世俗逐利的味道 。
在俗人眼中,利益是追求的目标,而带着这种想法去学佛,其目的也很明确——我就是要成佛跳出六道轮回之苦——这也是佛教迅速吸纳信众的一种说辞 。而在修为高深的佛教大家眼中,这种带目的的修行其实和世间所有为了利益而进行交换的庸众所为是一样的,不过是通过虔诚膜拜和各种功课来换取自己的解脱,并不是真正意义精神上的开悟,甚至可能会因为欲望过于强烈而走火入魔 。
梁武帝萧衍出资盖了很多寺院,将佛教奉为国教,得意洋洋地去求问高僧:“我有多少功德?”高僧说:“一点功德也没有 。”
为什么萧衍做了那么多善事,却没有功德?
因为他做善事是为了求功德,而不是发心求善 。也因此和禅宗祖师达摩不欢而散,达摩一苇渡江,传法中原 。
又好像如今的放生表演,有没有功德?这种买来活物放生的行为不但没有功德,简直是作恶 。正确的放生是在遇到生灵受难的时候帮它一把,而不求回报 。那些为了放生而促发的捕捞,又祸害了多少本不该被涂炭的生命?
行善与作恶,就在于一念之间 。你的发心不同,决定了你的行为,决定了是否有佛教中的功德 。“种福田,得福报”,但是你如果是为了得福报而去种福田,那就错了 。
这种行为的人就只是愚人,而无法成为真正的修行者——圣人 。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不做圣人,做凡人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
你给老人让座,是看见老人,生了恻隐之心,这就是发心善良,那一瞬间,你就是求心不求佛的“圣人” 。但是,你是为了写作文,为了听旁人说你胸口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虽然行为、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发心是虚荣的,是求佛不求心的“凡人” 。
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

佛教开光物品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 。《禅林象器》上说:“凡新造佛祖神天像者,诸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水明 。”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开光时,将佛像安好,先诵经及咒语,奉请佛菩萨安座,然后才请高僧为佛像开光说法,《黑谷灯语录》中说:“开眼者,本是佛匠雕开眼,是事开眼;次僧家诵佛眼真言,诵大日真言,而成就佛一切功德,此谓开眼也 。”其实开光就是为佛像举行一种说法的仪式,其具体的仪式如下:主法者先拿新毛巾向佛像做一个擦佛像的动作,说一首偈语,赞颂佛菩萨的功德,此谓开眼也 。其次再用镜子向佛像正面对照,说几句寺院、佛像完成的因缘;然后主法者拿起朱砂笔,再说一首偈语,然后将朱砂笔向佛眼的方向作一个“点”的动作,大喊一声“开”,经过如上的一番仪式,开光才算完成了 。
开光时,由于佛菩萨的功德不,所以主法者所说的法也有所不同,并且主法者常常会提到为佛像开“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让佛像具有六种神通,点眼眼通,真见无所不见;点耳耳通,妙闻遍及十方;点鼻鼻通,普嗅法界诸香;点舌舌通,演说妙法无穷;点身身通,分身尘尘刹刹;点意意通,能鉴三世群机 。
开光法会的仪规最早见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北印度乌填曩国传法大师施护在开封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译出的《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规经》 。该经指出,佛像塑画雕造完成后,就要举行安像庆赞活动 。首先选择吉日良辰和结界胜地,其次在此处设置伴盖、幢幡、香花、水果、灯明等佛供,接着由身著庄严如法的阿诸梨起身入佛堂安像,并同弟子们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相 。然后合掌作礼,瞻仰圣容,以净香花等供于佛前 。再是入定心,离疑念,诵咒三遍,请一切佛安住于此,受此香花、灯、果、饮食等供养 。复次,安置佛像坐西向东,并用黄布覆盖 。阿诸梨作观想佛如一聚火,如来真身诸相圆满,然后以奄阿牛三字安于佛之身上 。把“奄”字安于顶上、“阿”字安于口上、“牛”字安于心上 。若是金、石、铜等佛像,就要涂上香油,用草刷子刷干净,然后用歌舞妓乐赞颂,僧人复颂香油真言 。再用盛满香水和五宝五药花果的净瓶,灌浴佛像,僧众齐诵偈赞,并作歌舞妓乐 。若是画像,要用镜子照之,再以前述五种净火涂于镜,沐浴镜中影像 。再依次吟诵著衣真言、安耳真言、安发髻真言、安指甲真言、安此须真言、献涂香真言、安庄严真言等等,然后依灌顶仪规将佛像置入曼荼罗,诵本尊真言三遍 。一切供养仪具足后,开眼师用笔作点姿势,这是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再诵开眼光真言三遍 。
这时,佛像即已开光 。诵完开眼光真言后,令施主入曼荼罗,齐诵护摩真言、增寿真言、息灾增益真言,使众生普获吉祥 。这时,阿诸梨即教化施主结缘,施利增福,金银财帛等随布施 。复次,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施以财物,令福德更具圆满 。曼荼罗之内所供财物,必须都归阿诸梨,其他人不得享用 。当这套仪规全部完成后,即可收坛 。这是密宗的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