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什么

廉颇(前327年~前243年) , 嬴姓 , 廉氏 , 名颇 , 字洪野 , 中山郡苦陉县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 , 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 , 战国时期赵国大臣 , 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两位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将 , 下面一起看看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什么?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什么

1、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负荆请罪》 。
2、廉颇与蔺相如: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 , 廉颇作为赵国的大将率兵攻打齐国 , 把齐国打得大败 , 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 , 从此被拜为上卿 。这之后廉颇勇猛善战之名传遍了各诸侯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 , 做过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 。后受赵王派遣 , 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 , 完璧归赵 , 得到赵王的赏识 , 受封为上大夫 。不久 , 秦国举兵攻打赵国 , 夺取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 。第二年再次攻打赵国 , 杀了两万多人 。秦国派使者告诉赵王 , 说愿意与赵王重修旧好 , 所以要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与赵王相会 。赵王害怕秦国 , 不想去 。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 , 显得赵国软弱胆小 。”在两人的劝说下 , 赵王决定赴会 , 蔺相如随从同去 , 而廉颇就在边境列兵等候 。在渑池之会上 , 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与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 使赵王免受秦王屈辱 , 而廉颇坐镇边境又使得秦王在军事上不敢轻举妄动 , 最后赵王安全回到了赵国 。回国以后 ,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英勇表现 , 就封他为上卿 , 这样一来 , 蔺相如的官位就比廉颇还高了 。这下廉颇心里就不服气了:他说:“我成为赵国的大将 , 凭的是征战沙场 , 奋勇杀敌的大功劳 , 可是蔺相如只凭着能言善辩立下功劳 , 职位却比我高 。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 , 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 , 我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如果让我碰见蔺相如 , 我一定要好好地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说了这件事 , 便刻意避免和廉颇见面 。每到上朝时 , 蔺相如就常常推说有病 , 不愿和廉颇争高低 。有一次 , 蔺相如出门 , 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马 , 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了 。廉颇见蔺相如如此避让自己 , 心中十分得意 。蔺相如的门客看他如此谦让廉颇 , 心里很不舒服 , 就对蔺相如说:“我们是因为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 才抛妻别子地到您身边来 。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 , 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 , 您非但不敢回敬他 , 而且还处处躲着他 。您这么怕他 , 就连一个普通人都替您感到羞愧!我们不中用 , 请让我们回家吧!”蔺相如心平气和地回答道:“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门人回答:“廉将军自然不如秦王 。”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威风 , 我都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 , 羞辱他的群臣 。我虽然无能 , 难道会怕廉将军吗?我只是觉得 , 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发兵攻打我们赵国 , 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如果我们两人相斗 , 势必有一个会受到伤害 。我是因为顾及到国家的安危 , 才把个人的恩怨放到一边 。“后来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后 , 心里非常惭愧 , 觉得自己的狭隘之心差点误了国家大事 , 于是便解衣赤背 , 背上惩处罪人用的荆条 , 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 。他对蔺相如说:“我是个糊涂的小人 , 不知道您是如此宽厚的人啊!”从此廉颇、蔺相如两个人成了同生共死的好朋友 ,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
3、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 , 最早出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该成语意思是背着剂杖 , 表示服罪 , 向当事人请罪 , 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在句中一般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 , 自请严厉责罚 。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什么】关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