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什么 士大夫什么时候消失的


士大夫什么 士大夫什么时候消失的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士大夫什么时候消失的,士大夫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 。
2、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指“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 。
3、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
4、这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社会集团 。
5、历史--------------------------------------------------------------------------------起源:精神渊源--------------------------------------------------------------------------------“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泛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间人才 。
6、他们往往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没落的贵族,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 , 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
7、春秋战国群雄割据,战乱频繁 。
8、各国有名有钱的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最多时可达数千人,还互相攀比炫耀 。
9、“毛遂自荐”的典故说明,当时的“士”并没有特别的标准,甚至是自称有才,也可以说服贵族成为一个“士族” 。
10、提出“士”的理论标准的是孔子 。
11、《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12、”这就是说,只要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的人就能称为“士” 。
13、孔子的这个“士”和“君子”的概念基本上是重叠的 。
14、这种“士”的精神,在实践上更多的是“武士” 。
15、如刺杀秦王嬴政失败的荆柯,在出发前就立下豪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为了君王托付的使命,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豪迈气概和高洁品质被作为一种精神典范 。
16、这和孔子的主张也是一致的 。
17、形成:制度保障--------------------------------------------------------------------------------汉代的董仲舒说服当时的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
18、从此,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以后格代上的主流哲学 。
19、(注意:儒学在各代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同)孔子的学说鼓励知识分子“入世”,即直接做官参与政治,来报效君王和国家 。
20、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还不十分完善 , 主要是王室贵族推荐一些品德高尚的人才进入政府 。
21、比如,以“孝”出名,被选拔为官员就很常见 。
22、考试不是必须的 。
2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竹林七贤” 。
24、他们既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又有高洁的道德操守,但一方面又狂放不羁,放浪形骸 。
25、他们中的许多人情愿醉酒而死 , 也不在腐败的朝廷中工作 。
26、这种精神气质对孔子的“士”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即如果政治黑暗,那么因为不愿同流合污而远离政治,醉心于文学艺术,也是符合“士”的操守的,即“隐” 。
27、这种精神也可在老庄哲学中找到母体 。
28、虽然隋唐时期就有了科举制度,但真正称为选拔政府官员的唯一途径还是在宋代以后 。
29、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发展了儒家思想 , 占据了哲学的主流地位 。
30、科举制度的完善 , 使得文化考试成了做官的唯一合法途径 。
31、“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开始称为读书人信奉的格言 。
32、反过来说,一个政府官员,也必须是一个饱读儒家诗书经典的文化人 。
33、这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了“士大夫”群体必然是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 。
34、这样,哲学精神的传承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 “士大夫”这一阶层应该说在宋代正式形成了 。
35、发展:进退两得--------------------------------------------------------------------------------绝大多数“士大夫”都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崇高道德使命感 。
36、因此,政治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
37、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文人画” , 由于宋徽宗个人的爱好而大力提倡士大夫投入绘画创作 。
38、这进一步提高了绘画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性 。
39、宋代以后,一般历代的大诗人、大画家、大书法家,绝大多数也都是曾在政府中担任要职的官员 。
40、如苏轼、米芾、蔡京等等 。
41、像唐朝的李白那样,没有太多政治经历,全凭诗文著名的“自由知识分子”几乎绝迹 。
42、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 。
43、衰落:科举消亡--------------------------------------------------------------------------------既然士大夫阶层和“科举制度”相伴相生 , 那么科举制度的消亡也就意味着士大夫阶层政治制度保障的缺失 。
44、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在内忧外患中已经面临全面崩溃 。
【士大夫什么 士大夫什么时候消失的】45、科举制度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中也越发显得落后,成了束缚人才的“瓶颈” 。
46、而被迫的开放 , 却让中国的读书人看到了新的知识和新的获得知识的方式 。
47、1905年9月2日,慈禧上谕明告:“著自丙午科为始 ,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
48、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
49、这不仅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千年绝唱,更对中国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大改变 。
50、“士大夫”从此也成了一个空有“士大夫情结”,而再也没有实际地位的历史名词了 。
51、“士大夫”对知识、文化、艺术的垄断也不复存在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