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人死了就什么也过去了,刘伯温小儿子最后在牢里自杀,是因为见到朱棣后说了什么?


亡夫去我世三年了,这一年多也不让我梦见,难道真的人死如灯灭吗?
从你的叙述中可以看出 , 你和你去世的丈夫感情挺深厚的 , 不过既然人已经离去 , 一定要学会自己开导自己 , 早日走出亲人逝去的阴霾 , 相信你的丈夫在天之灵也会希望你过得幸福快乐 , 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
刘伯温小儿子最后在牢里自杀 , 是因为见到朱棣后说了什么?
刘伯温作为朱元璋谋臣仅智谋厉害 , 而且还懂天文风水 , 是元末明初高人 。
后人对刘伯温很推崇 , 甚至到了神话的地步 。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 , 刘伯温早就看出朱元璋的本质 , 辅佐朱元璋当皇帝后 , 为了避免遭到清算 , 刘伯温早早辞职回家养老去了 。
但朱元璋怎么能放过他呢 , 在朱元璋眼里 , 刘伯温这样的高人 , 可以利用 , 但如果时间长了就会对他的王朝造成威胁 。于是朱元璋就想杀了刘伯温 , 可是朱元璋却找不到任何借口 。
有一次 , 朱元璋听说刘伯温感染风寒 。朱元璋就派胡惟庸和太医去给刘伯温看病 。刘伯温听说朱元璋派人来给他看病 , 也知道自己死的日子来了 。
据史料记载 , 胡惟庸带去的太医给刘伯温看完病后 , 就开了几副药让刘伯温吃 。刘伯温吃完后 , 没几天就死了 。后人认为朱元璋毒死了刘伯温 。
不过有人认为 , 以刘伯温的能力为什么躲不过毒杀呢?
其实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狠辣性格 , 躲得了初一 , 躲不了初二 , 朱元璋迟早会杀他 , 既然逃不过还不如死 , 给家人带来平安 。
实践证明 , 刘伯温的死的确保全了全家 , 不像其他明朝开国功臣那样 , 家人受连累被杀 。刘伯温死后 , 朱元璋封他为太师 , 可以说规格很高 。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 , 大儿子刘琏 , 二儿子刘璟 。这两个儿子都继承了刘伯温的才学 , 但两个儿子都没有善终 。
大儿子刘琏因为与胡惟庸有矛盾 , 被胡惟庸逼着跳井自杀了 。
小儿子 , 即二儿子刘璟本来可以免死 , 但由于太过传统 , 没有躲过被杀的命运 。
刘璟是被朱棣逼着自杀的 。本来刘璟与朱棣很早就熟悉 , 两人还一起下过棋 , 但刘璟从来没让过朱棣 。朱棣也深知刘璟的才学与能力 。
朱棣把侄子朱允炆赶跑后当了皇帝 , 他就派人去请刘璟 。但刘璟认为朱棣太不地道 , 篡了侄子的大位 , 就是大逆不道 , 就拒绝去辅佐朱棣 。
朱棣生气了 , 既然请不来 , 就派人把刘璟抓来 。
刘璟见到朱棣之后 , 还称朱棣为殿下 , 朱棣很不高兴 。但刘璟说了一句话:殿下百年之后 , 逃不出一个“篡”字!
【听说人死了就什么也过去了,刘伯温小儿子最后在牢里自杀,是因为见到朱棣后说了什么?】这句话彻底把朱棣惹怒了 。本来他的皇位就不是正当而来 , 刘璟居然敢说这话 。他命人把刘璟关在大牢 。
其实刘璟在牢里如果向朱棣求饶 , 或许能躲过死路 。但刘璟太迂腐了 , 就是不承认朱棣是正统皇帝 , 最后被朱棣逼着在牢里自杀 。
其实人家朱家皇帝 , 谁当都姓朱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 朱棣既然得了江山 , 也有能力坐江山 , 刘璟何必这样较真呢 。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关出自《庄子》成语庄子 , 大家了解哪些?下文就是几个庄子中的成语寓言故事 , 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
1、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 , 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 , 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 , 晚上吃四颗 , 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 , 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 , 晚上吃三颗 , 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 , 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 , 自己已经胜利了 。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 , 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 , 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 , 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 , 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 , 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 , 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 , 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 , 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 , 并不十分清除朝三暮四的出处 , 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 , 秦、楚两大强国对立 , 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 , 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像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 , 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 , 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 , 但以讹传讹 , 天长日久 , 大家业就**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 , 反复无常了 。
2、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 , 小的盗贼被抓起来 , 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 , 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 , 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 , 窃取了齐国 , 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 , 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 , 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 , 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 , 不成者为尾 。”
在后来的社会也是这样 。北宋苏轼在《孔北海赞序》中说:“世以成败论人物 , 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 。”可惜的是 , 庄子、苏轼这样的大声疾呼不常听到 。与此相对的一个成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 。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败的一方 。国x党被打败 , 逃到台湾 。台湾的报纸议论起来 , 就经常用“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词 。
实际上 , 公平地说 , 庄子的观点有点脱离实际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 而非英雄造时势” , 英雄也好 , 平民也罢 , 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去看待他们 , 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 , 肯定觉得技术落后而不是先进 , 可在当时的科学环境下 , 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重要看这些英雄们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科学的发展 , 对当时和后代的人民大众是否做出了大的贡献 。
3、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逍遥游》 。北冰洋里有条鱼 , 名字叫做鲲 , 鲲的躯体 , 不知道有几千里大 。鲲后来变成一只鸟 , 名字叫做鹏 。鹏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鹏的背就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海风吹起的时候 , 鹏就飞往南极 。它乘着旋风直飞上九万里高空 , 鼓动双翅 , 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 , 溅起的水花 , 就有三千多里 。
后来 , 人们把一个人有远大的前途叫做鹏程万里 , 把仕途顺利称为扶摇直上 。唐朝诗人李白曾说:大鹏一朝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国**有起名为万里的 , 可能就是根据这个典故 , 取鹏程万里的意思
4、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 。从“无”生出“有” , 又从“有”发展成万物 。《庄子·齐物论》指出 , 小到生命 , 大到宇宙 , 都有一个开始 , 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 , 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 。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 , 在“有”之前是“无” , 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 。忽然间有了“无” , 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
这话听起来有点玄 。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 , 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万物 。”应用到《易经》就是无极生太极 , 太极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直至无穷 。但是事物一开始 , 首先是“无中生有” 。
庄子的“无中生有”理论 , 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有相似之处 。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 , 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开始 。在此以前(其实没有什么以前) , 一切都是“无” 。
“无中生有”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 , 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 , 一般把无中生有形容为胡说八道 。庄子对此也无可奈何 。
5、越俎代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 , 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 。在唐尧的领导下 , 人民安居乐业 。可是唐尧很谦虚 , 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 , 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 。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 , 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 , 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 , 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 , 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 , 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 , 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 , 已经治理得很好了 。我如果再来代替你 , 不是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 , 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 , 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 , 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 。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 , 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 , 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
6、运斤成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 , 也是辩论对手 。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 , 日取其半 , 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 。惠子死后 , 庄子去送葬 , 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 , 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的翅膀一样薄 。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 , 挥得呼呼作响 , 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 , 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 , 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 。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 。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 , 就把匠石找来 , 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 , 但现在不行了 。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 。’自从惠子去世 , 我就没有对手了 , 没有可以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
有的时候 , 一个人的对手正是自己的知音 。匠石能够运斤成风 , 需要胆大的郢都人配合 。伯牙善于弹琴 , 钟子期善于欣赏 。伯牙正在弹琴的时候 , 忽然想到了山岭 , 在一边听着的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巍峨的高山 。”
伯牙忽然又想到了河流 , 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潺潺的流水 。”
钟子期死后 , 伯牙把琴砸了 , 说:“我再也不弹琴了 , 因为我再也找不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 。”
三国时候 , 蜀国大臣李严犯了罪 , 丞相诸葛亮将他撤职 , 流放到边远的地方 。诸葛亮死后 , 李严嚎啕大哭 , 说:“诸葛亮虽然撤了我的职 , 但是他了解我 , 知道我的才能 , 如果他活着 , 说不定哪天就会重新重用我 。现在他死了 , 还有谁能够了解我呢!”在李严的心目中 , 诸葛亮始终是他的知音 。
7、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 , 立论与众不同 。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 , 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 , 指另搞一套 。
晋代的向季曾为《庄子》作注 , 没有完成就死了 , 郭象继续他的工作 , 完成了注释 , 后来人们都引用郭象和向秀所作的注 。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 , 也是一个难点 。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的道理 , 都没有能够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
有一次 , 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 , 谈到《逍遥游》 , 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 , **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 , 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 , 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 。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 , 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 。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这则故事中的“标新”和“立异” , 组成了成语“标新立异” 。
8、明镜止水
正在流动的水 , 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 , 却像是一面镜子 , 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 。因此 , 所谓“明镜止水” , 就是形容能够以宁静坦诚的心情面对任何事物的一种心性境界 。出典于“人莫鉴于流水 , 而鉴于止水” 。
9、螳臂挡车
以螳螂舞动镰刀似的双臂对抗车子的情形作为譬喻 , 劝人不要自不量力 。鲁国的颜阖性情相当刚烈 , 有一次被聘为卫国太子蒯聩的师傅 。他从来不曾担当过如此重要的职位 , 内心的惶恐可想而知 。于是 , 只好求教于卫国的大臣蘧伯玉大夫 , 请教如何教导太子 。蘧伯玉大夫就针对他的行为 , 引用螳螂的例子来规劝他:“任何物体靠近螳螂的时候 , 即使靠近它的是一辆车子 , 它也照样挥动镰刀似的臂 , 奋力抵抗 , 这实在是因为螳螂无法辨清自己的身分 , 而太过于相信自己能力的缘故 。你现在的情形亦正和螳螂一样 , 你太高估了你自己的能力 , 所以才会不智地想去当太子的老师 。如果你过分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 必定会遭受太子的.不满 。所以你务必要小心从事 。”
10、每况愈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 , 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 , 就去向庄子请教 , 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 , 无处不在 。”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 , 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
庄子不加思索:“在蚂蚁洞里 。”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 , 是很高尚的东西 , 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 , 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