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年制瓷器,感觉是茶壶似的,里面还有一个酒杯上面是个小茶杯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 。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 。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 。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放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 。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较多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 。胎骨洁白致密,胎釉交界处无火石红 。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中高档瓷釉色白中泛青,气泡细小,釉面光洁莹润,也有一些制作不够成功的作品,釉呈浆白和灰青色 。有部分官窑和民窑瓷器圈足上涂抹一层护胎釉,多数呈黑色,也有酱色、褐色等 。乾隆以后圈足上涂抹护胎釉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有多种,一般而言,盘碗仍采用滚圆的泥鳅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而是略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平面两边经打磨,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坛罐类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故宫藏清乾隆仿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 。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呈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 。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乾隆仿明代瓷中在青料上与真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明万历以前的青花中有有黑褐色斑点,特别是使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青花瓷,黑褐色斑点深入胎骨,大小不等,这是因为青料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而形成的 。明万历以后发明了火烤法,能够把氧化铁从青料中分离出去,故中高档瓷中不见黑褐色斑点 。雍正、乾隆时期仿明永宣青花氛围较浓,把永宣青花中的黑褐色斑点也认为是美的特征而予以模仿,其办法就是在认为该有斑点的地方使用青料重笔点染 。永宣青花斑点与雍、乾青花斑点有着不同特征 。永宣青花斑点成黑褐色,大小不一呈不规则状,而雍、乾青花斑点呈藏青色,大小一致且分布非常有规律 。乾隆青花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 。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盘碗类:有圆口、敞口、花口、菱花口、板沿镂空、腰圆形、高足形,攒盘(9件)、暖盘、盖碗等 。器足一般比雍正青花宽厚,足根有滚圆和矢状两种,前者居多,但不如雍正青花的足根圆滑 。文房用具类:笔筒分直口和敞口两种,尺寸上没有康熙、雍正两朝高大,形体要小 。笔洗有瓜式、叶式、双耳三足小洗、竹节式、海棠花式,墨床有书卷式、方形委角、六方委角 。盒类一般上下结合紧密 。此外,还有笔架、笔舔、水盛 。这些文房用具虽然尺寸不大、但制作很精巧 。瓶类:有玉壶春瓶、赏瓶、梅瓶(有带盖有不带盖两种),直颈瓶、长颈撇口瓶、棒槌瓶、盘口瓶、洗口瓶、蒜头瓶、胆瓶、马蹄瓶、琮式瓶、灯笼式瓶,双连瓶(创新式样)、六连瓶、七孔瓶、天球瓶、转心瓶(腹部多有镂空)、四方委角瓶、葫芦瓶、三孔葫芦瓶、绶带耳葫芦扁瓶、天圆地方葫芦瓶、活环葫芦瓶(创新式样,既在瓶的束腰处有一圆环,可左右移动)、壁瓶、葫芦式壁瓶、双耳壁瓶、宝月瓶、双耳宝月瓶、蝠耳扁瓶、折角方瓶、贯耳瓶、贯耳六方瓶、出戟八方瓶、兽耳衔环方瓶、双耳大扁瓶、凤耳瓶、象首耳瓶、甘露瓶等 。赏瓶和壁瓶在当时大量出现,壁瓶又叫挂瓶、轿瓶,造型多呈扁平状,背面有孔可穿系 。乾隆青花的各式瓷瓶最大特点是往往在颈部加双耳,它使器形更中匀称完美 。这种造型风格对嘉庆以后各朝的瓷器制作有很大影响 。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 。还有执壶、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 。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仿明代永乐青花式样的有:青花描金缠枝花纹碗 。仿明代宣德青花式样的有:青花锦纹壮罐、折枝花果纹执壶、人物图盘,后两种均六字篆书本朝官款“大清乾隆年制” 。仿古铜器式样的有:爵杯、盉壶、炉、尊、花觚等 。花觚造型普遍比雍正时期的高,较康熙时期的矮 。乾隆青花还有一些常见造型:小酒蛊、高足蛊、杯、双耳方杯、镗锣洗、格碟、盏托、三足盆托、渣斗、盆奁、八方奁、七孔花插、八方花插、书灯、双半圆几、钵缸、盖缸、兽耳圆花盆、蟋蟀罐、绣墩等 。总体上看,乾隆青花造型已达到无物不备的境地,秀巧的壁瓶、高雅的赏瓶、精湛的镂空转心瓶,以及成双成对的大型陈设瓷如瓶、尊等都非常华美壮观,小件器皿制作上有新意,大件器皿端庄古朴,华贵典雅 。乾隆青花纹饰绘画笔法与雍正相似,有勾勒平涂和勾勒填色后再点染等方法,分别应用于不同题材的作品上 。勾勒线条平滑均匀,但与康熙纹饰比较,缺乏力度与生气 。乾隆仿明代瓷,在纹饰上还是比较接近明代作品的,但在画风上有较大差距 。在仿明宣德青花中,对原有纹饰略加改造使之程式化,如将花卉的叶子画得大小一样,和真品比较,工致有余而趣味不足 。乾隆纹饰种类很多,有缛丽繁密,犹如织锦的;有画面恢宏,横刀立马的;有锦地开光,内绘主画的;有在青花纹饰上罩较淡色釉的;有在同一器物上同时使用青花、斗彩、雕镂、色釉等多种装饰手法的 。为了突出瓷器精品的高贵,不计成本,极尽表现之能事 。乾隆官窑青花装饰风格细腻,具宫廷画的格式、文人画的趣味 。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 。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 。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 。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也常出现 。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 。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常见的纹饰有:缠枝莲、云龙、八宝、荷莲、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 。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 。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时期外销瓷特别兴盛,此时的外销青花瓷中经常出现西洋画 。这些西洋画可分为徽章、人物、船舶、花卉四类 。徽章瓷是绘有徽章的外销瓷,一般都是西方贵族定购使用的 。由于他们出价比同类瓷器高,所以徽章瓷比同类瓷器更为精美 。徽章一般绘在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 。乾隆早期的徽章画得比较大,几乎占满了画面,周围的花则是辅助性的,但也画得非常精致 。乾隆中后期,徽章画得比较小,周围的花相对而言则画得比较大,从徽章与周围花的大小来看没有主次之分,从徽章与周围花的精致程度来看都是使用极细的毛笔绘制,从徽章的内容来看多为动物,从徽章定购的主人来看有贵族、公司和财团等 。人物瓷又可分为神话、宗教、风俗三类 。以神话为题材的画,主要绘的是希腊、罗马的神话;以宗教为题材的画,主要绘的是圣经故事,如耶稣受难、复活等故事;以风俗为题材的画,主要描绘欧洲人日常生活,如狩猎、收获等 。船舶瓷是以航行中的船舶为纹饰的外销瓷,有的船上绘有国旗,有的描绘船离码头的告别图,有的描绘狂风恶浪行船图,还有的在一个瓷器上的不同面,连贯地以中国画形式把不同场景的行船图描绘在上面,以船锚为边饰,这种经中国人再创造的船舶瓷在当时十分流行 。花卉瓷是以花卉为纹饰的外销瓷 。以花卉作为瓷器纹饰本是中国瓷器的传统,但是到了乾隆时期,外销欧洲的瓷器开始大量出现新的花卉图,这主要是依照西方商人提供的样本摹画的 。一般来说,中国画匠开始是力求忠实原作,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以中国花卉技法为依据,逐渐对不可合理的部分进行修饰,最后形成一种中西合璧式的新花卉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 。“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 。“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 。“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 。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 。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 。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 。“乾隆年制”款多双圈 。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 。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乾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 。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D%A
康熙青花瓷的特征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
3 、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 。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 。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 。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 。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
4 、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
5 、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
6 、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 。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 。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 。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 。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
7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
8 、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的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药,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
9 、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 。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 。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 。
10、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 。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
11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 。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 。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 80 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 。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 。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 。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
12 、 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 。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 。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面有开片,体小的胎重 。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 。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 46 厘米左右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 77.6 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 。又如康熙青花渔家乐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 。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洋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 。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 。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 。此外,还有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 。
13 、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 。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 。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 73.5 厘米,及青花雉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 。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 。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面衔环尊、观音尊、双耳尊等,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 。
14 、罐类: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 。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 。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 6 字款 。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 。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 。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
15 、 花觚类:大器居多 。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 。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 45 厘米左右,份量适中 。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内凹 。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 6 年字款,其双圈画的很大,有的花觚只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 。
16 、 壶类:执壶、贲把壶;又称“藏草壶”,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制贲把壶形制烧造而成 。茶壶,饮茶器具,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形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端把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 。壶体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端庄大方 。茶壶常见画松竹梅和博古图 。博古即是用各咱工艺品组合成的图案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松竹梅纹茶壶,构思巧妙,盖钮、流柄塑成梅枝、竹节及松树,在用青花绘松、竹、梅纹,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精美雅致 。鼻烟壶,做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开始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又称炮竹形 。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制 4 字仿款 。
17 、 笔筒类:文房用具之一,数量很多,器壁多较厚 。较明末清初有了明显的变化,流行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具代表性 。另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束腰式多出现在早期,有的口部施浆白釉,已不是主流品种 。最常见的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脐内的外围有施釉和无釉两种,后者居多 。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 。也有的是底部有三个条形小足 。官窑笔筒多书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康熙传古”方章 。民窑釉面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 。个别带有纪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等,这类带纪年的民窑笔筒,总体特别是胎厚重,底无釉,口沿与近底处往往有暗刻双弦纹或卷草纹,而这种暗花边饰在明末崇祯和清初青花瓷中非常流行,如笔筒、莲子罐和筒式瓶中经常看到 。
18 、花盆类:养花器具 。形体庞大,胎体坚硬,沉稳敦厚 。常见有圆形、圆筒形、椭圆形、海棠形、四方形、长方形、六方形等 。造型端庄、古朴,制做考究,多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康熙皇帝祝寿而烧制的 。做为御用养花器具,因而器上身出现许多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寿山福海”、“鹤鹿同春”、云龙、云凤、云蝠灵芝、八仙图等,也有绘山水人物图、百子图,口部多折沿,底心有圆孔,沿下青花写有“大清康熙年制” 6 字楷书横款 。
19 、盘类: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烧造 。有些差别不是很大,有高足盘、花口盘、方盘、折沿盘、撇口盘、菊瓣盘等 。圈足略高,比较而言,民窑釉面泛青,胎要重于官窑青花,足宽厚 。盘底一般平整满釉,少见明代的塌底现象 。外销瓷有别于国内用瓷,多为折沿,浅壁 。胎极轻,很精致,质量高,青花艳丽,纹饰既有传统的花鸟纹,也有西方国家的花卉和楼阁等,带有异国情调 。而从文献上来看,销往欧洲的居多,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大量康熙青花外销瓷的收藏 。器底往往写有“玉”字款 。
20 、碗类:有高足碗、盖碗、盒 碗、卧足碗、敞口碗、折沿碗、折腰腕、撇口深腹墩式碗、四方委角碗、小斗笠碗为康熙朝创新式样,除青花外还有斗彩,里外常画凤竹纹,采用的是过枝手法,这种由外到里的过枝画法,为当时所首创,后期雍正、乾隆广泛使用 。足内写“御赐纯一堂”双方框款 。康熙青花碗画面都不是很繁密,装饰得体 。官窑以龙、凤为主,常见有云蝠、朵云、松鼠葡萄、牡丹花、八宝、八卦纹等 。
21 、盒类:上下结合紧密,盖面扁平,圈低矮、平切 。盒底常见有“清玩” 2 字,外壁往往画人物,书“大清康熙年制”双行 6 字款的常常通体画缠枝牡丹 。另有圆盒、四节圆盒、小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等 。
22 、杯类: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铃铛杯,铃铛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观极令铃铛而得名,又称仰钟不,是康熙朝富有朝代风格的器物 。有薄胎、深胎两种 。官窑胎薄多敞口,民窑胎厚多撇口;套杯,多为 3 个 1 套大中小合成一体,外壁常绘诗句人物,后期雍、乾二朝数量明显增多有 8 个、 10 个 。乾隆以后套杯多是粉彩 。十二月花卉诗句杯,为康熙朝官窑青花名品之一 。属精美之器,景德镇曾成批地烧造 。除青花外还有五彩,宫中有大量传品,这种花卉杯制作上技术要求高,烧造难度大 。胎薄如纸,轻巧莹透,青花淡雅,晶莹光润,已经达到了只见釉而不见胎的程度 。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 。”来形容它可谓恰如其分 。杯身分别于一面绘代表十二月份的花卉,另一面书五言或七言泳花诗句,诗句后面均有一方篆书“赏”字印 。十二月花卉杯在康熙朝以后也有少量烧造,多是粉彩,成套的不多,极少见到青花 。
23 、 仿古铜器的式样有:炉、尊、觚、爵、杯、豆等 。有的不仅造型仿,纹饰也画古铜纹,如饕餮纹、兽面纹等 。
康熙朝十分崇尚明代青花瓷器,根据文献记载,多是在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郎廷极任江西巡抚时期烧制的 。从传世品看,仿明代青花,以宣德朝最多,且最为成功,不仅按照宫中宣德青花为蓝本进行精心仿制,有的还将宣德纹饰画在本朝风格的器物上 。有目的是想“借古耀今” 。仿宣德青花的作品,多出自郎窑,不仅造型、尺寸相同,纹饰、款识也十分逼真,若不仔细观察对比分析,很难区分,达到了“与真无二”、“比视宣成欲乱真”的程度 。清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称赞郎窑“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 。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辩别 。”说明康熙仿宣德青花取得了高度成就 。
24 、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能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当时思想与生活习俗的图案大量出现,绘瓷匠人水平决不低于官窑画师,突破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自由地发挥民间大众化特点的艺术风格 。而官窑青花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纹饰对称、平衡、整齐,主题,醒目、突出,仍代表着当时绘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
25 、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也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改变了明代青花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泻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和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分分明 。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 。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少的三五种,最多能分了八九种色阶 。山石的描画,多采用斧劈南宋画院派的风格 。运笔时勾、染、皴、擦、点各种绘画手法并用,这全靠画工手笔功夫来完成,构图讲究多样化,强调画面活泼有趣味,视野开阔,无论画面大小,都有一种很完美的情境 。可以说,康熙青花将中国绘画的技法,经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使我国瓷器装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有的画面结合刻、划及镂空堆贴等工艺 。同时还广泛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青铜器、漆器和织绣等 。
26 、 取材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师法自然和社会,反映世俗生活,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吉祥纹以及长篇诗句等 。也有一些是来自明末清初的木刻版画内容,康熙青花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也为其后雍、乾青花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27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在清代一朝是最为丰富多样 。早期青花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以宫廷或御花园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如“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住所 。康熙青花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楷书,主要是青花双罪状“大清康熙年制” 6 字款,3 行 6 字 。晚期青花既有 3 行 6 字,也有双行 6 字,后者往往不画双圈,“清”字右下的“月”字下现一横常竖写,还有少量的“大清年制”4字楷书款 。这种4字款在颜色釉中也常看到,如黄釉碗和青釉瓷器盖碗等 。康熙款总的风格是一般色泽稍浅淡,字体清晰,瘦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写法有“一撇三臣二笔已”之说,下半部的四点有直点和顺点两种,前者居多 。字与字之间拉开距离比较大,上下不是很紧凑,顶天立地,时代特征鲜明 。
28 、仿明款识有“大明年制”、“永乐年制”、“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从数量上看有一半是写仿成化款,既有4字,也有6字,多是楷书,其次是写仿宣德款和嘉靖款 。
29 、民窑青花的款识比官窑要复杂,区别很多,多数不书写年号款,这和当时禁书年号的规定有关系 。往往写堂名款,双称斋堂款,即所居的“斋”、“堂”、“室”、“轩”,还有吉言赞颂款和花押图记款 。多数是写在底足,画有双圈,没有双圈线的极为少见,少量是在碗心,常见:“碧云堂制”、“兴裕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德堂制”、“慎德堂博古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全庆堂仿古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 。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昆连碧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玉殿传胪首唱”、“益友鼎玉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文章山斗”、“世代文章”、“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 。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有些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爵杯、香炉、荷花等图案标记 。盘、碗的足内常写“佳”字或“福”字,有的描绘笔、银锭、如意寓意“必定如意”,有的描绘杂宝、方胜等 。
30 、 康熙青花写干支年款的很多,绝大多数书于器身文尾,按年代顺序排列有:“丙午”款(五年)青花三友碗,青花山水笔筒,“丁未”款(六年)青花山水纹碗,“辛亥”款(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盘、青花八仙炉,“癸丑”款(十二年)青花山水笔筒,“已未”款(十八年)青花人物诗句套杯,“甲子”款(二十三年)青花人物三足炉,“丁卯”款(二十六年)青花诗句笔筒,“已巳”款(二十八年)青花云龙炉,“庚午”款(二十九年)青花渔家乐图方棒槌瓶,“壬申”款(三十一年)青花腾王阁序笔筒,“丁丑”款(三十六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戊寅”款(三十七年)青花罗汉纹筒多瓶,“乙未”款(五十四年)青花人物纹凤尾尊等,这些带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对我们鉴定同类型器的年代确认,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
清代嘉道时期洒蓝釉瓷器特点?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的景德镇,之后停烧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 。
因它的釉面犹如洒落的蓝水滴,故称“洒蓝”;又因透出的白釉地斑像雪花飘洒在蓝色的水面,故而又称“雪花蓝” 。其工艺上洒蓝釉不是简单的蘸釉,而是采用管子吹上去的 。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再上一层薄釉高温烧制而成的 。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 。
清康熙 洒蓝釉执壶
首都博物馆陈列过一件非常重要的明宣德洒蓝釉珍品,可谁又知道,就是这样一件宫廷的稀世珍宝,从出世到停烧的短短十年中,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 。自此历经沧桑,做过喂鸡的食盆,当过装盐的容器,六百年后又神秘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
喂鸡盆的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北京文物商店来了一位老太太 。进屋后,一句话没说,从布包里拿出一个瓷碗 。“我要把它卖了换钱” 。工作人员拿起来一看,是一只蓝色大碗,胎体厚重,釉色浓淡均匀 。再看碗的内部,碗里有些磨痕,而且还有污垢 。
“老太太,这碗是做什么用的?”
“最早是家里装盐的,后来觉得太大不好用,就用来装鸡食喂鸡了” 。
工作人员这才明白为什么碗里有污垢 。
“那您准备卖多少钱?”
“这只碗在家里已经很多年了,应该是有点年头的古物 。不过,它虽然看着结实,但蓝色中还有白点,可能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东西,价钱嘛……看着给就是了 。”
最后商量着,工作人员给了她80元人民币,老太太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走了 。
老人走后,工作人员将碗放进水里清洗,当碗内底的污垢慢慢被洗净,正正方方的六个字显露出来一一“大明宣德年制” 。
清 洒蓝釉描金小瓶、蓝釉小瓶 (各一件)
中国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只有几件,而明代的洒蓝釉瓷器之所以少见,是因为洒蓝釉工艺从产生到消亡一共也只存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它为什么只经历了短短10年就从宫廷里神秘消失了呢?
原因是1435年正月,宣德皇帝染上了不明之症,很快就驾崩死了,宣宗死后,掷骰的游戏不再流行,之后的皇帝也曾下令烧制过洒蓝釉瓷器,不过由于洒蓝釉工艺复杂,成功率极低,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太高,所以宣德之后,洒蓝釉就停烧了……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提梁壶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 。
清光绪 洒蓝釉留白龙纹碗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
清雍正 洒蓝釉堆白花纹大盘
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 。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讲,清代的洒蓝釉瓷器还是以康、雍、乾时期的制品为最佳 。
清晚期 洒蓝釉玉壶春瓶
清乾隆 洒蓝釉印盒
清乾隆 洒蓝釉大碗
清康熙 洒蓝釉印盒 (一件)
清康熙 洒蓝釉下三彩鱼龙变化观音尊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山水诗文笔筒
清康熙 洒蓝釉描金瑞兽纹碗
清康熙 洒蓝釉梅瓶隆时期的洒蓝与康熙、雍正时期的差不多少,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由于工艺复杂,所以当时制作的很少,清中晚期的洒蓝瓷器就差多洒蓝釉
洒蓝釉
瓷器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文物介绍
瓷器釉色名 。又称“雪花蓝釉”、“洒蓝釉” 。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清康熙时烧制成熟 。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地仿佛是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洒蓝釉
类别
瓷器
创建
明宣德时景德镇所创
创烧
明代宣德年间
生产地址
景德镇
文物介绍
弘治产品稍逊,近于藕荷色或支青色,釉面亦欠匀净,色调深浅不一,但所制暗龙纹盘,里为白釉,外以青金蓝釉为地,龙身施淡孔雀绿彩,颇为精致 。
清代洒蓝釉
清代洒蓝釉
洒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之后停烧 。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很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 。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 。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 。因此,从收藏的角度讲,清代的洒蓝釉瓷器还是以康、雍、乾时期的制品为最佳 。
清三代瓷器特征特点有哪些
回答,清三代看上去给人一种正宗的感觉 。耐看 。
如何鉴别清康熙年间的红豆红瓷器?
豇豆红釉这是本朝红釉最名贵品种之一,因其釉色如豇豆而名 。它在高温铜红釉中烧成难度极大,故少有大件器 。一般器内为白釉,外壁由工匠用吹釉法,以竹管蒙上细纱,分几次将釉料均匀地吹于器物外壁后高温烧成 。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和烧成焰性的影响,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现象以及有点点绿斑 。这既点缀了器物之美,又成了鉴识的一个特征 。豇豆红仿制极难,雍正时已不纯正 。清末、民国初的仿品,均未能达真品的幽雅娇艳,往往偏于灰暗,水渍斑刻板,且少见绿色苔点 。
【康熙青花瓷的特征-清代康熙洒蓝开光瓷器】郎窑红在康熙红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红外,数深艳的郎窑红最为名贵了 。此类瓷器釉质肥厚,色泽浓艳奔放,多大件器,多见瓶类器 。其特征是釉面光亮,器物内外均有开片;口沿因流釉下垂,有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底部为透明的米黄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有本色红釉底,但绝无白底;凡郎窑红器,均无款,凡有款者,即非郎窑器 。后仿者不能做到所有特征都到位,仔细观察,可看出破绽 。
郎窑红在康熙红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红外,数深艳的郎窑红最为名贵了 。此类瓷器釉质肥厚,色泽浓艳奔放,多大件器,多见瓶类器 。其特征是釉面光亮,器物内外均有开片;口沿因流釉下垂,有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底部为透明的米黄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有本色红釉底,但绝无白底;凡郎窑红器,均无款,凡有款者,即非郎窑器 。后仿者不能做到所有特征都到位,仔细观察,可看出破绽 。
霁红又称祭红、鲜红,此类釉器,大都系官窑祭器 。其釉色,不像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不似豇豆红的柔润淡雅,而是失透深沉,呈色均匀,釉如橘皮 。底为白色,且大都有款,上以青花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双圈楷书款 。现代仿品较难仿出橘皮釉纹,这是辨别要领 。当代高仿品的字体和釉色可以?似,但青花料非古代呈色,且红釉色调发飘,另有作旧之痕,仔细辨认,可以鉴别 。
洒蓝此种釉器系仿宣德的品种,是将以钴为着色剂的洒蓝釉喷吹在坯体上,犹如洒落的水点(因而也叫“鱼子蓝”),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温烧成 。除少数有官窑款外,多系民窑无款 。多数辅以描金装饰,尤以洒蓝开光描金为多,但描金部分常因时间久远而剥落褪脱,致使文字和图案模糊不清 。因烧造容易,后世仿品较多,但可从其器形、图案纹饰和制作特点来加以鉴别 。有的有补描金彩的现象,仔细观察,可发现所描有不能吻合之处 。
天蓝釉呈晴天蓝空之色,呈色浅淡,而雍正略深,乾隆时在积釉处微泛淡黄绿 。大多是官窑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且无大器 。后仿品在胎、釉上与真品有较大差距;霁蓝釉器也是釉呈失透,釉面如橘皮,色泽匀润稳定 。多官窑制品 。碗、瓶类器内壁施透明釉,外壁施蓝釉,唯盘类器有里外均施蓝釉的;康熙黄釉器均属官窑,以仿宣德、弘治为多,但在造型上有区别,只要能把握时代特征,不难鉴别 。此外,康熙黄釉较弘治偏深 。
釉上彩和斗彩康熙朝的釉上彩除了明代使用的红、绿、黄三色以外,已能成熟地运用釉上蓝彩 。康熙的五彩已不再借助于釉下青花,而纯粹用釉上彩表达,色彩已多达红、绿、黄、蓝、紫、黑、金等七八种 。康熙粉彩属发轫期,品种尚不多,通常能见的有两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上加有胭脂红彩 。康熙素三彩多见在黄、绿、紫三色搭配,此外更增加了釉上蓝彩 。康熙斗彩以官窑小件器为多见,大多有官窑款识 。民窑器较少,一般无款 。康熙斗彩青花线条粗犷,填色凝厚艳丽,部分色彩表面有小黑点 。斗彩加暗花为康熙朝所独有 。由于年代久远,在釉上的绿、黄、蓝彩上一般均有明显的蛤蜊光出现,这是判断是否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后仿的釉上彩器除了在重量上常显得偏轻外,并无蛤蜊光 。伪造的蛤蜊光不仅浮于表面,而且常不自然,显得板滞,缺乏灵动之气 。
- 红玛瑙貔貅吊坠怎么样/开光红玛瑙的有什么寓意
- 金蟾2019年七月开光吉_我的金蟾要开光请大师给我选个吉日?9?3
- 为什么九华山看不到地藏王菩萨的肉身_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开光
- 『貔貅浸泡在阴阳水7天』貔貅的正确开光方法 自己就能完成的
- 斗战神开光小金饰快速获得方法 想换一个150的坐骑 斗战神幻甲有什么用
- 开光的佛珠可以上卫生间吗,带开光佛珠忌讳什么?
- 醒狮开光步骤《狮子的天灵盖代表什么??》
- 让女生无法拒绝的表白 让人无法拒绝的8句表白高情商对
- 貔貅开光的茶油去哪里买 | 貔貅开光没有茶油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吗
- 奥特之王小时候离开光之国【奥特曼中光之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