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因为光绪帝也被过继给了咸丰皇帝为嗣,所以慈禧名义上的儿媳妇实际上共有八位,其中同治帝的后妃共有五位,光绪帝的后妃共有三位,这八位儿媳妇中,死于慈禧之手的也就只有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珍妃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 。慈禧为何在众多儿媳中偏偏讨厌同治帝的皇后呢?主要是因为阿鲁特氏这个皇后之位不是自己选定的,此外阿鲁特氏还是慈禧政敌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另外,同治帝遇皇后的恩爱和皇后高傲的性格也让慈禧非常讨厌 。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一、东后选定,西后不快:虽然阿鲁特氏被选定为了慈禧太后亲儿子同治皇帝的皇后,但是这并非慈禧太后的本意 。在同治皇帝大婚之前,其嫡母慈安皇太后和生母慈禧皇太后就因为未来皇后的人选暗中角力,慈安太后中意端庄年长的阿鲁特氏为皇后,而慈禧太后却喜欢风流俊俏的富察氏为皇后,两宫太后都希望自己的人选能成为未来大清的皇后,以便于稳固自己未来的权势 。由于两宫皇太后僵持不下,所以最后决定由同治皇帝自己定夺,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慈安皇太后中意的阿鲁特氏为皇后 。这就让慈禧太后非常不快,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儿子在和自己故意作对,因为无法公开反对皇帝,所以慈禧太后便把这种怨气撒在了皇后阿鲁特氏身上 。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二、政敌之孙,慈禧忌讳:其实,慈禧讨厌阿鲁特氏还有另一个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阿鲁特氏的出身 。阿鲁特氏的父亲是有清一代唯一一位蒙古状元,按说这样的出身足以让阿鲁特氏身份显赫,但是问题不出在这里,问题出在阿鲁特氏的外祖父身上,这个人就是郑亲王端华,没错,他就是咸丰帝临终前选定的赞襄政务的八位大臣之一,在八大臣中,端华排名第二,足以见其重要性,然而,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八大臣一网打尽,郑亲王端华也被一纸诏书赐自尽 。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所以实际上阿鲁特氏是慈禧政敌的外孙女 。慈禧一生无论如何也忘不了自己在热河行宫时被八大臣欺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那种感觉,所以慈禧一看到阿鲁特氏就会想起那段让她难过愤怒的时光 。这也是慈禧讨厌啊路特氏的另一个原因 。
三、帝后恩爱,慈禧眼红:如果说大婚之后同治帝冷落皇后,甚至厌弃皇后的话,恐怕慈禧不会对阿鲁特氏那么痛恨,可偏偏大婚后的帝后异常恩爱,皇后甚至可以说是享受了专房之 。,皇后知书达理,颇通诗书,因为略年长于同治皇帝,所以显得成熟稳重又端庄大方,这让年轻的同治皇帝异常喜爱,皇帝和皇后几乎每天形影不离 。由于同治皇帝独宠皇后,所以同治帝的另外四位妃子几乎是独守空房,尤其是慧妃,整天跑到慈禧跟前哭哭啼啼,慈禧非常恼怒皇帝专宠皇后,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这样做让自己很没面子,纯粹是和自己作对,但是这种事情毕竟是皇帝的私生活,慈禧太后无法直接干预皇帝,所以只能将满腔怨气撒在阿鲁特氏皇后身上 。
婆媳自古是天敌,即使贵为人中龙凤的皇室内部也是如此,慈禧太后一生跋扈,碍于嫡庶之分,即使身为皇帝生母的她也不得不对无子女傍身的慈安太后低眉顺眼,慈禧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没有做过皇后,也从没享受过被从大清门抬进皇宫的待遇,所以慈禧一直希望自己儿子的皇后能使自己中意的人选,能替自己完成这样一个夙愿,但是,由于阿鲁特氏的出现,慈禧梦破碎了,慈禧的愤怒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也不难想象为何在若干年后光绪帝选后时慈禧的表现了 。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载沣清朝最后的贵族,慈禧太后的亲侄子、光绪皇帝的亲弟弟,宣统皇帝的亲生父亲,7岁便承袭了醇亲王的爵位,20岁便被任命为随扈大臣,25岁就成了军机大臣,以他这样的资历在皇族当中是少有的 。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他的头上顶了太多的光环,而且个人能力突出,按理说光绪光帝死后,他才应该是最有可能成为继位人的,为什么慈禧太后却选了他年仅3岁的儿子,而让他担任摄政王呢 。一个母亲想要亲生儿子留下后代的爱子之心清朝末年,自最后一位皇子同治之后,整个爱新觉罗皇室已经整48年没有再降生一个男嗣了,慈禧作为一位母亲,她希望给自己的儿子留下后代:“如不给我儿留后,他日地下我有和面目去见文宗皇帝(咸丰) 。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在立溥仪为嗣的问题上,慈禧的提议曾经遭到过张之洞等人的反对,但是慈禧却以光绪继位就是兄终弟及,若再立载沣为帝,又是兄终弟及,这样不符合祖宗规矩 。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慈禧抱着想为自己儿子留下后代的想法,坚持新皇帝必须从溥字辈里选,比载字辈低一辈 。而在溥字辈里最有资格的就是溥伟,朝野舆论呼声很高 。溥伟是恭亲王奕的孙子,恭亲王也曾也慈禧立下汗马功劳,他的孙子继位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当年恭亲王与咸丰为了帝位继承争得不可开交,若立奕的孙子,那不等于皇位又回到了恭亲王一脉,而且当时的溥伟已经是成年人了,这让慈禧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
慈禧的儿是那个皇帝,慈禧为什么恨同治皇后

文章插图
而溥仪是的父亲载沣一直深受慈禧喜欢,且溥仪的嫡母兼生母是慈禧的宠臣荣禄的女儿,且载沣是光绪同父不同母的亲弟弟,所以从身份血脉上来讲,溥仪都是最有优势候选人,而且当时的溥仪才3岁,在慈禧看来立载沣与立溥仪其实都差不多的,载沣平日为人性格温和,也很听话,安排他为摄政王既可辅佐溥仪,又对将来自己再次垂帘听政没有任何威胁,这个安排可谓是两全其美 。为了暂时的军事稳定而深谋远虑光绪皇帝的软禁很大程度上与袁世凯有关,而当时的袁世凯是北洋政权的重要人,整个清朝的军队几乎都控制在袁世凯的手里,若是立载沣为帝,那么与袁世凯的冲突可能随时爆发,很可能出现兵变的局面,而当时清朝皇室手里并没有可用兵权,这样的局面对皇室很不利 。所以立溥仪为帝,还能为这个隐患留下缓冲的余地 。
而事实上慈禧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载沣成为摄政王后,第一:袁世凯对光绪的背叛,以及对自己儿子的威胁,载沣以袁世凯有足疾为理,罢免了袁世凯 。罢袁世凯之后,载沣开始筹备皇室自己的军队,建立禁卫军,并亲自任统帅,他代皇帝任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将军队收归皇家所有 。同时重用满人皇亲掌握建立新军,同时还派载洵、载涛去各国考察,两人回国后分别任命为海军部大臣和军谘府大臣 。而他所重用的这些皇闲都并不是什么人才,而全是权欲极重的庸才 。
但是宣统3年,武昌革命爆发,清朝再也指挥不动任何军队来抵抗革命军,只得再次启用袁世凯 。
计划第三次垂帘听政在这现在看来,这个人事安排是非常有问题的,清末处境是内忧外患集于一身,急需要的是一个政治能力成熟,有远见、有见识的人做皇帝的,而一个3岁的孩子明显是不符合这一要求的,而摄政王也绝非雄主,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慈禧太后的个人私心,虽然当时的慈禧已经身患重病,但是她却认为这不过是小病,几天便可痊愈,她还想着垂帘听政呢?
此时的清朝局面已经十分复杂,慈禧也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相信她也知道清朝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回天无力 。如果载沣当皇帝,成年的载沣必须完全如儿皇帝一般受控,其次如果载沣当皇帝,一但遭遇清朝灭亡,载沣的一家也会遭遇灭顶之灾,毕竟那也是自己的亲妹妹 。但是如果遭遇漩涡,载沣家里还能后继有人,即使以后再立选取新君,根据清朝的律例,需要是溥仪的后代或者 和他最亲的人,还是妹妹家里的人,大清的皇权还是落到自己家人之手 。
当然慈禧,最终的目的其实还自私的,各方面的考量都不过是为了自己能一直掌握政权,让皇帝能够永远成为自己的傀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