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谋杀了职场人的效率?


是什么谋杀了职场人的效率?

文章插图

你是不是也→
总觉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 , 但是下班还是干不完工作 , 到底是什么谋杀了你的时间?
如果你仔细回顾就会发现 , 摸鱼的时间不在少数 。可能只是间歇性的聊聊天、发发呆、玩玩手机、看看网页…但把这些碎片时间加总起来 , 很多人专注工作的时间可能连4个小时都凑不足 。
于是下班前 , 你一边感叹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 , 还有一堆工作没干就要下班了 , 一边又觉得自己好忙 , 工作量大到又要加班 。
所以 , 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工作量过大或是不够努力 , 而是你的某些行为降低了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 延长了原有的工作时间 。
那么 , 除了摸鱼之外 , 还有哪些行为在无意间阻碍了我们的效率呢?
//
多任务工作
//
【是什么谋杀了职场人的效率?】很多人觉得 , 能同时处理的事情越多就越高效 。所以在办公室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文章写了二百字 , 去网上查几页资料 , 顺便回复一下工作消息 , 处理一下紧急邮件 , 再回去写个一百字…
看似自己在短短一个小时协调了多项工作 , 处理了大量事务 , 但换个角度看 , 其实你只写了三百字 , 而且花了一个小时 。
所以这是一个误区 。

是什么谋杀了职场人的效率?

文章插图

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教授Sophie Leroy曾提出的“注意力残留”概念指出:
当你从任务A切换到任务B时 , 由于A还没有做完 , 你的一部分注意力仍会对A进行处理 , 从而抑制你对任务B的投入 。残留量越大 , 下一项任务完成的就越糟 。
因此众多工作 , 不免会干扰我们的工作记忆 , 让你不得不花时间再把信息组合 。这也是为什么写文章写到一半被打断 , 需要花时间去找灵感和进入状态 。
虽然我们每天都有多项任务待处理 , 但你可以给它们排个序 , 在一个阶段只专注做一项工作 , 做完了 , 再去做下一项 。
//
过度追求完美
//
现在职场里不少人完美主义式的思考 , 有时其实就是一场噩梦 。我之前做报告的时候就犯过这种错 , 想要一步到位做出完美的PPT , 花了大量的时间查资料推敲细节 , 结果交上去还是收到了领导的灵魂三连:
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 能说明什么?
你对过往经验全面的反思在哪里?
这些建议具体可以怎么做 , 是行之有效的吗?
然后不得不继续改改改 。

是什么谋杀了职场人的效率?

文章插图

实际上 , 每一份能拿的上台面的报告 , 背后都是一遍又一遍的推翻重来 , 没有谁能第一次就完美到位 。
如果我们太执着于完美本身 , 只会与完美背道而驰 。毕竟工作是需要出活的 , 与其闷着头想憋大招 , 不如先迈开腿走起来 , 在实际的基础上不断修正 , 自然能一步步接近问题的最优解 。
//
“啃下硬骨头”就休息
//
你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 当你今天啃下一块硬骨头 , 也就是完成了一件重要、困难的工作 , 下意识就会觉得自己该去休息一下犒劳犒劳自己 。
但其实这时候 , 你更应该乘胜追击 , 而不是见好就收 。除非你腰酸背痛、浑身发软 , 身体已经到了能承受的极限 。
因为你的大脑刚从结束的工作中得到积极的正向反馈 , 正处于一个比较兴奋高涨的状态 , 现在乘胜追击去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 不仅状态更好 , 效率也会更高 。
心理学大师Baumeister说过:
意志力确实是有限的 , 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 , 并不是因为意志力的耗竭让我们感到疲惫 , 而是因为我们认为「意志力即将耗尽」从而感到疲惫 。只要我们不这样想 , 就可以一直使用意志力 , 去获得更佳的表现 , 直到它真正地「被耗尽」 。
所以有时候不妨转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 , 与其兴奋的跟朋友们吐槽刚刚结束的工作 , 不如抓住大脑的好状态 , 一鼓作气干完剩下的工作 , 不仅成就感更高 , 也能按时收工回家 , 岂不美哉?
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 才能让你获得更高效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