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矿床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学研究内容通常可概括为研究矿床的特征形成条件、形成作用程时空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前者即阐明矿床的成因,后者即查明矿床的分布规律 。矿床学正是围绕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断发展起来的 。
现代矿床学已包括以下一些相对独立而又互有联系的研究领域 。成因矿床学或称矿床地质学讨论矿床成因和分布的基本理论问题 。金属矿床究各种金属富集成矿条件及矿床类型 。非金属矿床学研究各类非金属矿产形成条件和矿床类型 。矿相学在显微镜下研究金属矿石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组构 。区域成矿学主要是通过分析区域成矿背景,阐释成矿作用演化和矿床分布规律 。还有矿床地球化学是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的边缘学科,从 20世纪30~40年代开始把地球化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矿床研究以来,显著地扩展了矿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
矿床研究工作一般是结合着矿床的发现、勘查与开采过程而进行的 。研究一个具体矿床的工作内容大体包括以下方面:①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在区域地质构造分区中的位置,该地区的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构造发展和成矿的有利背景 。②矿区地质特征,区内的岩石、构造类型和特点,矿床的产出条件及分布 。③矿体的产状和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控制,矿体内外矿化特征变化的查明 。④矿石的类型,矿石的组成和组构,有用组分的存在形式,影响矿石质量的因素 。⑤综合研究,矿床成因和类型的确定,矿床的评价 。在不同工作阶段中研究的内容有所侧重,在矿床寻找和发现初期,着重研究区域和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基础地质问题,对该地区成矿条件作出远景评价 。在矿床勘查阶段,研究工作更多地围绕宽缓矿床本身 。通过详细的地质工作和各项勘探工程所取得的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矿床的特点并作出对矿床的工业评价 。在勘查工作进程中以及开采过程中也常常需要针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某些专题性研究工作 。总的来说,矿床研究始终是围绕这两个中心,一是尽可能获取矿床成因信息,二是取得充分的矿床评价的资料和数据 。
矿床研究内容的多层次性和综合性,要求多种矿床研究方法的相互配合与补充 。矿床研究要应用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各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当然,更要应用和发展矿床地质学、矿相学这些矿床学自身的理论和方法 。随着矿床地球化学已成为研究矿床不可缺少的内容,许多借助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进行分析对比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已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下面对野外现场地质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重要方法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
野外或现场地质观察研究:在收集和研究前人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区地质路线和重点地段的踏勘调研,实际了解区域地质宏禅特点及成矿条件 。对矿区内地表露头和揭露矿体的各种勘探工程、钻孔岩心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描述,同时采集各类标本、样品,并作系统的编录,为进一步实验室研究准备材料 。
【矿床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地质填图是区域和矿区地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般区域地质图采用中比例尺,矿区地质图采用大比例尺 。随着矿床类型的不同,进行中大比例尺填图时都带有专门地质测量的性质 。如针对沉积岩区、火山岩区、侵入岩区、构造简单或构造复杂地区都有相应的岩石学研究和构造测量与解析等不同研究内容和方法特点 。
利用各种类型勘探工程成果补充地面地质观察研究是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特点和优点 。经过合理选择和精心布置的探槽、浅井、坑道及钻孔,揭露和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和产状形态变化 。在山地工程的工作面上和对钻蔽巧尘孔的岩心进行详细观察、素描和描述,并系统采样分析,确定矿体边界,并获得对矿石类型、特征与质量变化的了解 。整理各项工程资料,编制出适当比例尺的坑道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以及纵剖面图等地质图件,这些图件是获得对矿床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和客观反映矿体特征以及正确进行矿床评价的基本依据 。
实验室研究:包括传统的岩石学、矿相学方法和有了很大发展的包裹体研究方法以及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方法 。
岩石学和矿相学:在透射光和反射光显微镜下研究矿区岩石和矿石的类型、矿物组成和组构特点,确定矿物共生组合和生成顺序,划分成矿阶段,查明一些矿物的赋存状态,以及测量矿物颗粒大小和交生关系等影响矿石加工工艺的性质 。显微镜下观察一方面弥补了肉眼观察尺度的限制,另一方面又为作进一步微区、微量组分研究指示方向,它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
矿物包裹体研究:包裹体研究是在矿床研究中早已应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有了很快的发展,这里包裹体指的主要是矿石中某些矿物内部的气液相包裹体,它们是当矿物形成时被捕获在其晶体缺陷中的少量成矿流体 。这类包裹体多数<100μm,在显微镜和冷、热台上研究改变温度时气液相包裹体的变化可测得或计算出成矿时的温度、压力,也可以测定其盐度、密度、PH值、氧化还原指标等 。借助新的技术也已能够进行包裹体内微区微量成分分析和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而获取到更多的成因信息,包裹体研究是现在研究成矿流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的应用:在一般岩矿鉴定基础上,针对某些特殊需要还可以选择应用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极谱(汞电极极谱)、质谱(气体质谱和固体质谱)、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能谱分析(如中子活化法),确定有关岩石和矿物的化学成分,包括微量成分和矿物微区的成分 。也可以选择利用 X射线分析、热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透射电镜、反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即电子探针)和矿物谱学(红外、核磁共振、穆斯堡尔谱等)研究其结构和原子价态,有的也涉及矿物成分 。
现代分析测试应用到研究地球化学以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各类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研究和统计计算,已经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对各种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认识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分析测试取得研究对象分析测试的结果后与已有数据、已建立起来的规律性进行对照和比较,作出有关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判别与解释 。现在应用最多的是微量元素研究和同位素研究 。
微量元素研究:微量元素一般是指地壳中丰度较小、主要以类质同象或混入形式存在于主元素矿物或岩/矿石中的一些元素,各种金属矿物内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组合,例如铅锌矿石内有Cd、In、Ga、Ge、Se、Te、T1,钨锡矿石内有Nb、Ta、Sc、Te、Bi、In、稀土元素等 。已知在内生和外生成矿作用过程中微量和常量元素出现一定的演化序列,微量元素与相关常量元素的比值可作为地壳物质演化与成矿作用的标志 。一些矿物或共生的矿物对微量元素的含量可用作地质温度计 。研究地区岩石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已经计算出来的地球层圈、各类岩浆岩、沉积岩中微量元素丰度值的比较可用于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探索和构造环境的推断 。特别是稀土元素中14个元素的含量经标准化后作出的REE配分型式以及稀土元素总量、重稀土元素的比值、Eu 和Ce元素组成与标准的偏离(δEu,δCe)等参数都已用于判别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过程物理化学条件 。
同位素研究:首先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能获得许多成岩成矿信息 。应用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与陨石硫作标准的对比(δ34S)可以判断硫的来源,区分出陨石硫、海相硫酸盐型硫、生物硫或其间的过渡类型 。应用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洋水标准对比(δD、δ18O)可获得成矿流体水的类型和来源,区分出是大气降水、盆地地下水、地层水、变质水与岩浆水等 。同样,利用碳酸盐矿物中的δ18O、δ13C也可以判别流体的起源与演化 。成矿系统中硫和碳同位素结合起来研究可以确定成矿流体的温度和fo2、fs2、fco2等物理化学参数及矿石沉淀机理 。一些硫化物矿物对的同位素组成也可作为地质温度计 。
同位素年龄测定是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基本原理,确定岩石和矿物形成时间的方法 。一个计时的同位素系统包括放射性母体和稳定子体 。研究工作主要是对选送样品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作图,得出其年龄值 。要根据矿床类型选择适合的测定对象和测定方法,如岩浆矿床可以用同时形成的含矿围岩确定;铀矿床可用晶质铀矿等矿石矿物用 U-Pb法测定;稀土矿床用独居石进行 Th-Pb或 Sm-Nd法测定得出准确成矿年龄;对硫化物矿床可用其中的黄铁矿进行Re-Os法和40Ar-39Ar法测定;方铅矿进行矿石铅-铅法测年 。有的矿床也可以用成矿期间蚀变矿物进行测年 。另外,要考虑不同成矿时代的矿床用不同的测定方法 。如元古宙以前的矿床用 Sm-Nd全岩等时线法,晚元古代至古生代矿床用Rb-Sr全岩等时线法较好,新生代以来的矿床可用40Ar-39Ar 法、K-Ar法 。现代成矿作用时代研究用14C法 。
在矿床研究方法中,还应该提到成矿作用实验研究和热力学研究,这些研究显然更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 。矿床学文献中早已引用了一些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各种热力学相图,用以说明成矿作用发生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地质地球化学机理 。现在的实验研究就内容来看,不仅研究金属元素在岩浆和热液中的行为,而且已研究了挥发性组分在岩浆分异作用中和非岩浆成因低温成矿作用中的行为与成矿的关系 。由于矿床形成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很难完全进行实验模拟,因此实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只是近似的,其应用是有条件的 。此外,由于成矿作用实验研究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随着成岩成矿模拟实验的发展,矿物热力学数据的不断积累,可以用矿物组合的热力学数据作为已知条件,用计算方法获得有关矿物组合平衡温度、压力与逸度、酸碱度及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绘制出温度-压力、温度-逸度或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的矿物平衡相图,从而取得矿床形成物理化学条件某些定量或半定量的数据 。现在,热力学研究在成矿流体性质、金属元素迁移和沉淀条件与机理、矿物组合的平衡关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