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风语者一句话回答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胶转磁技术 。
通过胶片扫描仪,将胶片或录像磁带上的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逐帧扫描为二进制的数码信息,存储到硬盘 。具体技术不表,特点是方便传输,不会风化霉变和机械性受损,利于长期保存和反复使用 。一般情况都是先对老旧的影片进行复杂的修复之后,再进行数码处理的 。胶片特别些,每秒钟24格画面,数码扫描和电视用的频率相同,是每秒30帧画面,所以相比而言,经过数码转化的影片会导致时长上的压缩 。一般两个小时的胶片电影,数码处理后,会少播放七八分钟 。不过对一般人观看没啥影响 。风语者一家之言,欢迎吐槽评论转发关注,看官谢过!
老电影的修复是靠电脑 。把电影拷贝逐格扫描进电脑,胶片每一格的画面就是一幅照片,然后用类似于photoshop的软件可以轻易地把每格画面的污点、划痕去掉,调整反差、亮度和色彩饱和度,然后把每幅画面作为一帧,做成每秒25帧的视频,生成数字视频文件就修复完成 。其实修复并不是难点,常用photoshop软件的人,这种修复是可以说是很简单的工作,只是量太大,电影胶片每秒24格,一分钟就要1440格,如果一部电影是100分钟,那么就是14万4千格,也就是要修复14万4千张照片,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还要对音频进行修复,要降噪、对缺失的声音要补音等,最后做成蓝光光盘才算完成 。
时隔30年,张艺谋的首部导演作品《红高粱》于近日重回大银幕 。虽然排片率只有0.5%,却仍然得到了很多资深影迷的振臂高呼 。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文章插图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文章插图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文章插图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文章插图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文章插图
《红高粱》海报(左:1988年;右:2018年)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文章插图

老电影数字修复包括,老式录像带没有录像机

文章插图
10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葫芦兄弟》重新登陆大银幕,掀起了国内经典电影重映的风潮 。
事实上,世界电影诞生100多年来,经典影片层出不穷,经典影片应以什么样的姿态重回院线,我们不妨从电影重映10年的经验中一探究竟 。
还影迷一张电影票
香港电影是以此类姿态回归大银幕的典型代表 。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影片不能被称为“重映”,因为他们几乎从未出现在内地大银幕上,很多观众接触它们的最初渠道多为录像厅、碟片租赁市场等 。因此,香港电影重映时,往往“还电影票”为宣传口号,以引导观众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
近年来重映的张国荣电影
被大银幕选中“重映”的香港电影,主要是有大量忠实影迷的“精品”电影,如周星驰、王家卫、张国荣等明星导演和明星演员的代表作《东邪西毒》《倩女幽魂》《阿飞正传》等 。
高科技加持老电影
2010年,《阿凡达》将3D技术引入电影领域,在影迷中掀起了一股追逐3D视觉效果的观影热潮 。
2012年,重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以9.5亿元的辉煌成绩领跑当年的电影市场,让很多好莱坞大片看到了二次绽放的机会 。
于是,《2012》《侏罗纪公园》等好莱坞大片纷纷从2D升级3D,重新登陆大银幕 。国内以“打”见长的两部经典电影《一代宗师》和《功夫》也在2015年相继推出了3D版 。
可以说,那一拨3D热潮让很多经典老电影蠢蠢欲动 。
修复剪辑后重拾经典
老电影囿于当时的拍摄器材及大环境影响,不仅胶片有所损坏,而且还存在大量未公映的拍摄素材,比如此次重映的《红高粱》 。
这一类的“重映”,其实是在原有影片的基础上,经过修复和重新剪辑之后的“首映”,旨在为影迷们提供“老片新看”的全新观影视角 。比如中国电影重映的开山之作《葫芦兄弟》,以及同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黑猫警长》(2010年重映)、《大闹天宫》(2012年重映)、《邋遢大王奇遇记》(2012年重映)等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动画剧集重映海报
事实上,无论经典电影以什么样的姿态重回院线,重要的是给观众一个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
香港电影主打的怀旧情怀很容易被发达的网络所替代,毕竟躺在家里重温经典,比花钱、花时间跑到电影院要舒适和方便得多;2D电影的3D新作,或也将随着人们对3D热情的逐渐平复而面临市场萎缩的窘境 。
而相比之下,诸如《红高粱》般经过重新修复剪辑后二次“首映”的经典,或将成为今后经典重映的发展方向 。毕竟,人们从不吝啬于花钱去探索未知 。尤其是一场“重新剪辑”后的老电影究竟会做成什么样子,总让人忍不住前去一探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