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

熟读汉末三国史 ,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 即“身在曹营心在汉” 。每每提起此言 , 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关羽 ,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是 , 关羽“土山约三事 , 降汉不降曹” , 仅是演义中的故事 , 在真实的历史上 , 他是兵败被俘 , 根本没有讲条件的资格 , 而他离开曹操 , 也仅是不忘刘备大恩 , 丝毫未提汉室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吾极知曹公待我厚 , 然吾受刘将军厚恩 , 誓以共死 , 不可背之 。”由此可知 , 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 , 并不确切 。那么真实历史上 , 有没有真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呢?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答案是有的 , 曹操身边 ,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谋士 , 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这个人不是别人 , 正是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 。荀彧 , 字文若 , 是颖川人氏 , 曾效力袁绍 , 后觉袁绍不足以成大事 , 于是转投了曹操 。他为曹操效力二十余年 , 为曹魏阵营的发展 ,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下来 , 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 , 他对曹操势力的发展 , 做过哪些事情 。
一、为曹操制定战略方针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荀彧刚刚来投奔曹操的时候 , 曹操曾高兴的称其为 , “吾之子房也” 。而荀彧也没有辜负这一评价 , 他不但为曹操处理军事、政事十余年 , 在曹操南征北战的时候 , 坐镇后方 , 使曹操无后顾之忧 , 还为曹操制定了两项战略方针 , 即“根深固本以制天下”和“迎奉天子 , 以令不臣” , 前者使曹操积蓄实力 , 大破吕布;后者使曹操拥有了南征北战的正当理由 , 为曹操一统北方 , 奠定了基础 。
二、为曹操守护根据地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除了能够统筹大局之外 , 荀彧还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当初曹操为报父仇 , 东征徐州 , 结果其后方发生了叛变 , 兖州变成了吕布的地盘 , 《三国志》记载:“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 , 郡县皆应 。荀彧、程昱保鄄城 , 范、东阿二县固守 , 太祖乃引军还 。”正是荀彧带领程昱等人 , 保住了鄄城、范县和东阿三座城池 , 曹操回军之后 , 才没有出现无路可退 , 无城可守的尴尬局面 , 才有了重新拿回兖州地盘的基础 。
三、为曹操举荐了大量的人才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俗话说 , 一个好汉三个帮 , 曹魏阵营如果单依靠一个荀彧 , 自然不够 , 于是荀彧为曹操举荐了大量的人才 。据记载 , 筹画士戏志才、鬼才郭嘉、曹操的谋主荀攸、名士钟繇、陈群、司马懿等人 , 都是由他举荐的 , 这些人与他一样 , 推进了曹操势力的发展 , 为曹操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 , 以及曹丕建立曹魏 ,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章插图

分析到此处 , 我们不难看出荀彧对曹操的重要性 , 是名副其实的“身在曹营” , 不过他真正想要效忠的 , 却并非曹操 , 而是汉朝 。他为曹操效力 , 助曹操拉天子以令诸侯 , 只不过是想在曹操与汉献帝之间 , 找到一个平衡点 , 想要使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 , 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在这期间 , 他虽然为曹操献计良多 , 可是当初伏后写信 , 劝其父伏完反对曹操时 , 他选择了隐瞒;曹操打算称魏公时 , 他明确的反对 , 这些都是他“心在汉”的真实反映 。也正是因为 , 他对大汉的执念太深 , 最终才引起了曹操的反感 , 被逐出了权力中心 , 并郁郁而终 。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历史人物是谁】通篇分析之后 , 我们不难得知 , 真实历史上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 , 并非关羽 , 而是荀彧 , 只不过荀彧心中的汉 , 并非刘备代表的蜀汉 , 而是以汉献帝为代表的东汉朝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