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现在湖南、湖北经常为一些事情“打架”,但往上追溯300多年,湖南、湖北其实是一个省,叫湖广省,只是到了康熙年间才被划分为湖南、湖北两个省,本是同根生啊划分湖南湖北的湖!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元朝时的湖广行省元朝以前的宋朝,地方行政区划是路、州、县三级,没有省的说法,元朝别出心裁,在地方上设置“行省”,也是今天“省”的雏形,就包括湖广行省 。当时的“湖广行省”面积大得很,包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广西三省的全部,以及广东、贵州两省的一部分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这一时期的湖广是名符其实的湖广,既包括两湖,也包括广西、广东(部分)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明朝的湖广布政使司到了明朝,地方行政区划不叫行省,而是叫承宣布政使司,但仍然保留“湖广”的称呼,设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只是管辖区域大幅缩水,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两省,贵州、广东、广西都有了单独的承宣布政使司,不再隶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
清朝的湖广总督清军入关后,逐渐统一全国,但在统一过程中,遭遇到明朝残余势力顽强抵抗,为瓦解汉人抵抗意识,加强对地方控制,清朝采取了诸如屠城、“留发不留头”、文字狱等极端措施,另外把一些大省进行分割,分而治之 。
湖广省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个省,这个省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地形复杂,民风剽悍,一旦被反清复明势力占据,打起游击战,清军很难进剿,于是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政府把湖广行省一分为二,分为湖广左布政使、湖广右布政使,并在3年后改名湖北、湖南,各设巡抚一名,分而治之 。
但为了管辖方便,清朝又设立湖广总督一职,全称为“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统一管辖湖北、湖南两省,简称“湖广总督”或“两湖总督” 。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湖南和湖北的边界线长度有800多公里,其中以长江河道为边界的长度大概是170公里,之所以两个省份不完全以长江为界,既有历史传承原因,也有长江航道属性原因,且这两个原因同样适用于不以洞庭湖为界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首先讲一下历史原因,历史上湖南、湖北一直是一家,从最开始的“荆州”,到强大的楚国,虽然两湖之间也发生过战争,但荆楚大地的文化范围基本与现在的“两湖”没有区别 。后期”两湖“先后经历了汉朝荆州刺史部、 唐朝江南西道、宋朝荆湖南北路、元朝湖广行省、明朝湖广行省等,即便不同时期范围有变化,但基本都以湖南、湖北为中心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两湖划分的转折点是在明末清初,明朝末年,湖南 、湖北之间逐渐萌生嫌隙,因为此时的湖南,文化、经济发展逐渐与湖北并驾齐驱,尤其是文化发展,岳麓书院、渌江书院、石鼓书院、邺侯书院等都盛极一时,不想听候武昌差遣 。当局者意识到,只位于武昌的管理中枢,已经不再能满足湖南的各项发展,所以出台了很多措施,最终在康熙年间,将湖南、湖北分治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因为两湖地区的统一发展,已经运行了几千年,如果单纯以长江为界划分,可能会引起两个地区不满,尤其是位于江北的湖北,因为两湖的长江基本都位于“荆州”境内,而荆州一直是两湖地区重要城市,且一直更亲密于武昌,所以两湖分治之时,将荆州全部纳入湖北管辖,这也就为后期不以长江为界奠定了基础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另外便是长江航道原因,与历史原因相比,长江航道属性在当前的边界划分中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以长江为界划分,那南北两岸航道分属于不同省份,不管是通航还是水资源治理上势必会产生纷争,不利于统筹规划,而长江各段单属于一个省份,管理更为方便,建设桥梁、道路等减少无效沟通,避免产生”三不管“地带 。
划分湖南湖北的湖,为何清朝要把湖广行省划分为湖南和湖北

文章插图
而且,长江干流河道也不是一成不变,尤其是荆江段的”九曲回肠“,因为泥沙淤积,经常会产生河道“取直变化”,这也不利于边界固定 。比如,在湖南、湖北170公里长江边界线上,就产生了“飞地”,湖南华容县东北角,原先一直是以长江为界,但就因为河道改变,当前大约有50平方公里处在长江以北,不利于区域内的来往沟通 。
其实,从长江航道原因上来看,不仅仅是湖南、湖北不以长江为界,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江苏皆是如此,长江各段也因此有川江、荆江、皖江、扬子江等别称 。长江各段分属单个省份,管理都极为方便,就像今年长江洪水,各省管理各省江段,落实责任更明确,即便河道改变,也是各省内部之事 。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