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有:晒秋、九皇会、放纸鸢、登高、佩茱萸等等 重阳节有啥风俗


重阳节的习俗有:晒秋、九皇会、放风筝、爬山、佩山茱萸等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易经》中的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又称重九,因为日月皆九 。
晒秋
重阳节是赏秋的最佳时机,中国南方的一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的特色 。享受乡村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晒秋是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晒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渐成为画家和摄影师追求创作的素材,创造出诗意的晒秋称号 。
九皇会
在中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古代,礼斗之俗在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盛行,称之为九皇会 。九皇会源于崇拜星斗 。俗话说:重阳九皇会,北斗延寿辰 。北斗九皇由北斗七星、左辅、右璧组成 。《玉匣记》说:九月初一至九日,北斗九星隆世之辰,世人斋戒,这一天胜常日,功德无量 。九皇信仰的影响很大,这种崇拜在民间逐渐演变为礼斗之俗 。根据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广东地区将于9月9日多建九皇 。在云南,礼斗已经为滇俗,9月朔至9日举行 。
放纸鸢
【重阳节的风俗有:晒秋、九皇会、放纸鸢、登高、佩茱萸等等 重阳节有啥风俗】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民间过重阳节以放风筝为主要特征 。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在民间传统中,除了登高,重阳节放风筝也是一个特色 。至于人们为什么要在重阳放风筝(风筝),除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风筝可以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外,还有一些关于巫罗的说法,不经意间挺有意思的 。传说重阳放风筝是为了放厄运 。风筝飞得越高越远,厄运就会飞得越远 。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打破线条,让风筝消失在云层之外 。另一种解释是,重阳放风筝是吉祥和祝福 。风筝飞得越好,祝福就越强烈 。放风筝的人不仅不能断线,还尽一切可能保护它,因为如果丝线断了,吉祥和祝福就会漂浮到远处 。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 。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登山辞青也源于大自然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登高习俗的起源大致有三个:一是源于古人对山的崇拜;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三是爬到高处乘清气升天 。
1.古人崇拜山,形成了登山祈福的习俗 。西汉戴圣仪式·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都叫神 。文献记载,古人既敬畏又崇拜山 。
2.根据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是一种清气上升,浊气下沉的气候 。地形越高,清气越聚集 。因此,重阳登高享受清气已成为民间竞争的重要民俗事项 。
3.重阳节的重要习俗攀登也与道教9月9日的升天成仙有着内在的联系 。因为我相信9月9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祖先选择9月9日攀登,意图像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样进入天宫 。这种对升天的渴望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这是人们对长寿的期待 。
佩茱萸
九九插茱萸的习俗在古代也很流行,所以也叫茱萸节。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流行着古老的汉族民间节日习俗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山茱萸可以驱虫除湿,逐风除邪 。所以他把山茱萸戴在手臂上或磨碎在香袋里,插在头上 。大部分是女孩和孩子穿的,有些地方男人也穿 。山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唐代插茱萸和簪菊花已经很常见了 。山茱萸香味浓郁,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祛湿、逐风的作用,能消积食,治寒热 。插山茱萸等古老习俗是民间登山驱风驱邪的行为 。重阳节清气上升,浊气下沉 。人们用天然药物山茱萸调节身体健康,以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 。
以上是小编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