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最容易被裁员 裁员首先考虑哪些人


中层最容易被裁员 裁员首先考虑哪些人

文章插图

关于裁员,职场上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
过了35岁你就是个“废人”了;35+的中年人总是最先被裁 。
我们也常常会在社会新闻上,看到一些因为被裁员而做出极端人生选择的中年人 。
各大营销号也一直在鼓吹中年危机 。
彷佛这是一个人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难题 。
在被带节奏,加入大众焦虑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想过,35+的中年人在工作能力/稳定性等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什么还是会成为人员优化的首选对象呢?
用人成本是企业人员优化的首要考虑因素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必须关注一个问题:用人成本 。
公司运营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只有成本和收益维持一定的良性关系,公司才能正常运行 。其中用人成本在公司总体成本中占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对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更是如此 。
“中年人”是比“年轻人”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能更稳定地在一家公司发展,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有时候这些中年人“不划算” 。

中层最容易被裁员 裁员首先考虑哪些人

文章插图

几乎所有的岗位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一样的工作中年人和年轻人做都可以,可是因为中年人工作经验/稳定性等他方面比较有优势,随着招聘市场的发展和公司内部的晋升,他们的工资也会比年轻人高 。
反之,年轻人工资较低 。
这时候,用人单位就要算一笔账了,同样一份工作,两个人都能做,是招一个工资高的人来划算,还是招一个工资低的人来划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工资高的那个人很有可能被工资低的替代 。
人才结构良性循环于企业运营有利
这时候就有人要说了,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做经理的活儿?把中年人都裁了,只剩年轻人不会影响公司发展吗?
确实,某家公司只有某个年龄段的人,他的人员构成很有可能是不健康的,公司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各显神通 。
但不是某个岗位要固定哪个年纪的人来做,也不是年纪一到35岁就会被裁 。
裁“中年人”是一个相对概念:
在有些公司35岁算中年人,有些公司45岁才算,也有些特殊的行业,比如电竞,25岁甚至都可以考虑退役了 。
企业在裁员方面的考虑永远是如何让用人机制更良性高效,而不是一刀切,只针对年龄 。

中层最容易被裁员 裁员首先考虑哪些人

文章插图

向下延伸或许才是裁员的常态:
高级经理能接任总监的活儿;副经理能接任经理的活儿;专员能接任主管的活儿……
所以公司的人才链是没有断层的,如此循环往复,用人单位就能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人才结构,达到较佳状态 。
也才能让公司这摊水活起来,有旧的沉积水源流出,有新的水源注入,才是良性循坏 。
用自然界的循环系统解释这个现象可能比较残酷,好像中年人注定是要被“循环掉”的那部分,但是循坏讲究的是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位置,等你真的哪天需要去新的位置,我想人的动物本能会让你有能力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的生活和工作 。
被裁员不代表失败,人生不止一种选择
随着年龄的增加,组成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生命,我们的人生目标也会发生了变化,可能身居要职,工资高,就不再是职场的唯一追求 。
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陪伴孩子成长,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是一种人间美好 。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遇到难题,你正在遭遇的可能很多人同时都在遭遇,有些人早比你遭遇过了,也有些人未来会遭遇 。

中层最容易被裁员 裁员首先考虑哪些人

文章插图

同在一片星辰,别人可以找到解决之法,相信你也可以,适当调整心态和职业规划,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收获美好的职业生涯!
个人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可以跳去更好的平台,企业为自身的发展考虑裁掉“不合算”的员工,都是合理的,谁也不能责怪谁 。
随着职场人性化的不断发展,裁员补偿的增加和公司裁员制度的完善,相信所谓的中年危机会越来越得到妥善解决 。
有时候危机反而是一种转机,毕竟马云35岁才创立了阿里巴巴,任正非43岁才创立华为,柳传志40岁才创立了联想,哈兰·山德士62岁才创立了肯德基……
【中层最容易被裁员 裁员首先考虑哪些人】这些大佬告诉我们,人生从来没有必须在那个年龄段做什么的设定,只要不灰心,肯努力,年年都是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