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疏证


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疏证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古文尚书疏证,古文尚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它是上古历史文献集 。
2、《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
3、《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 。
4、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 , 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 。
5、《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 。
6、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 。
7、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 。
8、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 。
9、汉初 , 《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
10、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 , 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 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 。
11、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 。
12、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颐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 。
13、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5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 。
14、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 。
15、南宋朱熹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 。
16、明代梅鷟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
17、 尚书的保存和流传过程也颇为曲折 。
18、秦时焚书,尚书被烧毁 。
19、汉初原秦朝博士伏生传《尚书》29篇 , 因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故被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末期 , 从孔子旧居的墙壁里发现了用蝌蚪文写成的《尚书》,被称为《古文尚书》 。
20、《古文尚书》经孔子后代孔安国整理流传,除却和今文相同的29篇,又多出16篇 。
21、据专家考证,“今文和古文既同是古文,而又均译成今文,它们的不同,不过是词句的略异,等于后世书籍的异本或别本 。
22、” 后来由于经历战乱,今文、古文《尚书》都散失了,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献上《古文尚书》 , 其中有33篇与《今文尚书》大致相同,又多出25篇,从南宋一直到明清,很多学者都质疑梅氏尚书的真实性,最终经过阎若璩等人的考证,确定梅本所多出的25篇,为魏晋时期的伪作,被称为《伪古文尚书》 。
23、但是保存在伪孔本中的原已失散了的今文二十九篇,就成了研究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
【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疏证】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