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竭“刚萌芽”时,身体隐约有4个反常,别硬撑到“尿毒症”

肾衰竭“刚萌芽”时,身体隐约有4个反常,别硬撑到“尿毒症”

文章图片

肾衰竭“刚萌芽”时,身体隐约有4个反常,别硬撑到“尿毒症”

文章图片

吴先生 , 35岁 , 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 , 痰不易咳出 , 在社区医院进行静滴药物治疗3天 , 但是效果差 , 半天前吴先生出现胸闷、胸痛的症状 , 咳嗽时胸痛明显 , 且发现尿量减少 , 尿色发黄 , 仍有咳嗽、咳痰 , 伴恶心、乏力、心慌、腰痛不适 , 于是急忙前往医院就诊 。
医生为其查体 , 提示体温36.5℃ , 心率100次/分 , 呼吸20次/分 , 血压150/100mmHg;心律齐 ,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 未闻及心包摩振音 , 双下肢轻度水肿;胸部CT检查 , 结果提示双肺炎症;完善尿常规、肝肾功、血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空腹血糖等检查 , 结果可见炎症指标明显上升 , 肾功能异常 , 尿蛋白阳性 , 尿素氮、肌酐升高 , 体内电解质紊乱 , 空腹血糖明显升高 , 结合吴先生的病史及检查结果 , 诊断为肾衰竭 , 合并肺炎、2型糖尿病 , 需入院治疗 。
医生在与吴先生沟通病情时 , 告知目前存在肺炎及肾衰竭 , 考虑到其肺炎症状及检查指标明显 , 怀疑肾衰竭与肺炎有关 , 因此治疗上首先积极控制炎症 , 同时给予保肾、降糖治疗 , 吴先生表示同意 。
最终 , 吴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抗炎、补液、止咳化痰、保肾、利水消肿、降糖的药物治疗后 , 各项指标均有好转 , 现症状恢复 , 治疗效果良好 。
医生提醒 , 肾衰竭常伴随身体其他部分的疾病 , 肺部感染可引发细菌随血液循环流至肾部 , 造成肾功能损害 , 从而引起急性肾衰竭 , 治疗时应注重病因治疗 , 只有将疾病的诱因消除 , 患者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 , 负责过滤血液 , 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 , 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 维持五脏六腑的健康发展 。
然而 , 现如今有很多人都出现了肾脏问题 , 当肾脏因肾损伤、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等多种原因导致肾功能下降时 , 就可能会引起肾衰竭 。
肾衰竭早期的症状并不会特别明显 , 患者往往容易忽视它 , 久而久之 , 部分患者会慢慢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 也就是平时大家常说的尿毒症 。
一旦查出尿毒症 , 除了终身透析以外 , 就只能换肾了!
因此 , 在肾衰竭“刚萌芽”时 , 应及时察觉信号并及时处理 , 千万不能硬撑着 , 以免发展成尿毒症 , 增加治疗难度 。


肾衰竭“刚萌芽”时 , 身体隐约有4个反常 , 别硬撑到“尿毒症”
01 困倦乏力
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时 , 很多患者会出现周身乏力、困倦、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等不适 。
而这些是肾衰竭早期症状中最早的表现 , 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 和感冒的症状可能分得不太清 。





02 身体水肿
肾脏是人体代谢水分的器官 , 肾不好 , 水分就会蓄积 。
如果经常发现眼皮水肿 , 或双脚、双腿等部位水肿 , 且按压后凹陷部位无法马上恢复 , 需要考虑肾脏问题 。
肾衰竭患者出现水肿会有以下特点:双侧眼睑水肿、双侧下肢的水肿、足踝部的水肿 , 甚至水肿严重者可以出现双侧大腿的水肿 , 以及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
水肿的特点主要是双侧对称 , 休息后可以得到缓解 , 但是不能完全消失 。
这种水肿与饮食以及尿中蛋白量多少有相关性 , 如果摄入水控制或者摄入盐分减少 , 蛋白尿得到控制以后或者肌酐得到降低以后 , 水肿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 部分水肿会消失 。
但是 , 如果水肿很严重的话 , 患者则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 。


03 排尿异常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 主要功能之一是代谢尿液 , 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时 , 尿液也会发生改变 。
肾衰竭的早期患者会出现排尿异常的现象 , 如夜尿增多、泡沫尿 , 或者出现尿色的改变、尿色偏深甚至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等 。
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逐渐发展的一个共同结果 , 在早期的时候患者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 , 这是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好的表现 。
正常人每晚上起夜在3次以内 , 而这种患者每晚上可以起夜4~5次以上 。
慢性肾衰竭患者中 , 很多都会有尿中泡沫增多的症状表现 , 提示着尿中出现尿蛋白 , 尿蛋白被尿液冲刷以后就会起很多泡沫 。
此外 , 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突出表现为尿量减少 , 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尿毒症的相关症状 , 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消瘦等 。


04 高血压症状
肾脏具有排钠、排水的作用 , 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体内会出现水钠潴留 , 此时肾脏会分泌一些升高血压的物质 。
因此 , 肾衰竭患者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
尤其是部分患者既往可能会有高血压的病史 , 当出现慢性肾衰竭的时候 , 血压突然出现不容易控制 , 应用降压药效果也不是很好 , 这个时候就应该警惕是否已经继发了慢性肾衰竭的情况 , 应该去医院进行肾功能的检查 , 还有肾脏彩超的检查 。





如何预防肾衰竭的发生?
1. 管理慢性肾脏?。 ?/u>积极治疗原发病 , 及时发现导致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去除 , 如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 , 高血压的患者控制高血压 , 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减少蛋白尿 , 可以预防肾衰竭的发生以及进展 。
2. 饮食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 , 避免睡眠不足、暴饮暴食 , 合理地控制饮食 , 保证足热量、优质低蛋白的饮食 。
建议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在1.5~2g之间 , 每日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6g左右 。
加强营养也是防治肾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 , 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酸碱平衡失调 , 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 。
3. 减少加重肾脏疾病的因素:预防感冒、感染 , 平时不要乱吃药 , 不吃广告上的保健品、增加肾脏额外负担的药物 。
尤其是止痛药物 , 切勿乱服用 , 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 , 按时按量服药 , 并且也不要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 避免增加肾脏损害的可能性 。
平时还要注意休息 , 避免劳累(包括体力和脑力上的劳累)及重体力活动 , 适当锻炼 , 增强体质 , 增强免疫力 。
4. 规范诊治:如规范性治疗、定期复查 , 密切随访 。
如果患者的肾功能衰竭是中度的水平 , 大概3个月需要复查肾功能 。
如果肾功能是在尿毒症期的水平即4~5期的患者 , 可能每个月都应该去查肾功能 , 查看肾功能的进展 , 再根据进展、原发病的病情进行药物调整 。



\u0002\u0002\u0002\u0002
【肾衰竭“刚萌芽”时,身体隐约有4个反常,别硬撑到“尿毒症”】\u0002 ,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 , 有健康 , 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