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烧纸钱让故去的亲人自己去购置寒衣可以吗? 祭奠故去的人烧纸马的开光词

寒衣节烧纸钱让故去的亲人自己去购置寒衣可以吗?
俗心理慰藉 。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 。寒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1]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2]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 。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臛”,《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 。”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 。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的《初冬近饮酒作》,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 。”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南方鲜有耳闻 。
今天是他的过去的先人烧纸的日子吗?
烧纸又称烧纸钱,指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纸钱,中国民间信俗之一 。焚化纸以敬神佛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烧纸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仍在沿用 。
1.亦作“烧纸钱” 。焚化纸钱等以敬神佛 。宋俞文豹《吹剑录》:“ 唐王玙传:‘ 汉 以来,丧葬皆瘗钱 。后世俚俗稍以纸代钱为鬼事 。’……此烧纸、抛珓、焚尸、挽歌之始也 。” 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诗之二:“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 令捉至 江 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 蔡和。”《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今日是大太爷头七,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 。”巴金《家》二九:“你给 鸣凤 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一点 。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 。” 巴金 《家》二九:“他默默地看着她烧纸钱,并不眨眼睛 。”
2.指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纸钱 。《水浒传》第十五回:“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六人都说誓了,烧化纸钱 。”老舍《四世同堂》四九:“老人教 孙七 点上香烛,焚化烧纸,他自己给 小崔 穿上衣裤 。”
3.引火用的纸卷 。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 刚二 ﹞便从腰里掏出一卷粗装烧纸,借了老祖父烟斗的馀火燃起来 。”
来历
来历一
据说,古代有位秀才,名叫辛孝堂 。家里非常穷,母亲去世后连副棺材都买不起,只好把尸体停放在家中 。有一次,一位好友问他,为什么不把母亲的尸体埋葬,他实在不好意思说没钱葬母,只好说:“母亲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们相依为命几十年了,现在母亲去世,可我实在舍不得她离开,我想留她在家里,多陪她几天,尽尽孝心 。”好友觉得他说的有理,是个孝子 。这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亲人过世后,都尽量把尸体停在家中,时间越长,越以表示孝心 。
有一天,县令的母亲去世了,正值天气炎热,放在家里是不妥的,不放一段时间,又怕手下人说他不孝,想来思去,便想把老母的尸体放到嗽嘛庙里去让和尚守着,经常去看看,同样也尽了孝 。于是将尸体抬进嗽嘛庙,对主持说“老夫人一生信佛,抬到庙里更好超度 。”老和尚终日佛事缠身,没时间看管尸体,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和尚 。小和尚陪着死人实在害怕,两天过后,死人身上发出臭味熏得他实在受不了,就拉来几把稻草在房内烧烧,以冲淡些臭气 。稻草烧完了,天还没有亮,小和尚又找了些黄纸接着烧 。烧到天亮时,师父陪着县令来了,问他烧纸干什么。吓得小和尚说不出话,老和尚忙说,“老爷,这不是烧纸,是给老太太往阴间送钱,因为阴间用的钱,全是阳间的纸” 。
从此,人们相信纸钱就是阴间的钱 。为了表示对死者的追悼,人们常常烧纸钱送给亡灵 。
来历二
丧仪以及祭奠先人要烧纸的习俗是怎样来的?传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天下轰动,名利双收 。蔡伦的嫂子见了眼红,逼使蔡伦的哥哥蔡莫学造纸,蔡莫未得要领就背着弟弟自己造起纸来,造出的纸又黑又粗,无人来买,堆积满屋 。蔡伦的嫂子深感内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气之下,就在妻子灵前烧起纸来,烧着烧着听见妻子在棺材里喊:“开门,开开门!’人们打开棺盖,蔡莫妻子坐了起来,嘴里还叨咕说:“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 。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还肯放我回来 。”后来逢人便说,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阎王殿,阎王让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烧了纸,送了钱,小鬼们就争抢起来

十月初一能同时给两家老人烧纸吗?
可以的,我们这里有几个故去的人都可以一起去烧的 。就是个祭奠,没什么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