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制冰的

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 。偶尔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 。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制冰 。工匠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
【古代是怎么制冰的】硝石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颜色如霜 。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 , 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 。硝石溶入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再提出来重复使用 。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 。更早期时我国的古人用于消暑,多来自于在冬天时就开始储藏的冰块,储藏冰块的”神器“就是今所说的冰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