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的笔顺解释出处 洋怎么组词


洋的笔顺解释出处 洋怎么组词

文章插图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外文名
ocean, sea; foreign; western
释义
比海更大的水域;广大,众多,丰盛;指外国的,外国来的;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银元
拼音
yáng
同音字
钖、珜
组词
洋溢、银洋
偏旁部首

笔画顺序
点、点、提、点、撇 、横、横、横、竖
笔画数
9笔
结构
左右结构
洋,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áng,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洋”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水 。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钜定 。从水羊声 。似羊切 。“洋”字基本含义为比海更大的水域,如:海洋;引申含义为广大,众多,丰盛,如:洋溢、洋洋 。[1]
在现代汉语中,“洋”字多用作名词,如:银洋、洋水 。[1]
【洋的笔顺解释出处 洋怎么组词】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方言集汇韵书集成
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洋”字始见于说文小篆,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

洋的笔顺解释出处 洋怎么组词

文章插图

洋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词

例句


yáng

名词

古水名

Yang River


洋水

昆仓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 。——《山海经》


又名西乡河 。在陕西省南部 。源出西乡县星子山,北流合木马河会于西乡县东,东北流注于汉水

汉水又东,右会 洋水 。——《水经注》


旧指海之中心 。亦泛指海域

ocean


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旧称银币为洋钱,简称洋

dollar

银洋


形容词

盛多、广大

multitudinous;vast

洋泌

洋,多也 。——《尔雅》 。注:“洋,溢也 。”


外国的,外国来的

foreign

洋胰子;洋毛子


参考资料:[1]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似羊切【集韵】徐羊切,音详 。水名 。【说文】水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钜定 。
又【玉篇】水出昆仑山北 。【山海经】昆仑之丘,洋水出焉 。
又藉水,卽洋水也 。出上邽县西北 。【山海经】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
又蜀水名 。【水经】汉水东会洋水 。
又州名 。【广韵】本汉成固县,秦爲汉中郡,魏置洋州 。
又【广韵】与章切【集韵】【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 。【尔雅·释诂】洋,多也 。【诗·鲁颂】万舞洋洋 。
又广也 。【诗·大雅】牧野洋洋 。【中庸】洋溢乎中国 。
又澜也 。【庄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
又海名 。【徐兢使高丽录】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 。黄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浑浊且浅 。
又洋洋,水盛貌 。【诗·衞风】河水洋洋 。
又与徉同 。【史记·吴王濞传】方徉天下 。【注】方徉犹翱翔也 。
又与养同 。【尔雅·释训】洋洋,思也 。【疏】诗邶风中心养养 。洋养音义同 。[1]
说文解字
水 。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钜定 。从水羊声 。似羊切 。
说文解字注
(洋)水 。出齐临胊高山 。东北入钜定 。齐郡临胊、后志作齐国临胊 。今山东靑州府临胊县其地也 。前志临胊下曰 。石膏山、洋水所出 。东北至广饶入钜定 。水经注巨洋水篇曰 。巨洋水、又迳临胊县故城东 。又东北迳委粟山 。又东北、洋水注之 。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涧口 。东南迳逢山祠西 。又东南歴逢山下 。卽石膏山也 。巨洋水、又东北迳剧县故城西 。又东北迳益县故城东 。又东北积而爲潭 。枝津出焉 。谓之百尺沟 。西北流注于巨淀 。又东北迳寿光县故城西 。又东北注于海 。按班、许曰洋水 。卽水经及注之巨洋水也 。班、许以出临胊石膏山者爲正源耳 。许云高山、卽石膏山也 。前志齐郡有广饶、钜定二县 。马车渎水首受钜定 。然则钜定本水名 。因以爲县名 。定淀古今字 。魏都赋张注曰淀者、如渊而浅是也 。广饶、钜定故城皆在今山东靑州府乐安县境 。今乐安县东北四十里淸水泊、卽古钜定湖 。巨洋水今曰瀰河 。源出今临朐县南沂山西麓 。北流迳临朐县东 。又北歴益都县 。又东北流迳寿光东 。又东北会黑塚泊 。入于海 。今南阳水亦名长沙水 。源出益都县西南石膏山 。东北至城西 。折而东 。绕城北 。又东流入瀰河 。从水 。芉声 。似羊切 。十部 。按毛诗衞风传曰 。洋洋、盛大也 。鲁颂传曰 。洋洋、衆多也 。读与章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