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姓虢什么族》

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我觉得是统治者的居功自傲,还有就是他们整日沉溺于美色当中,从而耽误了朝政所导致的结果 。
虢姓的迁徙分布
【西周灭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姓虢什么族》】虢国的封国最初在陕西宝鸡一带,但是到了西周厉王时期,由于王室逐渐腐败,加上周边少数的威胁,周人的统治中心变得不安全起来,史书称之为“王室多故” 。于是,西周晚期出现了东迁的潮流 。先是始封地在今陕西华县的郑国东迁到今河南郑州一带,随后虢国也东迁到今三门峡一带,建立了虢人新的大本营 。最终,周王室也被迫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
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轰动了海内外 。现在,在墓地原址建立了著名的虢国博物馆 。可以说,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就是郭姓的祖坟,海内外郭姓到上村岭墓地来参观,实际上也是上坟扫墓、祭拜祖灵 。
虢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排除郭氏不计,其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八百七十九位,以长沙为郡望 。
现在湖南省的长沙市、益阳市南县三仙湖一带,尚存虢氏后裔的一大支族 。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 。
据家谱文献《长沙虢氏族谱》的记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 。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 。在昔家声,昭垂后裔 。迨以郭更虢之后,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
长沙虢氏一支为古虢氏仅存的承嗣,系明朝成化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地的,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 。

闫姓到底是什么民族的姓氏
闫姓,中文姓氏之一 。一般认为,闫姓是阎简化写法 。阎姓为《百家姓》收录 。阎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约三百八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的0.24% 。如今,阎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氏约占全国汉族阎氏人口的57% 。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后稷第十二世孙古公亶父之曾孙仲奕的封地阎乡,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黄帝裔孙后稷,承袭姬姓,被周人尊为始祖 。传至第十二世孙姬亶父(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彬县)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改国号周,称周族,姬亶父也因此称周太王 。周太王有三子:姬泰伯(姬太伯)、姬仲雍和姬季历 。
姬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 。姬昌出身时有圣瑞出现,周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
姬泰伯和姬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老三姬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但按纣周族人的规矩,君位由长子继承,姬季历不可能继位,于是,兄弟二人决定让贤 。
不久,姬泰伯私自一人以采药为借口离家出走,随后姬仲雍也找个由头翘家 。姬仲雍追上大哥,二人由岐山南下行至荆蛮荒地(今江苏无锡一带),当地人民景仰他们的德行风尚,有一千多户人家纷纷自愿归附于他们,姬太伯遂成为当地的君长,其后建立了虞国(吴国),立都于今江苏苏州吴县 。
在姬季历之后,果然是姬昌继位,他移都至丰邑(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成为殷商末期四达诸侯之一的西伯侯 。周武王灭殷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后,追封父亲姬昌为周文王 。
到了周文王的孙子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寻找姬泰伯和姬仲雍的后裔,当找到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曾孙姬周章之时,姬周章早已经是吴国的首领了,于是便正式封姬周章为吴国君王,再封姬周章之弟姬仲奕于今山西省的平陆县、夏县一带,建立了虞国,侯爵,史称虞侯 。在史书记载中为与吴地的虞国区分,因称北虞国,都城在阎乡(今山西运城) 。
这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记载:“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 。成王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 。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
周惠王姬阆二十二年(晋献公姬佹诸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虞侯因为贪婪晋献公的宝马和珍玉,禁不住诱惑,不顾大夫们的反对,不但答应了晋军借道伐虢国的请求,还出兵帮助晋军 。不料,晋军南下伐虢后的回师途中,又顺手灭了虞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唇亡齿寒”、“假途灭虢”成语典故的来源 。
虞国灭亡之后,在姬仲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之都名称为姓氏者,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阎氏正宗,是为山西阎氏 。阎氏族人多尊奉姬仲奕为得姓始祖 。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康王之后 。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
周康王姬钊继位(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后,曾对鬼方(今陕西北部)及东南各地发动战争,并把争战所得的奴隶和土地分赏给各级贵族 。
史载,周康王的小儿子姬瑕生下后,手上掌纹就是一个奇特的“阎”字,于是,周康王便封他于阎城(今陕西北部),其后子孙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陕西阎氏 。
闫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唐叔虞之后裔晋成公之子懿的封地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唐叔虞是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周公灭唐后(今山西翼城),把唐地封给他,史称晋国 。
春秋时期,晋成公姬绥的儿子姬懿被封于阎邑(今山西安邑),后被晋国所灭,姬懿的后裔大都散落于河洛一带 。
汉朝末期,姬懿的后裔居于荥阳,他们以原封地为姓氏,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阎氏 。
第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国王族伯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
春秋时期,楚国有支系王族熊伯玙,他被封于阎邑(今湖北麻城),其后有大夫阎敖 。
在楚国灭权国之后,阎敖被封尹权,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楚阎氏 。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扎鲁特蒙古岳诺特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闫忽德氏,世居扎鲁特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not Hala 。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岳诺特氏多冠汉姓为阎氏、门氏、伊氏等 。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巴克桑氏,满语为Baksang Hala,汉义“六十斛”,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满族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
⑵.满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满语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改汉姓为阎氏 。
⑶.满族阎佳氏,亦称严佳氏、雅佳氏,满语为Yagiy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省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
⑷.满族阎拉扎氏,亦称颜扎氏、燕札氏、颜查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民间多冠汉姓为颜氏、为官者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 。
⑸.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满语为Yanju Hala,世居雅达珲春村(今吉林珲春海兰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
⑹.满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满语为Yangiri Hala,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 。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
第七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通古斯语“Aora”,汉义“山”,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黑龙江多金(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雅克萨城以西)、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 。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单氏、敖氏、山氏、苏氏、鄂氏等 。
⑵.达斡尔族索多哩氏,亦称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满语为Sodoli Hala,为敖拉氏部落的分支,世居黑龙江 。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索氏、敖氏等 。
⑶.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满语为Yarci Hala 。为达斡尔族脱谱姓氏之一,世居黑龙江北岸,清末民初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
今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阎氏族人分布 。
得姓始祖:姬仲奕、姬瑕、姬懿、阎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