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台山的优美诗句【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开光法会】

五台山文殊菩萨
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文殊菩萨是大乘空宗、密教祖师,当然要去朝拜了 。
“不住于相,般若立现”,心中有佛,即存慧根 。
想去五台山玩2天了,有五台山二日游的攻略可以推荐下么?
很多朋友来山西旅游肯定要去五台山五台山旅游又不只知道该去哪玩的朋友们,下面是山西五台山二日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第一天
乘车赴五台山 。中午抵达后游: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庙—菩萨顶,外观五台山标志所在寺庙—塔院寺 。
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 。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 。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499),历代曾多次重修 。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 。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
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则,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禅处之一 。这里原来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因院内有大白塔,故名塔院寺 。
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的主要标志 。塔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俗称大白塔 。塔身拨地而起凌空高耸,在五台山群寺簇拥之下颇为壮观,人们把它作为五台山的标志 。此塔通高七十五点三米,环周八十三点三米 。塔基为正
塔院寺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 。塔顶盖铜板八块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卦地位安置 。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五米,覆盘二十一米多,饰有垂檐三十六块,长两米多;每块垂檐底端挂风钟三个,连同塔腰风钟在内,全塔共有二百五十二个 。风欢铃动,叮当作响 。
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 。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问,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 。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 。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

镇海寺
位于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距台怀镇5公里 。这里苍松翠柏,曲径通幽,是一处极其清静的所在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 。寺院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格局 。寺前有幡杆、石狮,寺内有殿堂楼房100间 。现仅存有四座大殿,分别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关公殿,其中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供奉有五尊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 。
第二天:早游览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寺庙—五爷庙,有小朝台之称的——黛螺顶 。
五爷庙

五爷庙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 。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
注意事项1.用餐:五台山饭菜贵,口味较差,保证能够吃饱 。山西水土碱性大,建议一日三餐前喝一小勺山西陈醋,可综合咸性、防止肠道疲病 。饮食要注意得当(切勿吃得太饱,增加肠胃负担,为适应高原气候,可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最好不吸烟、不喝酒) 。
2.住宿:五台山安排在景区内住宿,条件较为有限,客房使用率极高,再加之五台山地区常停水停电,请游客提前做好准备 。周末,节假日入住五台山,更为困难 。五台山建议最好不要洗澡,以防感冒 。房间等级及服务标准均差于北京 。
3.用车:山西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山路较多,在山路上行驶时,注意驾车安全 。
4.气候:山西早晚温差较大,注意保暖 。
5.提示:旅游人数较多,会出现景点人多、交通拥堵、住宿紧张、餐厅排队等情况请客人谅解 。游览时间,请注意集合时间,不要单独活动,出行时一定随身保管好贵重物品及有关证件,并注意人身安全,最好不要佩戴黄金等贵重首饰,在旅游繁华地带要注意自身安全 。请您在山西当地不要随意算褂,以免上当受骗 。祝旅途愉快!

想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应该去哪座寺庙呢
你这个于拜佛中的“” 。
1、如果只是朝拜,不需要还愿;
2、愿,可以采取三种方式之可以还愿:
1)去原来还愿的寺院还愿;
2)去附近的寺院还愿,找到同一尊佛菩萨进行还愿,如果没有同一尊佛菩萨,那就以释迦牟尼佛为对象还愿,默念释迦牟尼佛佛号和要还愿的佛菩萨名号,也可以还愿 。因为佛菩萨本来就是佛佛相通、佛佛相通的,不是佛弟子,是不会明白这里面的佛理的 。
3)就地还愿:若附近没有寺院,可在家中起香炉,上三支香,心里观想你要还愿的佛菩萨面容法相,恭恭敬敬的还愿,这叫“心念所指,即可抵达”,这个奥妙,一般人也不会懂的 。
五台山文殊菩萨生日
文萨为年的农历 四月初四 。
文殊菩萨名Ma?ju?rī,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 。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 。为佛教四大菩萨之首 。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右手持金刚宝剑(表示智能之利),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表示智能威猛) 。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 。该本命佛能保佑兔年出生的人,增加创造力、开发力,使您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使事业飞黄腾达,目前以宝华堂开光本命佛的效果较为明显,因此兔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文殊菩萨之本命佛法像,能获文殊菩萨保佑加倍,增长智慧,使学业事业顺利,婚姻和谐,破除一切烦恼 。

高约3000米的五台山五峰,为啥峰顶宽阔平坦?
五台山5座峰各有数十里高顶为何却是平的,您看黑龙做过啥?
五台山的得名,源于在太行山崇山峻岭中,有5座形似台状的主峰 。
这些主峰分别分布在东台、北台、南台、西台和中台五个方位上 。
作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的道场,中国佛教寺庙古建筑史上,五台山是最早的建筑之一,且是由皇帝下令修建的 。
台山位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中国有名的佛教第一名山,享誉国内外 。相信到过五台山旅游观光的人一定不少 。
五台山既以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取名,五台峰顶的风光,应该是别有洞天 。
由于五台山的峰顶,位置分布在山西忻州台怀镇的五个不同方向,且各顶海拔都在千米以上,登顶需要耗时耗力 。
因此,前往五台山参观的人不少,但真正到齐五台山五座峰顶的人,却不多 。
来到五台山的怀抱里,东台望海峰的位置位于台怀镇向东的10公里处,台顶最高海拔2795米;西台挂月峰,位于五台山的正西方菩萨顶20余里处,台顶海拔高达2773米 。南台锦绣峰,位于台怀镇南方的12.5公里处,峰顶海拔高达2485米;北台叶斗 峰,位于台怀镇向北5公里处,峰顶最高海拔达3058米;中台翠岩峰,距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峰顶海拔高达2894米 。
登临五台山的五峰台顶,令人称奇的是,海拔如此高的山峰,台顶上却是平坦的,且各建有寺院 。
比如,五台山的东台峰顶建有望海寺,主殿供奉的是聪明文殊菩萨;西台顶建有法雷寺,主殿供奉的是狮子文殊菩萨;南台台顶建有普济寺,主殿供奉的是智慧文殊菩萨;北台台顶建有灵应寺,主殿供奉的是无垢文殊菩萨;中台台顶建有演教寺,主殿主要供奉的是孺童文殊菩萨 。
一年四季中,如果在暑夏季节来到五台山,给人感觉最大不同的是,这里气温偏低,四季清凉,感受不到夏季的炎热与焦灼 。
因而,五台山的另一个名字,叫“清凉山” 。
“清凉山东台约高380里,顶若鳌脊,周三里;西台高35里,顶平广,周二里;南台高37里,顶若复盂,周一里;北台最高40 里,顶平广、周四里;中台高39里,顶平广,周五里……“
”鳌脊“指山顶像大龟的脊背;”复盂“则指峰顶如翻置过来放着的盂盆 。
“源易缘”在《清凉山志》文献资料中看到一则数据,这充分说明:五台山的峰顶不仅是平坦的,且还是宽阔的 。
为何在如此高的峰顶上,会有2至5里广阔平坦的平台呢?
五台山的导游人员,给我们讲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
最初,五台山并非现在这样清凉高爽,而是一处气候非常恶劣的地方 。
五台山原名叫五峰山,冬天滴水成冰冷得让人受不了,夏天酷热难当热得让人受不了,当地的农民百姓,无法正常地耕作和生活 。
文殊菩萨与其眷属一万余人,在此修炼演说法之时,不忍看到人们受罪遭难 。于是菩萨前往东海龙宫借了一件宝贝——清凉宝石,又名”歇龙石“ 。
这块石头最大的功用就是能消一方暑气,让四周酷热气温变得清凉 。”歇龙石“顾名思义,是供龙王或龙子们辟暑歇凉用的 。
文殊菩萨借到了龙宫里的定贝,并留在了五台山 。东海龙王的五太子却不甘心,不依不饶地追至五台山,向菩萨索取歇龙石 。
五太子大发雷霆中,与文殊菩萨斗法,用龙尾将5个山顶扫得平阔 。
”您看,五座主峰的山顶都是平的,上边还有很多的碎石头,我们当地人都称为’龙碎石‘,在北台的峰顶上还建有黑龙池“ 。
”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愿尔有缘来哲,五台圣境秉志诚 。“
龙王的五龙子与文殊菩萨斗法的结果,最终皈依五龙王于五台山,这就是后来香火最盛的”五爷庙“ 。
也有观点称,五爷庙里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 。
【关于五台山的优美诗句【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开光法会】】据说,五爷很灵验,经常显现神通广济世人 。到五台山的人,除了拜文殊菩萨外,也一定会去五爷庙拜上一拜 。

什么以后五台山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与五岳由皇帝所封不同,做为菩萨道场的佛教名山却是没有任何皇帝能封得了的,那么,它们是怎么个由来呢?四大佛山本无何为首之说,只因上师嘎玛仁波切与五台山渊源极深,每年都要带着众多弟子朝拜五台山,今天就先从五台山说起 。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 。佛祖释迦牟尼住世时足迹并未到过中国,但五台山却是在佛经中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 。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 。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 。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
中国古称震那(China)国,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 。汉明帝时,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入中土后,以天眼神通观之,即知此山乃文殊住处,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 。唐时法藏著《华严经探玄记》卷15说:“清凉山则是代州五台山也 。于中现有古清凉寺,以冬夏积雪,故以为名 。此山及文殊灵应等,有传记三卷 。”唐华严宗四祖澄观在所撰《华严经疏》中亦说:“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五台山也,于中现有清凉寺,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 。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表我大圣五智已圆,五眼已净,总五部之真秘,洞五阴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顶分五方之髻,运五乘之要,清五浊之灾矣 。”
历代以来,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传说及其它神异事件极多 。《感应录》中有一则贫女故事,说五台有灵鹫山,山下建灵鹫寺,每年春天,必设无遮大会(颂经忏拜法会) 。凡参加者须随喜功德,令来者所求满愿 。北魏时,法会日来了一贫女,携儿背子又牵了一条狗,剪一束头发交给主事者说:“我贫苦,无物可施,仅头发而已 。”执事无奈收之 。又说:“我时间紧迫,等不及开饭,先吃好吗?” 执事给三份,贫女言不够,狗也得吃 。再送一份,拿了四份,贫女说还少一份,执事觉得奇怪,连狗都有了,为何还欠一份?贫女指着肚子说:“还有一个,尚未出生!”执事起了嗔心,斥其贪得无厌 。瞬间,贫女涌现虚空,说偈云:“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贫女变文殊,狗成金毛狮,二子为童男,侍立左右,又云:“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憎爱何?”法会大众,惭愧有眼不识菩萨,顶礼忏悔,再求开示,又出偈曰:“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 。”说毕隐而不现 。众将所施秀发建塔供养 。明万历年初,塔颓,圆广法师发心重建,掘得大士圣发数根,呈金黄色,但如舍利子,随各人业障,所见不同 。闻塔尚存,在大塔院侧 。
楞严经云:菩萨示现,不欲人知,若泄露,则不知所终 。文殊菩萨道场虽在五台,但无处不现,应化事迹不少 。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又名法顺,俗姓杜,人称杜顺 。德重当时 。其有弟子智冲,执意朝礼五台,屡劝不听,乃付一密函并云:“到五台,不见文殊再拆阅 。” 智冲寻遍五台,渺无文殊踪迹,询问一老翁,答:“大士下山弘化,杜顺和尚是也!”转身之际老翁已不见,急拆函,上有一有偈云:“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更问弥陀!”文殊菩萨近在眼前,朝夕相处,竟整天妄想,奔波五台,礼拜山坡而已!急忙赶回长安城,杜顺和尚已圆寂了 。正所谓有眼不识泰山!
五台山因了文殊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成为汉、藏、满、蒙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中国佛教各大宗派俱曾至此弘法布道,开创本宗基地,使五台山形成汉藏佛教两大体系汇合、各派寺院并存、显教密教竞传的独特格局 。五台山佛山圣水也孕育了一代代名僧大德 。
五台山佛教的兴起和佛寺的兴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孝文帝以后,诸帝也都崇佛 。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并以此为定课,不论事务多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 。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五台山参访圣迹,见到诚笃坚志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引火自焚其身,而使他深受感动,内心自念:“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叹身遭宫刑,非佛法器(佛经中记载,以男根不具,列为“非器”,不得出家),不如前往清凉山(五台山),专志修行 。于是奏请当朝皇上准允在清凉山上专心修行,以期日后能有所成 。皇上许之 。刘谦之遂不再返朝,在五台山上住了下来,整日里持名阅经 。后竟长出胡须,复得大丈夫相,让皇帝大为震惊 。有一天,刘谦之忽然心眼开通,领悟法要,竟然造出了《华严论六十卷》留传后世(见《大唐内典录》) 。皇帝重佛,朝野风从,一时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等,纷纷施财信佛,立寺建塔,至山瞻礼灵迹 。
长安二年(702),武则天自称“神游五顶”,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感法师为寺住持,并封感法师为“昌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主掌京国僧尼事” 。清凉山住持感法师成为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最高僧官,这是五台山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 。
由于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事迹传说很多,五台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文殊经上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便有福报,积累功德,超四果圣人 。”在大显通寺的一座用金箔包裹的铜殿里供奉着一张文殊菩萨显灵的照片,非常的清晰,这是当年林彪为了在五台山建造私人宅邸,用炮炸掉了三座寺庙,一位采访人员想要拍下轰炸过程,结果照片洗出来后竟有张菩萨显灵的照片 。据说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最近的一次显灵是在04年塔院寺方丈圆寂后不久 。去五台山旅游的大众亦经常见到各类应迹,有兴趣者不妨去网上搜索“五台山显灵” 。
五台山菩萨顶文殊菩萨法印怎样用
菩萨顶文殊菩萨法印,是不可以随便用的,只有在排位,佛事,等佛事当中才可以用的 。
关于五台山的优美诗句
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 。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
[诗名] 台山杂吟 (选二首)
[作者] 元好问
[注释] ●天低:形容五台山山势高峻,由于台顶很高,而显得天低,这是反衬法 。●灵鳌:传说中的神龟,形容台顶,因五个台顶均有寺庙,故用“灵”字显其神秘感 。●井底残山:五台山高,其外周各山较低,故称井底残山 。●神功:非人力可为的鬼斧神功,暗示五台山的壮美 。●风雷恶: 由于山势险峻,溪流湍急,如风激雷鸣作恶 。
翠拔南天第二台,天成图画一方开 。
巅崖有路皆悬石,古树无枝半是苔 。
潭龙起处电光走,木客啸时山雨来 。
俯仰独怀千古意,诗成倚仗漫徘徊 。
[诗名] 咏五台山南台
[作者] 史鉴,明代人 。
[注释] ●南台:又名锦绣峰,在五台之中,南台自成一峰,细花杂草布满山峦,犹如绿色地毯 。顶上的寺院叫普济寺,创于隋,宋代重建,明、清两代又加重修 。●第二台:按东、南、西、北、中的次序排,南台为第二台 。●天成图画:赞南台的景色格外秀丽,故称 。
杳杳丹梯上,迨迨翠辇回 。
慈云笼户牖,佛日现楼台 。
珠树参天合,金莲布地开 。
共传天子孝,亲侍两宫来 。
[诗名] 驾幸五台恭纪
[作者] 纳兰性德
[注释] ●驾幸五台:指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诗人亲侍两宫太后到五台山菩萨顶朝佛事 。●杳杳丹梯:指菩萨顶山门外的108级高大台阶,此台阶均用整块石条砌成,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迨迨翠辇: 皇帝的翠盖华车叫翠辇 。迨迨(dai,带):回旋到达 。●珠树:指高大的菩提树 。●金莲:作者自注: “金莲花惟此山中有此种” 。●天子孝:言康熙帝能亲侍两宫太后到五台,显示其孝心 。
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拥现芙蓉 。
窗间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
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 。
[诗名] 登黛螺顶
[作者] 弘历,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三月作者到五台山进香,登黛螺顶朝拜了五方文殊,亲笔题这首诗 。此诗镌在大黛螺顶碑记的背后 。
[注释] ●黛螺顶:位于显通寺东2里许的东坡村山顶,一名大螺,又名青螺,古寺名叫佛顶庵,建于明成化年间,万历二十年重建,清乾隆十五年改称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又改称黛螺顶 。这里风景幽雅,宜人高瞻 。●芙蓉:喻黛螺顶 。●五台曼殊:即原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菩萨: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聪明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乾隆五十一年在黛螺顶正殿合塑了这五方文殊 。●阇黎:梵语阿阇黎的略称,即可为众僧轨范的高僧 。这句意思是到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是小朝台,对高僧来说小朝台不能算识真宗,要识真宗必须大朝台,即到五个台顶去逐个朝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