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香严寺的故事/香严寺在哪里






柳林香严寺的故事
柳林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是由唐太宗的宠臣尉迟敬德负责修建,宋、金、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和增建 。原有东、中、西三组建筑群,现主院和西附院保存完好,包括中轴线上的山门(天王殿)、正殿、毗卢殿,东西侧最前端为钟鼓楼和附房,往北有伽蓝殿、慈氏殿、地藏十王殿、随喜殿等配殿,西附院内有崇宁殿、藏经殿和七佛殿 。总共十五座建筑中有金代一处,元代七处,明代七处,是山西境内首屈一指的金元建筑群,对研究我国早期佛寺建筑提供了重要例证 。寺中各建筑的瓦当、脊饰也保留了数朝珍贵作品,特别是明代酱釉和黑釉琉璃瓦在国内属罕见 。
寺院最南端为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前后檐下用四铺作单下昂斗拱,补间各一朵,内部梁架用三椽栿对前札牵 。钟鼓二楼列两旁,为全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十字歇山顶,造型端庄,登楼可俯视柳林全城 。毗卢殿建在最北端的高台之上,前有月台和礓碴踏道,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明次间前出廊,稍间用砖墙封围 。前檐柱头和补间均用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两山和后檐柱头用五铺作双抄斗拱,补间用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补间各为一朵 。殿门紧锁,内部结构不得一见,据说与两旁五座元代配殿一样采用草栿做法,元代特征明显 。西附院的建筑都是明代风格,七佛殿位于最后,是一座两层楼阁建筑,下层开三眼窑洞,上层有回廊勾栏,佛坛上残存八尊明代无头彩塑,一字排开,结跏趺坐于莲花座台 。
正殿是寺中年代最久远者,金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出廊,有月台,悬山顶 。前檐用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补间各一朵,均为假昂 。内部梁架砍凿规整,四椽栿对前后札牵,四椽栿上再用驼峰和栌斗撑托平梁,平梁上设蜀柱,其上再用栌斗和丁华抹颏拱固定叉手,各缝有托脚 。大殿平面采用减柱造,仅施两后内柱,后代维修时又增加两辅柱,柱间用内额和由额相连接 。内柱铺作用单抄式,向外出华拱一跳承替木于下平槫,向内出压跳 。殿内三周保留了元代的砖雕佛台,图案以花草鸟兽、几何纹饰为主,技艺娴熟 。传说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年大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武后下诏贴出皇榜:谁有办法解除旱情,封万户侯,赏万两银 。可是皇榜贴出好多日子也没人敢揭 。有一天,一个和尚揭了榜来见武后,他一不躬身跪拜,二不高呼万岁,武后心中诧异,寻思此人非同一般 。就虔诚地请教和尚如何解决灾情,和尚二话不说,脱掉鞋子,伸出一双黑黝黝的脚丫,脚面上结着一层厚厚的黑痂子,笑着对武后说,你若真心求雨,就亲手给我洗脚吧!武后见和尚这样放肆,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和尚真的能解救百姓,让我洗脚又如何呢?于是就亲自端水给和尚洗脚,瞬间,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 。
按照榜上所说,武后要封和尚万户侯,和尚摆摆手说:“我乃是天宫香严童子,此次下凡专为搭救百姓 。今日私降大雨,触犯天条,死在眼前,我不要任何赏赐,只求一棺之地 。”武后连连答应 。和尚又道:“我死之后,可将尸体绑到午门外那只白象鼻子上,任它随意拖去 。走到哪里,白象卧下不动,哪里便是我的安身之地 。”说罢,仰天一笑,圆寂了 。武后按照香严和尚的嘱咐,派了十个王侯随白象送葬 。有一天,白象来到淅川南部的深山里,这里山青水秀、花香草绿,风景宜人,大象便卧下来不走了 。十个王侯就在这里埋葬了香严和尚,并建了寺院,取名“香严寺” 。
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洗礼,香严寺仍然巍峨地屹立在白崖山下 。有着雕镂精细的巍峨檐角的大雄宝殿、华丽庄严的韦驮殿、小巧玲珑的凝月轩,古朴典雅的藏经阁,安静休闲的静修院等,整个建筑风格各异、布局严谨、宏伟壮观,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朝建筑风貌 。
香严寺里外值得我们观看、欣赏、回味的景致实在很多 。我们感怀佛道合一的千年壁画:人物、禽兽、巨浪、流云等构图鲜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犹如身入幻境 。我们感叹班驳的中兴碑记,碑位于大雄宝殿西北隅,高3.26米、宽0.97米、厚0.22米;碑首0.8米,浮雕二龙戏珠图 。碑文23行,满行58字 。记载着香严寺的肇建、名称由来及其兴衰演变情况 。我们怜爱、惊诧那清澈的珍珠泉,神工斧手修的双石洞,奇妙的一柏担八榆和一柏一石一座庙,国家级风景树“美女抱将军”,能识善恶的痒痒树,唐代所植的千年古柏,而最引人神往的是那茂密的竹林,整个寺院都映衬在翠竹之中,让人心旷神怡 。
香严寺,作为中原四大古刹之一,让注视它的每一双眼睛都为之神往,让聆听它的晨钟幕鼓的每一只耳朵都变得神圣,让被它哺育的每一个儿女都为之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