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诗人们的浪漫情怀 关于清明节谚语

在农人的眼里,清明是许多农事的开始 。
清明,是属于庄稼的节日 。汉武帝命令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中明确了清明是一种农事节令 。“清明暖,寒露寒 。”“懵懵懂懂,清明下种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种棉)正当时 。”清明时节,农人们应时而动,开始对许多农事紧张地梳理和铺排:准时选种,施肥;犁铧哗啦啦划开新鲜的泥土,及时下种,打耱 。因为农人们尊奉着这样的经验:“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清明,犹如温度的分水岭,清明之后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庄稼有了好的生长环境,具有悠久的农耕传统的华夏大地,开始进入耕种时节,这是几千年来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总结 。
清明,也是属于树木的节日 。中国自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因为清明前后,春阳普照,春雨飘洒,种植树木成活率高,成长快,尤其是北方,此时非常适合栽种树木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 。”
清明,还是雨的节气:“十年清明八年下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在农人的经验里,清明的雨,对未来的年景有一定的预示 。但南方和北方对清明时节的雨的喜好则完全相反 。据安徽《直隶和州志》记载:“农家以是日望晴占麦”,即农家希望清明这一天天晴,这样麦子就有好收成 。而北方地区的许多农谚则希望:“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 。”可见,清明节究竟是天晴好还是下雨好,老天爷也挺为难,只能因地而异了 。
清明,又是风的节气 。清明刮大风,大概是被南北的农人同样忧惧的,最被禁忌:“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风刮坟头土,农夫一年白受苦 。”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都是极坏的,正如“清明杨柳朝北摆,一年能还十年债 。”说的是清明期间,如果杨树和柳树轻轻地朝着北面飘舞,也就是吹的是南风的话,那这一年的收成就要比往年好得多,一年的收成就可以还清欠下很多年的债 。这样看来,清明刮风的好坏与否,同样是分方向和等级的 。这个尺度,也得看老天爷怎么把握了 。
【清明节诗人们的浪漫情怀 关于清明节谚语】“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除了农谚里的清明不可胜记,气清景明的清明,又从诗人们的浪漫情怀里丰富多彩地朝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