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 望洋兴叹的来源寓意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 望洋兴叹的来源寓意】

“望洋兴叹”源于《庄子·秋水》秋水时至 , 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 两涘渚崖中间不辩羊牛 。因此焉河伯欣然自喜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水而东行 , 对于北海市 , 东边而视 , 看不到水端 。因此焉河伯始旋其相貌 , 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 ‘闻道百 , 认为莫己若’者 ,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 吾非对于子之门则殆矣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喻意:望洋:仰望的样子 。遥望海神而兴叹 。它用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 , 反映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 , 告诫我们千万别拥有一知半解便得意忘形 , 以为自己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