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行路哪个更重要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下一句

首先要指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家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领悟”,这段话的原始版本出自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至于后来演变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云云,其实出自当代某些人别有用心的篡改 。就我所知,最流行的版本是这样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家指路 。”这里的“名家”是谁?就是各色各样的讲师、培训师,他们最爱讲这句话 。当他们给你“指路”的时候,就是你给他们交钱的时候 。
【读书和行路哪个更重要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下一句】读书和行路,哪个更重要?如果非要把两者分个高下,毫无疑问,是读书更重要 。所以,先讲“读万卷书”,再谈“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我欺也 。读书是智慧,行路是阅历 。阅历当然也可以上升为智慧,甚至可能比从书中获得的智慧更实用、更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文素养,阅历就只是阅历,不能够发酵为智慧 。举例来说,同样是游览长城,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大概充其量只能感叹一句:“长城啊,真TMD地长!”而一个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的人,他面对长城,很容易就会引发思古之幽情,他会想到秦始皇,想到李斯,想到吕不韦,想到秦二世,想到朝代更迭,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到人生的意义……这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
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诸葛亮 。想当年,躬耕陇亩的年轻的卧龙先生,凭什么就敢大言不惭地“自比于管仲、乐毅”,尽管“时人莫之许也”?还不是读书给他带来的自信和底气吗?人家在乡里种田,却可以把天下装在他的心里,这一点非读万卷书不能做到 。老子《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段话用在诸葛亮身上最为贴切 。
题目中的这个段子,是有意地把读书和行路的关系给说反了 。
至于“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领悟”我是第一次看到,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人加上去的 。我赞同这句话 。中国文化跟重视逻辑和实证的西方文化不一样,我们高度重视体悟 。听到了,读到了,如果自己没有悟到,依然是难以发生作用的,所以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然而,“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领悟”可以归结到“读万卷书”,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得多了,总有一天会领悟 。所以,题主说的这一段话,其实是车轱辘话,说到最后,又回到起点,玩弄文字游戏而已 。
还是老老实实去读书好了,只有书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至于段子什么的,都是由段子手专业炮制出来的,能不看就尽量不看吧,浪费时间是小事,被带到坑里就不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