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原理 南京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原理 南京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 , 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 , 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一带 , 是南京著名的特产 。南京雨花台以雨花石出名 , 这其中还有一个凄惨的故事 , 据说当年日军侵占南京 , 在雨花台地区杀戮无数同胞 , 天公不忍 , 连连落泪 , 是而泪化雨入顽石成了雨花石 。但实际上 , 南京雨花石最是著名地方是六合地区 , 而且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 雨花石就已经作为陪葬品 , 并在春秋时期作为贡品进入宫殿 。而雨花石之质、形、纹、色、呈象、意境这六美兼备 , 被誉为“天赐国宝 , 中华一绝” 。那么 , 这些神奇的雨花石是怎么来的呢?这多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雨花石是指南京市及周围地区古河床砂砾层中的硅质岩类砾石 , 属于第三纪上新世晚期陆相沉积的河床相冲积物 。而从古生代志留纪早期 , 经过晚古生代、中生代 , 再到新生代 , 在这漫长的地质年代里 , 火山活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 , 不断发生 , 都存在形成雨花石中各类原生石种的条件和现象 。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历经数亿年 。可以想象 , 火山爆发、地球岩浆活动频繁 , 含有二氧化硅(SiO2)的岩浆从地壳喷出 , 四处流淌 , 在低温条件下迅速冷却 , 凝固并留下孔洞 , 一些其他流体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 , 逐渐分离 , 冷却 , 二氧化硅结晶成石英、玉髓、燧石和蛋白石等 , 形成雨花石的原岩 。而其他溶液则沿着岩石的气孔、空洞或裂隙的周壁向中心逐渐充填 , 形成同心层状或平行层状块体 。

形成原理 南京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

文章插图

雨花石的圈状花纹就是二氧化硅胶液围绕火山岩空隙、空腔 , 由内壁开始 , 从外向内 , 多层次逐层沉淀而成 。并且由于热水溶液所含微量元素(如铁、铜、钴、铬等)的变化 , 从而形成具有五彩花环、晶莹剔透的美石 。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金属元素 , 才赋予了雨花石斑斓的颜色 。如赤红者为铁 , 蓝者为铜 , 紫者为锰 , 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 , 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 。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溶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 因此呈现出浓淡、深浅变化万千的色彩 。形成原石之后 , 岩石再经风化、剥蚀、破碎 , 并在流水的搬运、冲刷过程中 , 形成了外形圆滑、大小不一的卵砾石或砂石 , 大约距今2亿年到300万年时沉积在某处 , 只等有心人来发现它的美了 。所以 , 雨花石经历了原生形成、次生搬运和沉积砾石层这三个复杂而漫长的阶段 。
【形成原理 南京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雨花石如此难得 , 市面上已经不多见 。但充斥大街的那些雨花石又是什么呢?实际上 , 这些假雨花石要么是塑料制品 , 要么就是普通的鹅卵石 。鉴别真假也非常简单 , 雨花石的实测密度为2.64g/cm3 , 而塑料制品一般都非常轻 , 掂在手里立刻辨真假 。鹅卵石里面没有形状 , 一般是一团暗红或暗黑 , 不像雨花石 , 常见颜色就有白、乳白、微黄 , 也有红、紫、绿、蔷薇、黑色 , 还有由不同颜色条纹形成同心状、环状、斑点状 。一些珍奇雨花石瑰丽无比 , 朦胧的透明中似有山川云霞、花鸟鱼虫、鬼怪神仙 , 还有内中图案形同美女、猪八戒、孙悟空的 , 更被世人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