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卡农》是有史以来几乎人尽皆知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但却很少有人了解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 。
卡农
这首曲子很简单,只是用三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把八小节的旋律重复了28次,但约翰·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却越发受人欢迎,成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很难想象曾经有段时期,这首音乐在婚礼上并非那样受人欢迎 。但实际上,人们对帕契贝尔最著名的作品知之甚少 。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创作这首作品的确切时间,有人说是大约在1680年它才诞生 。还有些不太靠谱的说法称,但显然那都是无稽之谈 。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指挥家让-弗朗索瓦·佩拉德录制唱片后,《D大调卡农》的受欢迎程度迅速飙升 。从那时起,这首音乐被录制了数百次,其标志性的和声已然融入到流行歌曲,电影和广告的音乐之中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甚至在公众熟知这首曲子之前,古典作曲家们就知道巴哈贝尔的将会交上好运,亨德尔、海顿和莫扎特在卡农诞生后的几年中,也将卡农标志性的低音旋律线运用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 。
约翰·帕赫贝尔
最出名的卡农是十七世纪德国作曲家帕卡贝尔(帕卡贝尔, 1653-1706)的卡农,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调卡农)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帕卡贝尔1653年9月1日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 。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 。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 。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 。爱森纳赫也是德国音乐的故乡,8年之后,J.S.巴赫 在这里诞生 。1678年至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 J.C.巴赫(J.S.巴赫的兄长,并在双亲去世后成为 J.S.巴赫的监护人) 。
1683年,他的第一位妻子和儿子不幸死于瘟疫,次年再婚 。1690年之后在斯图加特和哥达担任管风琴师 。1695年回到家乡纽伦堡,担任圣泽巴尔德教堂的管风琴师,自此一直到1706年3月3日逝世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帕赫尔贝尔是巴赫之前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也是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众赞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 。
帕赫尔贝尔最有名的作品是约作于1680-1690年的《D大调卡农》,最初完成时是一首《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以三部提琴配通奏低音乐器写成,但只有《卡农》广为流传,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 。
帕赫尔贝尔作品的体式和技法,对 J.S.巴赫有很大影响 。
卡农背后的爱情故事
卡农的作者帕卡贝尔(Pachelbel),德国人 。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 。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琴师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帕卡贝尔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 。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帕卡贝尔 。但女孩子嘛,都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帕卡贝尔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帕卡贝尔那里学钢琴,她对帕卡贝尔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帕卡贝尔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经历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帕卡贝尔一再的责骂 。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帕卡贝尔,希望帕卡贝尔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
终于有一天帕卡贝尔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 。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 。”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帕卡贝尔 。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在镇上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女孩钢琴大赛 。)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 。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 。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找帕卡贝尔并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当她去找帕卡贝尔的时候,帕卡贝尔已经不在了 。当时正值战乱,帕卡贝尔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知道后说:“好,我等他回来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帕卡贝尔 。帕卡贝尔没有父母和亲戚,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帕卡贝尔真的已经死了,趴在”帕卡贝尔”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
在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帕卡贝尔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 。
而帕卡贝尔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帕卡贝尔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 。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 。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 。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帕卡贝尔回到了村里 。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 。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 。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帕卡贝尔,随后的一次礼拜,帕卡贝尔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
故事不靠谱的原因
故事虽然让人为之动容,但不见得它是真实的 。
首先,在 帕卡贝尔 的时代,是没有现在的这种钢琴的,只有古钢琴 。而帕卡贝尔最常用的应该也不是古钢琴,而是管风琴—— 帕卡贝尔是巴洛克早期的作曲家和管风琴师 。
其次,像「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这样的话显然也是有悖于常理的 。首先钢琴不是这么学的就不说了,再者帕卡贝尔关于作曲和乐器演奏的知识是通过在学校学习的 。(也就是说,人家是科班出生 。)
帕卡贝尔《卡农》的创作肯定不是像故事中说的那样 。这整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胡编乱造 。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

文章插图

【卡农背后的故事 卡农作曲家是谁】从来没有哪一首音乐能象卡农,准确地说,是帕赫贝尔的卡农,让人如此疯狂地迷恋,伴随人生命过程中的所有快乐与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