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曹操字什么刘备字什么

中国古人除了我们现在的“名”外 , 还有“字”和“号” 。而“号”一般是文人和上层人士才拥有的 , 在民间并未普及 , 但“字”却几乎在全国通用 。同新中国成立后“建国”、“建军”之类的名字类似 , 古人的“字”也有着一定的时代印记 。而三国时期曹操字“孟德” , 刘备字“玄德” , 又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呢?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

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曹操字什么刘备字什么

文章插图

其实除了曹操和刘备两人外 , 三国还有一位著名将领的字也带“德” , 此人便是刘备的三弟张飞 。张飞字“翼德” , 不知大家可否记得?而这些人之所以这么钟情于“德”字 , 就是因为东汉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 。在科举制发明之前 , 各个朝代的人才选拔制度都不相同 。其中汉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为“察举制” 。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 , 为了能够获得一批高素质的官吏协助他管理帝国 , 特地下令各郡国举荐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 。而从汉文帝开始 , 正式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 并定下了“对策”等考核标准 。到了汉武帝时 , 察举制逐渐完备 , 各种考核科目也不断充实 。

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曹操字什么刘备字什么

文章插图

其中 , 在汉代的察举常科中 , 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 。“孝”就是指孝顺 , “廉”则是指廉洁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 古人是最看重孝行的 。如果被举荐的人存在不孝顺的行为 , 将很有可能被褫夺官位 。如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 , 本来已经被举荐为官 , 但因为父亲去世后他没有回家守孝 , 不但被褫夺了官位 , 而且还被下了大牢 。
除了孝廉之外 , 察举常科中还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三项 。茂才就如同后世的秀才 , 是凭真才实学被举荐的 。但举荐最低标准为州 , 所以人数上要比孝廉少很多 。而察廉则是指低级官员被考核后举荐升迁 , 光禄是丞相、御史等高级官员举荐自己的属官 。但所有的科目 , 都以“德行”为先 , 文学上则以儒学为主 。所以 , 汉朝的人们极其注意自己的品德 , 一旦德行出了问题 , 将再难有出头之日 。

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曹操字什么刘备字什么

文章插图

【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曹操字什么刘备字什么】曹操、刘备、张飞三人的字 , 便反应了当时东汉社会注重“德行”的社会氛围 。后来到了魏晋时期 , 统治阶级改“察举制”为九品中正制 , 将人分成九等 , 导致出现了门阀政治和“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