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先生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氢弹研制的关键人物,其研究成果荣获多项国家顶级奖项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由于于老从事的工作事关国防根本,是我国最高国防机密,至今为止,外界对其确切成果还未知详细,但在于老蒙着神秘色彩的科研生涯中,对共和国国防事业与中国核物理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图为于敏
1960年底于敏一行开始从事氢弹研究时,国内的发展正方兴未艾,而苏联方面的援助也已经撤走,甚至内部仅有的计算设备都要让路给原子弹研发 。面对国际的孤立,资源的匮乏,于老从一张白纸开始,在人手一把计算尺的艰苦环境中,研发出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T-U”构型的新型氢弹构型,并以极短的时间完成从构型到模型再到实弹的路程 。
图为我国第一颗氢弹
于老主导研发的中国氢弹构型具有小型化、实战化程度高的特点,跳过了美苏研发氢弹需要由大型实验弹到小型化的进程,达到了“诞生即实战”的程度,大大缩小了我国氢弹研发周期,加速了我国核威慑力量的形成,是中国核工程的一大奇迹 。
同时,于老主导的中国氢弹构型还克服了T-U构型难储存,需要频繁保养,持有成本高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氢弹持有国(朝鲜未得到国际承认)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我国节约了大量资金物力,同时还是人类核物理科学进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图为典型的T-U构型氢弹
于老在我国被称为“氢弹之父”,但他本人认为这并不科学,他曾说过:“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
对于于老虚怀若谷的品质与鞠躬尽瘁的精神,笔者怀有仰慕与最高的尊重,遂不在文章中如此称呼于老,但于老确实无愧于这个称呼,因为他所制造的构型氢弹,是一种不同于国外产品,完全由他领导研发出的全新产品 。人类的氢弹只有两种构型,其中一种,出自于老之手 。
欢迎大家关注本号,提供更多军武知识科普 。
杨振宁获奖了,你怎么看?2019年的“求是终生成就奖”颁给了杨振宁,其实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杨振宁科学成就巨大杨振宁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杨振宁科学成就巨大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客观地说,杨振宁的科学成就在整个华人圈里都是举世无双的,在4个领域有10多个诺奖级的科学成就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如果说物理学要分为几座高峰的话,那么第一座就是牛顿力学、接下来是麦克斯韦理论、然后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座物理学高峰则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杨振宁最大的科学成就是杨米尔斯理论,而这个理论正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宇称不守恒也是其中的一个相关理论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也就是说,杨振宁科学成就主要在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而且他是最重要的几个奠基人之一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

文章插图
如果要给理论物理学家排个名次,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队的存在,这是因为他们是仅凭个人之力就完成了伟大理论的构建 。
而在第二梯队当中,会有量子力学的几位奠基人,诸如:海森堡、普朗克、波尔、狄拉克、薛定谔、泡利、费米、朗道等人,也会有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几位奠基人,诸如:杨振宁、温伯格、希格斯、费曼、盖尔曼等人 。当然,还会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大神,诸如:伽利略、开普勒、玻尔兹曼、法拉第等 。
而客观地说,杨振宁在第二梯队当中的顺位不会低,正是因为它对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贡献是巨大的,能与其相提并论的贡献者并不多 。
2000年,著名的科学期刊《Nature》评选了过去1000年的历史上对世界影响最大的20位物理学家,杨振宁就在其中,而且是唯一一个健在的 。
两弹一星”邓稼先曾说这样的一段话,
如果不是因为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杨振宁的成就足以让他再获诺贝尔奖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杨振宁的科学成就是十分巨大的 。说他是华人世界的科学第一人一点都不为过 。
(题外话,其实我们现在对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中的邓稼先如此熟悉,源自于一篇小学语文课文《邓稼先》,而这篇文其实是当年杨振宁写的刷屏文章,后来被刊登到了人民日报上 。)
杨振宁对于中国科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杨振宁被人吐槽最多的是,很多人觉得他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没有回来 。客观地说,说这话的人并不了解事实,杨振宁不仅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回来了,而且他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我们常说的是钱学森和邓稼先是伟大的两弹一星科学家,事实确实如此,他们在50年代就回到了祖国,并且投身了国防科技的建设 。
而事实上,杨振宁在这段时间确实没有回国,那他为什么没有在这段时间回国呢?
最直接的两个原因就是,杨振宁研究的是理论物理学,说难听点,这种科学家对于原子弹的制造和卫星的建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二战,爱因斯坦,波尔为什么没有奋战在制造原子弹的第一线?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也是理论物理学家,即使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理论物理学,也不如实验物理学家费米对于制造原子弹有帮助 。而且杨振宁的实验水平可以说是弱到掉渣,他早早就放弃了相关方面的发展 。
其次,杨振宁的老丈人是杜津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当时正被关押在大陆 。如果换成是你,你敢回来么?
最后一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时国家根本不需要他回来,这其实和第一点相辅相成的,由于杨振宁对于国防的建设没有任何作用,当时的中国政府从没有打过让他回来的念头,就拿钱学森的回国来说,钱学森实际上是中国政府用美国的战俘换来的 。为什么换的是钱学森而不是杨振宁?这就是因为钱学森在国防方面的作用要远超杨振宁,钱学森的老师是冯卡门,对于工程论和空气动力学理论是行家里手,这些技能是对制造两弹一星十分有帮助的 。
那杨振宁是什么时候回国的呢?
其实他是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从禁止去的国家划掉了”,就立马申请回国,成为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学者,这是在1971年 。可以说他回来的是非常是时候的,当时中国正在寻求建交,而杨振宁充当了非常关键的角色 。他回国之后,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都和他聊了很多,问许多关于美国的情况,咨询了很多科学和教育的事宜 。
也就是从那时起,杨振宁开始在中国旅居,到了80年代,索性直接卖掉了美国的房子,然后投身于中国教育事业 。很多人都在吐槽说他的贡献都给了美国 。这其实是对于理论物理学的一个误区,这就好比,你现在是不是也在用牛顿力学?你能说牛顿力学是英国的么?其他人都不能用了?
杨振宁的科学成就其实和牛顿力学一样,是普世性的研究,不是国防机密,所以他在美国时的贡献某种程度上说是全人类的,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 。
从1971年起,杨振宁的贡献是真真切切中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杨振宁从那之后还在搞研究,当时他人在清华大学搞研究,一手把清华的物理学专业的水平提升到世界级的水平,尤其是凝聚态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即使现在杨振宁已经90多岁了,他其实还在发表论文 。
其次,他对于中国科学和教育的贡献是影响深远的,他组织建设了2个研究院和60多个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如今有大批量的人才是从这些地方走出来的 。为了建设这些机构,他把自己卖房子的钱都捐掉了,清华每年给他的工资也一并捐掉了,同时号召企业家前来投资 。
(很多人吐槽他回国养老,其实世界还不存在一位达到他这样学术水平的科学家会愁养老的问题,美国的高校开给他的工资要远比清华还要高得多,比如:马里兰大学曾开高薪挽留他,他拒绝了 。)
当然,他对于科学家在中国的环境是时时刻刻惦记着的 。其实杨振宁本身就是“求是奖”的发起人之一,他觉得自己的同窗好友邓稼先一生过得十分清贫,他希望中国的科学家不再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他一直在致力于提高科学家的生活环境 。求是奖已经颁了很多年了,第一位拿到终生成就奖的科学家是两弹一星周绍光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所以,我认为,这次求是终身成就奖颁给杨振宁,不仅仅是对于他在科研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更在于他近50年来,勤勤恳恳地为国家奉献 。